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墨子,我就會想起大公無私、扶危濟困、身體力行、保衛(wèi)和平這些詞。讀者看到我把這樣響當當?shù)脑~語用在墨子身上,可能會啞然失笑吧?可是仔細想一想,墨子是受之無愧的,毫不過分!
墨子名翟,是戰(zhàn)國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生平難以詳考。《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jié)用,或曰并孔子時,或曰在其后?!睂O詒讓推算墨子的生卒年代大約是公元前468和公元前387 年,一般認為墨子在孔子與孟子之間,大約與子思同時。他生于魯國的平民之家,長期住在魯國,是個能工巧匠。他的祖先是宋國人,他曾做過宋國的大夫,但時間不長。
墨翟起先學習儒家學說,但是強烈地感受到儒家學說的弊端,例如繁復的禮樂對社會沒有益處,尊卑貴賤的等級觀念妨害了人際關(guān)系的健康發(fā)展,于是他創(chuàng)立了嶄新的學說——墨家。
墨子的理論基礎(chǔ)是以“天志”和“明鬼”為核心的有神論。他認為,天有意志,獎善懲惡,主持公平正義。人們相信鬼神的監(jiān)督,就會嚴以律己,不做壞事。墨子否定孔子的“天命”觀,提倡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從事生產(chǎn)實踐和社會實踐,改造自身,改造社會。
墨子的主要主張是“兼愛”。它與孔子那種有差別有等級的“仁愛”截然不同,是不分高低貴賤,不分地域和種族的,是毫無偏見、毫無私心雜念的最博大的愛。“視人之國若己之國,視人之家若己之家,視人之身若己之身”。這樣的愛今天的人們還沒有完全具備。不必說民族主義煽動仇恨和對立,單是地方保護主義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的壁壘就嚴重阻礙了市場經(jīng)濟的正常運轉(zhuǎn)。倘若普天下的人們都實行“兼愛”,還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礙呢?
墨子提倡“非樂”、“節(jié)用”、“節(jié)葬”,反對浮華奢侈,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儒家為了服喪荒廢生產(chǎn)的荒謬做法。墨子重視生產(chǎn)勞動,說“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反對不勞而獲。墨子主張“必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者得治”,體現(xiàn)了下層人民對社會公平、和諧、安定的訴求。
墨子主張“非攻”。他聽說公輸盤(魯班)為楚惠王造了云梯,即將攻打宋國,就從魯國(山東南部)出發(fā),用了十天十夜趕到楚國都城郢(湖北江陵),通過說理和技術(shù)比武,阻止了一場侵略戰(zhàn)爭。在沒有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時代,這應該是何等辛勞???他的精神動力是對天下所有人的愛,對侵略戰(zhàn)爭的恨。公輸盤暗自以為殺了墨子就可以順利地消滅宋國,誰知墨子說,他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jīng)帶著他的守城器械到了宋國,等待楚國的入侵。于是楚王放棄了出戰(zhàn)的念頭。墨家不怕作戰(zhàn),不怕犧牲,“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保ā痘茨献印罚┧麄兎磳θ魏涡问降那致詰?zhàn)爭,但是為了正義,決不吝惜個人的得失甚至是生命。這至今仍是對待戰(zhàn)爭的正確態(tài)度。
墨子主張“尚賢”,消除貴族世襲制,有才能的人可以得到任用,無才能的人就該讓賢?!肮贌o常貴,民無終賤”。
墨子的教導和言行被后世門徒編為《墨子》一書。全書共有71篇,現(xiàn)存53篇。其中,《經(jīng)上》《經(jīng)下》《經(jīng)說上》《經(jīng)說下》《大取》《小取》通常稱為《墨經(jīng)》或《墨辯》,有說不包括《大取》、《小取》。
墨子一生沒有脫離生產(chǎn)勞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經(jīng)驗極其豐富。他的門徒繼承了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實踐中注意科學知識的積累和提高?!赌?jīng)》作為墨家科學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晶,在諸子百家中空前絕后。它在邏輯學、認識論、數(shù)學、物理學、天文學、軍事、工程技術(shù)等領(lǐng)域的杰出成就是世界罕見的。所以楊向奎先生說:“一部《墨經(jīng)》等于整個希臘?!焙芏嗳藢Α吨芤住放c現(xiàn)代科學的穿鑿附會如同天書奇談,不足為訓,而《墨經(jīng)》的準確表述、嚴密論證和實實在在的成就,讓任何人都心悅誠服,贊嘆不已!它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葩,是中國科學技術(shù)史的輝煌篇章。
墨子廣收門徒,組織嚴密,在私學中獨樹一幟。他奔走于各個諸侯國之間,勸說當政者采納他的主張。他向楚惠王獻書,楚惠王不能采納他的主張,但是承認是“良書”,愿收留他。墨子說:“道不行不受其賞,義不聽不處其朝。”離開了楚國,他回到魯國。越王聽說墨子是個賢人,邀請他前往越國,愿賜給他三百里土地。但他的條件只有一個:“聽吾言,用我道”,根本不在乎物質(zhì)享受,一心只為了實現(xiàn)他的理想和信念,社會正義是他心目中最神圣、最崇高的目標。墨家門徒來自普通勞動者,他們生活簡樸,吃苦耐勞,勤于實踐,自苦利人,言行一致,“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處處從勞苦大眾的切身利益出發(fā),為實現(xiàn)平等、和平而奮斗不息。他們行俠仗義,扶危濟困,無所畏懼,堪稱最早的俠客。
《韓非子·顯學》把儒家與墨家并稱為“世之顯學”,對當時思想界影響很大。墨子死后,墨家分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鄧陵氏之墨。墨家長期是儒家學說的主要反對力量。自從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以后,墨家受到排斥,走向衰落,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挫折。然而墨子的思想和精神一直扎根于人們心中。墨子的主張在勞動者的思想意識里潛移默化。墨家的大公無私、先天下之憂而憂、舍己為人的崇高品格是古往今來一代代仁人志士的生動寫照。
今天,無論是個人的成長與修養(yǎng)、和諧社會的建設(shè),還是人與人之間、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guān)系,都能夠從博大精深的墨家那里得到啟迪和教益。墨家的很多基本原理,很多行為規(guī)范,盡管過了二十多個世紀,至今依然閃耀著科學與人性的光輝,依然是先進的精神文明要素。墨子的理論是包容一切的,開放的,是需要與時俱進的。我們要弘揚墨家文化的優(yōu)秀成分,齊心協(xié)力打造新墨學,為中華文化增添更多民族性強、充滿活力的積極因素,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助人為樂、扶危濟困等美好傳統(tǒng)并沒有過時,應該大力提倡。在國際關(guān)系中,墨子的智慧同樣能夠給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帶來新希望。
時代在前進,不必要求所有的人都像墨子那樣艱苦,那樣公而忘私,不可能讓所有的國家都停止侵略擴張,但是,只要有人在努力實踐這樣偉大的理想,踐行這樣的人生準則,我們的世界就會越來越美好。
(編輯/楊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