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三日,丕白:
歲月易得,別來行復(fù)四年。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yuǎn),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jié)。
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zāi),徐陳應(yīng)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dāng)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shù)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觀其姓名,已為鬼錄。追思昔游,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為糞壤,可復(fù)道哉!
昔伯牙絕弦于鐘期,仲尼覆醢①于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諸子但為未及古人,自一時之雋②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來者難誣。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注釋:①醢:肉醬。②雋:才智出眾的人。
【探究練習(xí)】
1.下列黑體字解釋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親故多離其災(zāi) 離:逃離
B.諸子但為未及古人 但:只
C.來者難誣 誣:輕視
D.都為一集 都:合,總編
2.下列黑體字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別來行復(fù)四年 行則連輿
B.痛知音之難遇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C.雖書疏往返 雖趣舍萬殊
D.仰而賦詩 而此諸子
3.下列畫線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每至觴酌流行 B.忽然不自知樂也
C.歲月易得 D.昔年疾疫
4.下列句子翻譯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A.況乃過之,思何可支?。ê螞r我們分別都已經(jīng)超過三年,思念之情怎么能夠忍受呢?。?/p>
B.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外出時車子連著車子,休息時座位相連,何曾片刻互相分離?。?/p>
C.何圖數(shù)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怎想到幾年之間,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死光了,說到這里非常痛心。)
D.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這樣恐怕我來不及與皇上相見了。)
5.“情深而文明”是建安時期文學(xué)的普遍特征。試簡要分析《與吳質(zhì)書》在這方面的特點。
參考答案
《與吳質(zhì)書(節(jié)選)》
1.A(離:非逃離,實乃遭受)
2.C(A項,“行”分別為副詞和動詞,意思分別是“將”“外出”;B項,“之”分別為助詞和動詞,作助詞時無實際意義,作動詞時作“往、到”講;D項,“而”均為連詞,分別表示修飾和轉(zhuǎn)折關(guān)系)
3.D(A項,流行;相互傳遞。B項,忽然;恍惚間。C項,歲月;時間)
4.D(應(yīng)為:但是恐怕我與您不能見到了)
5.《與吳質(zhì)書》是曹丕書信散文的代表作,通篇以抒感逝之情為主,深情寄予字里行間。追念舊游,哀悼亡友,表現(xiàn)了對朋友的真摯懷念以及對于歲月流逝的無限惆悵。整篇文字,語言樸實,文筆流暢,俯仰詠嘆,毫無矯飾,全出于一片深情,使人如見肺腑,體現(xiàn)了建安時期文學(xué)的時代之音。加之書信用語自然,文采斐然,雖也用了不少典故,但妥帖巧妙,表現(xiàn)了建安散文通脫自然的共同傾向,對后世短篇抒情散文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