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楚漢之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鴻門宴了。由于司馬遷傳神的描述,不但使鴻門宴的過程曲折動人,極富戲劇性,更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下面筆者試從《鴻門宴》一文中分析劉邦的個性特征。
一、堅忍克己,胸懷大志。劉邦本來是一個貪財好色之徒,但為了早日實現(xiàn)心中的宏偉目標——建立至高無上的劉氏政權(quán),他堅忍克己,因而贏得關(guān)中父老的一致好評,為他將來勝算項羽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chǔ)。鴻門宴上,項羽為了表明自己的權(quán)勢高于劉邦,設(shè)宴之時自己特意東向而坐,而讓劉邦北向而坐。此時的劉邦明知項羽是在有意貶低自己,但為了自己的宏圖大業(yè),他隱忍不發(fā),甘居下坐。
二、善用人才,虛懷若谷。劉邦善用人才,像張良,樊噲等一批勇士都對他忠心耿耿。同時,他又虛懷若谷,善于采納他人意見。鴻門宴前他認真地聽取張良的意見,拉攏項伯,恭敬地“得兄事之”,并“奉卮酒為壽”,與之約為婚姻,使項伯成為自己的保護傘;為了打消項羽對自己的疑慮,又接受項伯意見,第二天清早就親赴鴻門向項羽謝罪,得到了項羽的信任;范增早就看出劉邦入關(guān)的真正意圖,于是鴻門宴上趁機想要謀殺劉邦,因而鴻門宴上殺機又起。為了只身逃走,劉邦再次接受樊噲的意見,最終在鴻門宴上逃過了殺頭的危機。
三、遇事冷靜,當機立斷。鴻門宴上當劉邦聽項羽說是曹無傷告密后,他不動聲色,可等他一回到軍營,就立即誅殺了叛徒。劉邦的這一當機立斷,為他后來的宏偉大業(yè)消除了隱患??吹骄o張的宴會氣氛稍為緩和,劉邦又緊緊抓住有利時機,借口“如廁”,以便趁機逃走。當想好對策,準備逃走時,劉邦又謹慎地交待張良,叫張良拖延時間,穩(wěn)住項羽,等他回到軍營后方可向項羽進獻白璧與玉斗。通過這些,讀者可以再次看到劉邦的遇事冷靜和當機立斷。
四、能屈能伸,有勇有謀。為了用言辭進一步打消項羽的戒心,劉邦在鴻門宴上的言辭,可謂盡顯智謀:“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劉邦首先講到自己和項羽的戰(zhàn)友情誼,接著講到他和項羽的戰(zhàn)略分工,再言及自己無意立下了大功,終沒料自己對項羽的赤膽忠心卻遭到了不詳其名的小人的“離間”。寥寥數(shù)語,卻分析得鞭辟入里,有理有節(jié),使項羽對他的猜忌全部澄清。
鴻門宴雖是楚漢之爭的開端,卻通過會前斗爭、宴會場面與會后余波的描寫,生動地揭示了劉項兩人的不同性格。讀者可以從劉邦的這些個性特征中,窺見楚漢之爭中劉邦能夠真正取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