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德育;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0-01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7)07(B)—0007—01
德育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也是反映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標志,更是學校工作的靈魂和統帥,它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對學生全面發(fā)展起著主導方向的作用。那么學校如何才能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四有”新人呢?只有充分發(fā)揮學校整體功能,寓德育于日常管理及各項活動之中,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我素質,樹立敬業(yè)思想,言、身教并重,課內外結合全面教育學生。而學校則要突出主旋律,形式多樣化地開展德育教育,堅持“五愛”教育,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具體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建立“一課三會”制?!耙徽n”指思想品德課,要求教師以學科內容為載體,強化學科滲透,按素質教育提出的六個“學會”(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依綱定標,挖掘教材內涵,選用最佳方案,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品德內化?!叭龝笔牵孩侔鄷瑫嫌砂嘀魅慰偨Y前周工作,安排新工作并開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多種形式的導行明理專題會。②晨會,每周一早晨舉行升國旗儀式,建立國旗下以愛國主義教育為素材的講話制度。③隊會,由輔導員組織,介紹隊的知識,開展“爭章達標雛鷹活動”。
2.“五心”教育,常抓不懈。向學生經常講解忠心獻祖國、愛心獻社會,關心獻他人,孝心獻父母,信心留自己,從生活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學生對家庭、集體、社會的義務感和責任感。
3.積極開展“學雷鋒、學賴寧、學十佳、爭做文明好少年”的主題班、隊會活動。
4.增強學生法制觀念,大力開展唱好歌、讀好書、看好報、看好影視等活動。
一、研討交流改進提高
搞好德育,要做到傳統教育與現實教育有機結合,善于把握時代脈搏,因人因事施教。鼓勵教師走出去,請進來,相互學習,不斷探求新法,完善措施,且做到及時總結交流、相互借鑒、共同提高。同時還要改進考試制度和評價手段,依據《小學生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各自實際,嘗試“等級制+特長+激勵性評語”的辦法,為推進素質教育引水開渠。
二、表彰獎勵整體促進
評比表彰是學校發(fā)揮先進榜樣作用的重要舉措。學校每學期都要對“先進班級”、“文明標兵”、“三好生”、“優(yōu)秀班隊干部”、“優(yōu)秀少先隊員”等進行評比表彰。以鼓勵學生奮發(fā)向上,團結友愛,創(chuàng)先進,爭上游,起到激勵、促進的作用。
通過上述工作,能有力地促進學校德育整體水平上一個新臺階,促進學風、教風、校風發(fā)生大的變化;能教會學生做人,為其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為把下一代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高素質的人才創(chuàng)造條件、拓寬途徑、強化措施、豐富內容,以達到預定的目的。
三、抓養(yǎng)成育新人
養(yǎng)成教育是教會學生做人的基礎教育。因此學校既要把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作為加強班隊建設的主要內容來抓,又要從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入手,全員參與,各方滲透,分層實施。在低年級,側重抓好正面灌輸,情感熏陶;中年級則通過行為辨析,提高認識;對高年級學生則開展道德行為評價的討論來增強其分析能力,實施中既要嚴格訓練,又要循循善誘。具體應抓好以下工作:
1.從常規(guī)抓起,從最基本的要求抓起,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愛、自律、自理等意識。
2.堅持開展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學校、愛班集體;比學習、比紀律、比勞動、比體育鍛煉、比衛(wèi)生;創(chuàng)文明標兵、創(chuàng)文明班級的“五愛五比兩創(chuàng)”活動。
3.堅持每學期搞一次書畫,手工制作展評活動,高年級學生堅持每學期搞一至兩次社會調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拓寬教育途徑實現“三個結合”
為達到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結合,學校一要積極開辦家長學校,聘請校外輔導員,建立課堂開放日制度。通過開家長會,辦家庭教育講座及一些家教事例分析,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二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通過改變校容、校貌,影響學生、老師的精神風貌,達到環(huán)境育人的目的。三要主動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使德育教育向校外延伸。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參觀名勝古跡,親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學生了解歷史,掌握國情,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