〔關鍵詞〕 課文教學;培養(yǎng);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7)07(B)—0026—01
在現(xiàn)行高中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都安排有閱讀課文,其內容多樣,體例各異,教師應該抓住講授閱讀課文的好機會,加強閱讀方法指導,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備,要有策略
教師、學生對閱讀活動的準備如何,將直接影響閱讀的效果。但是,準備要有分寸,有策略,要因人因課而異。
1.認真研究文章。這里主要指的是教師的準備。課前,老師要認真閱讀課文,透徹理解課文內容,全面領會課文精神,準確把握文章的重點和難點,以便在講解時給予適當的說明。
2.充分利用單元對話。因為每個單元第一課的對話都與第二課的閱讀課文有一定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應抓住對話教學的機會,補充相關的內容,使學生學習閱讀課文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和知識準備。
二、導,要有技巧
教師要善于通過巧 妙的安排,帶領學生愉快地進入文章的境界。
1.設疑法。在上課之初教師先呈現(xiàn)一些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其產生閱讀的欲望。例如在講A Journey in the Forest 時,教師可以設立問題:Have youever had a journey?Have you ever been to a real forest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are in the forest?以此來展開學生的想象,活躍學生的思維。
2.直敘法。對于比較難的文章,老師可用簡明的語言直敘其中的部分,以增進學生的了解。但是,講述要有分寸,既要考慮學生的理解水平,又不能把文章和盤托出。
3.表演法。對于比較長的對話性文章,里面出現(xiàn)的人物比較多,學生閱讀時容易把文章的情節(jié)混淆,可在上課之前,將文章排成短劇,課上展示,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定的了解。
三、拔,要有梯度
1.內容安排要有梯度。教師應該根據文章的難易程度,適當安排教學步驟。如果文章比較容易,且與學生的生活距離較近,教師可以從文章的整體開始,從粗到細:先通讀全文,再完成理解題目,最后鼓勵同學提出自己不懂的句子,供大家共同商討解決。而較難的文章,則要由淺入深,逐步深入。
2.能力培養(yǎng)要有梯度。能力的養(yǎng)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老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制定明確的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四、練,要有實效
閱讀理解,多讀多練不可缺少,但是要避免只求量大、不求效果的練習。練習要適合學生的水平,適合課文內容,適合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解釋說明性練習。書上的課文中,有許多是原文摘錄的段落,與當時社會背景有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閱讀有一定的困難,可設計或找到有關解釋說明性文章,讓學生先行閱讀。
例如,在學One Million Pounds 時,我找來了《百萬英鎊》小說的英文簡介,將故事發(fā)生的背景部分摘印下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認真閱讀。
2.鞏固內容性練習。授完一課后,教師可以找同類的或與此文相關的文章,讓學生閱讀作為鞏固性練習。例如在學了A Man of Great Determination后,我讓學生閱讀My Teacher (by Hellen Keller)和The Story of Tomas Edison等文章。
3.總結升華性練習
在教授完課文以后,教師除了指導學生達到基本的能力培養(yǎng)目標外,還要有拔高性的練習,讓優(yōu)等生的能力發(fā)展再快一步,例如復述練習和改寫練習。在學完A Medical Conference后,我讓學生把課文改寫成一篇小故事,既鞏固了課文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閱讀是一個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發(fā)現(xiàn),認真摸索,善于總結,找到更好的方法,從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