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故鄉(xiāng)一直是讓人熱血沸騰的詞語,當我們這些大地的孩子熱衷于滿世界地亂跑,卻最終因跑得太快、太急而迷失了自己的時候,回到故鄉(xiāng)就是我們最好的安慰,最好的寄托。那么,文化的故鄉(xiāng)又在哪兒,文化是人類的精神所在,是生命中的根,尤其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它所蘊含的天地之精髓,是我們回歸之路上一座明亮的燈塔。
從上世紀的90年代起,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名字在中華大地乃至海外被頻繁提及。他于1918年誕生于浙江溫州樂清縣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從孩提時代起就開始接受嚴格的傳統(tǒng)私塾教育。到17歲的時候,他除了已精讀了四書五經(jīng)外,還涉獵了諸子百家及拳術劍道等多種中國功夫。同時,他苦心研習文學書法、詩詞曲賦、醫(yī)藥卜算、天文歷法諸學。為了更深入地探究宇宙人生的奧秘,他不畏艱險,跋山涉水訪求多位巖穴高隱之士,虛心求教,學到了許多不傳的法門和秘學。與袁煥仙老先生結忘年之交并成為維摩精舍開山首座弟子,潛心修道參禪。其后,南先生為求深入研究佛法赴峨嵋山峰的大坪寺閉關修持。三年閉關閱藏期間,以經(jīng)為法,印證個人修持所得,遂至終生受益無窮。
1985年盛夏時節(jié),南懷瑾先生在美成立了“東西學院”,致力于東西方文化的溝通,以弘揚中華文化。2002年,南懷瑾在太湖之濱建造了太湖學堂。這片神奇的建筑吸取了天地之靈秀,有一種凈化靈魂的便利,是真正的天地之作。2006年10月30日晚,世界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圣吉,帶領ELIAS項目(Emerging Leaders for Innovation Across Sectors意為“跨國部門創(chuàng)新成長中的領導者”)的人員也來到了太湖大學堂。這支來自12個國家,由25人組成的團隊里,有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資源、衛(wèi)生等組織的負責人,也有BP、聯(lián)合利華、巴斯夫(BASF)、日產(chǎn)(NISSAN)等跨國公司的高級主管。南懷瑾先生的講座是ELIAS“國際創(chuàng)新領導人進修”2006項目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為期四天的講課主要探討解決全球的環(huán)境問題、資源問題、和平問題,乃至整個人類的生存問題。事實上,自從太湖大學堂建成以來,已經(jīng)有無數(shù)批國際國內(nèi)的商界領袖、學界精英來此向南先生學習請教。
如今,南懷瑾先生雖已有92歲的高齡,但他以虛懷若谷的胸懷、超越宗教的智慧,穿越時空,接受了時間的洗禮,其思想愈顯出經(jīng)久不衰的文化智慧?!赌蠎谚c彼得·圣吉》、《南懷瑾講演錄》兩本書,忠實地記錄了南懷瑾這位國學大師對人生對社會最新的感悟。
《南懷瑾講演錄》是由南懷瑾先生近年的最新演講集成的,書中涉及了南懷瑾先生對教育、環(huán)境、行商、管理、媒體等等社會熱點話題的關注。《南懷瑾與彼得·圣吉》則忠實地記錄了南懷瑾與西方管理學大師彼得·圣吉所代表的東西方文化的交鋒,其中不乏許多關于生命科學的探討。研讀南懷瑾大師的思想精髓,不但能提升我們民族的軟實力,還能讓我們的心靈找到一片寧靜的湖泊。在當今這個浮躁的時代里,還有這樣一位眾所景仰的大師,奉獻心力,繼續(xù)著孔圣、釋迦文佛以來的教化,是這個時代的幸運,也使我們的回家之路,回到心靈故鄉(xiāng)的路走得更為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