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道腦筋急轉(zhuǎn)彎,問歷史上輕功最好的人是誰,答案是曹操。為什么?因為“說曹操,曹操到”。知道了答案,人們往往會莞爾一笑,覺得有點意思,也算是奇思妙想??墒切^之后若要再問一句,“說曹操,曹操到”真的跟曹操有關系嗎?想必大多數(shù)人都答不上來。
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問題很多,我們天天用一些詞語、成語、稱呼、說法、典故,用得多了,習以為常,往往不會去想它們是怎么來的,為什么這樣說而不是那樣說,比如為什么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細心的人有時間想一下,會突然覺得我們用的語言大有問題,會覺得突然不知道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所用的語言不知從何而來,有種失重的感覺。人都想知道自己是怎么來的,所以會想去解讀歷史文化。
我們平時所用的語言的確不是憑空而來,很多都有其歷史淵源和歷史演變,比如一開始提到的“說曹操,曹操到”,這還真是跟歷史上曹操的事跡有點關系。原來,當時董卓被王允殺,他的部下為他報仇,殺了王允不說,還要殺獻帝。多虧了曹操護駕來得及時,把走投無路的漢獻帝從叛軍手里救了出來,并以此為契機“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啟了三國鼎立的新局面。正因為這“一說一到”對于歷史有重大意義,所以后人才習用這個典故來形容某人來得是時候。如果我們從這里拓展開來想,其實曹操的及時也是有原因的,他平時積蓄了力量,留意了時局動態(tài),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因此才會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展頭露角,終成霸業(yè)。這其實也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認識了曹操,或許會由此改變對曹操的看法,進而又提出更多的問題:歷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戲曲文學中對曹操的描寫是不是過于片面?甚至可以再深入一點,為什么單單是曹操會被貶低得最多?這背后所隱藏的是怎樣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呢?
一個看似玩笑的腦筋急轉(zhuǎn)彎,竟然有如此復雜的背景,牽出這么多問題,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還真不是虛言。這個以小見大的例子提醒我們,我們今天所運用的語言系統(tǒng)和常識,其實代表著一種文化體系,我們背負著強大的歷史傳統(tǒng),甚至我們自身都是歷史文化的產(chǎn)物。身后漫長的歷史演變,仍然潛在的左右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
這種文化密碼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若能對它們進行搜集、分類、解讀,則不失為一種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好辦法。中華書局出版的《問吧》就是沿著這個思路追尋文化演進脈絡的一本小書。它將趣味性和知識性結合起來,既不枯燥,又不浮淺,圖文并茂,雅俗共賞。
雖然書中提了100多個問題,可一口氣讀下來,還是覺得有些不過癮,或者說,這些有趣的問題,提示了讀者注意我們習以為常的經(jīng)驗世界,思考我們的常識背后的深意,更勾起了讀者的強烈求知欲。讀了《問吧》,人們反而會有更多的問題要問,更多的問題要想。因此,我們期待著《問吧》系列其他圖書的出版,這樣我們就可以順著這些線索,通向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還等什么呢?想問就《問吧》。
《問吧——有關中國文化的101個趣味問題》,楊慶茹等撰寫,中華書局,2006.12, 2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