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7年7月1日,國際貿易結算領域的新慣例——UCP600將生效#65377;該慣例的產生與商務實踐的飛速發(fā)展和UCP500的本質缺陷密切相關#65377;較之于UCP500,UCP600在文本結構#65380;條款內容#65380;語氣措詞上都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是一次革命性的變革,必將產生巨大影響#65377;各大進出口企業(yè)及相關部門應該認真學習研究新的慣例,以確保順利渡過不足半年的過渡期,更好地保護自身利益,并把業(yè)務風險控制到最低點#65377;
關鍵詞:國際貿易結算;新慣例;UCP600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7-0168-04
跟單信用證統(tǒng)一慣例(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簡稱UCP),是國際銀行界#65380;律師界#65380;學術界自覺遵守的“法律”,是全世界公認的到目前為止最為成功的一套非官方規(guī)定#65377;七十多年來,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ICC(國際商會)和不斷擴充的ICC委員會持續(xù)為UCP的完善而努力工作著#65377;目前,大家熟悉并使用了13年的UCP500即將退出歷史舞臺,UCP600將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生效[1]#65377;鑒于信用證在我國的進出口結算中扮演重要角色,廣大進出口商及相關部門需要很好地學習新的國際慣例,并根據慣例的改變調整自身業(yè)務操作以便更好地保護自身利益,力爭在開拓業(yè)務的同時把業(yè)務風險控制到最低點#65377;
一、UCP600的修訂原因
UCP于1933年問世(國際商會第82號出版物),目的是消除不同國家關于信用證法律方面的沖突,創(chuàng)建一個統(tǒng)一規(guī)則[2]#65377;自此,UCP 先后經歷了六次修訂,分別是1952年(國際商會第151號出版物)#65380;1962年(國際商會第222號出版物)#65380;1973年(國際商會第290號出版物)#65380;1983年(國際商會第400號出版物)#65380;1993年(國際商會第500號出版物,仍在實施中)#65380;2006年(國際商會第600號出版物,于2007年7月1日實施)#65377;UCP500自1994年實施至今已十多年了,毋庸置疑,該文本較以前的UCP有了較大的進步,不僅推動了信用證自身的發(fā)展,同時,也促進了UCP在全球范圍內更廣泛的應用,保障了國際結算和國際貿易的順利發(fā)展#65377;
然而,自UCP500生效以來,銀行實務中圍繞該慣例產生的爭議層出不窮#65377;國際商會銀行技術委員會遺憾而且關切地注意到,在UCP500實施以后,一些銀行錯誤地解釋和應用UCP500的一些條文#65377;由于未能正確地運用這些條文,其結果嚴重妨礙了按照UCP500開立的跟單信用證的使用#65377;比如,據有關統(tǒng)計表明,由于包括銀行和進出口商在內的當事人存在對UCP的錯誤理解及應用,大約有70%的信用證項下的單據在首次交單時由于不符而遭拒付,這就嚴重影響了信用證作為一種主要的付款工具的地位,而事實上成為了一種拒付的工具#65377;另外,在信用證法律方面,這些年也出現(xiàn)了多宗與UCP500條款的解釋與應用有失偏頗或對UCP500中的條款發(fā)出質疑的判例#65377;而且,隨著國際貿易和信息電子技術的發(fā)展,與信用證業(yè)務相關的運輸#65380;保險#65380;質檢#65380;物流等方面的做法也出現(xiàn)了顯著的變化,UCP500在條款設置及措詞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3]#65377;總之,其條款的全面性#65380;實務的針對性#65380;內容與時代的同步性已逐漸顯現(xiàn)出自身的不足#65377;再加上,UCP500語言偏晦澀#65380;語句欠精練#65380;條款較繁雜#65380;分類不科學的毛病也一直是困擾業(yè)界的問題#65377;考慮到上述諸多變化,許多銀行界人士和信用證專家紛紛向國際商會提出應該對UCP500進行一次全面修訂,以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65377;為此,ICC于2002年初成立UCP修訂工作小組,提出修訂UCP500的動議#65377;
二、UCP600的修訂過程
多份研究報告顯示,高比例#65380;高頻率發(fā)生的信用證拒付現(xiàn)象日益危及信用證在國際結算中的地位#65377;在2002年4月的ICC銀行委員會會議上,各國代表對何時#65380;如何修訂UCP500未達成一致意見(我國贊成立即開始修訂),但一致同意先對產生最多爭議的七個條款進行評議#65377;因為ICC提出的專家意見中超過58%集中在UCP500這七個條款上:第九條 開證行與保兌行的責任(共二十六次);第十三條 審核單據的標準(共四十三次);第十四條 不符點單據與通知(共六十次);第二十一條 對單據出單人或單據內容未作規(guī)定(共二十九次);第二十三條 海運提單(共四十七次);第三十七條 商業(yè)發(fā)票(共二十六次);第四十八條 可轉讓信用證(共三十一次)#65377;2003年5月,ICC正式授權ICC銀行委員會啟動UCP500修訂工作#65377;修訂工作分三層組織機構:(1)The drafting Group (起草小組),小組共10位成員,其中8位來自歐洲,其余兩位分別來自美國和新加坡,小組主席是Gary Collyer[4];(2)The Consulting Group(咨詢小組),小組由來自26個國家的銀行#65380;運輸及物流#65380;保險等不同行業(yè)的40余位專業(yè)人士組成;(3)ICC national committees (國家委員會)#65377;
UCP600修訂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1)REVISION PROCESS,全面回顧UCP500實施以來ICC發(fā)布的各類出版物#65380;意見書及決定,吸收其中的合理條款#65377;(2)GENERAL OBJECTIVE,全面反映近年來國際銀行業(yè)#65380;運輸業(yè)和保險業(yè)出現(xiàn)的變化,并體現(xiàn)一定的前瞻性;全面檢討UCP500中的條款結構和文字措辭#65377;(3)CO-OPERATION,建立穩(wěn)定的三級合作機制#65377;在復雜的磋商過程中,起草小組共收到來自各ICC國家委員會的5 000多份意見書#65377;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ICCCHINA)參與了修訂的全過程,而且是最主要的幾個參與國家之一#65377;三年來,ICC銀行技術與慣例委員會每年的春#65380;秋例會上,UCP都是重要討論的議題#65377;2006年10月25日,在巴黎舉行的ICC銀行技術與慣例委員會2006年秋季例會上,以點名(RollCall)形式,經71個國家和地區(qū)ICC委員會以91∶0的投票贊成,UCP600最終得以通過,并將于2007年7月1日生效[2]#65377;
三、UCP600相對于UCP500的變化和特征
(一)UCP 600第一次系統(tǒng)地對有關信用證的14個概念進行了定義
UCP自上世紀30年代問世,先后經歷了六次修訂#65377;然而,不論哪一個版本,均未對諸如開證行#65380;申請人#65380;受益人等相關當事人及保兌#65380;議付和交單等相關行為進行定義#65377;對這些概念,只能通過上下文及實務中形成的習慣認識來理解#65377;針對同一個概念,由于語言#65380;文化,案例乃至價值取向的不同,不同國家#65380;不同當事人甚至不同法院往往會有不同的解釋,因此就會造成對UCP條款的曲解與誤用,出現(xiàn)慣例統(tǒng)一而標準相異的現(xiàn)象#65377;對眾多概念進行定義,是一項復雜而又系統(tǒng)的工程,它不僅涉及到概念本身,更重要的是涉及各概念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65377;統(tǒng)一實務中形成的不同觀點,建立一套既與ICC以往觀點不相矛盾又能經得起實踐和時間檢驗的清晰標準是非常有意義的#65377;UCP600在這方面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第一次系統(tǒng)地對有關信用證的14個概念進行了定義,這14個概念是:Advising bank; Applicant;Banking day; Beneficiary; Complying presentation; Confirmation; Confirming bank; Credit; Honour; Issuing bank; Negotiation; Nominated bank; Presentation;Presenter#65377;
(二)UCP600文本結構與內容編排上發(fā)生了較大變化
UCP600對UCP500的49個條款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及增刪,變成現(xiàn)在的39條[4]#65377;具體情況如下:
UCP600新增下列條款:(1)第2條,定義;(2)第3條,解釋;(3)第4條b款,關于不得將合同#65380;形式發(fā)票等列為信用證組成部分的規(guī)定;(4)第6條d(ii)款,關于交單地點的規(guī)定;(5)第9條c款,第二通知行的規(guī)定;(6)第10條d,f款關于接受或拒絕修改的通知以及默認修改的條款;(7)第12條b款融資授權;(8)第13條a款,URR的適用;(9)第14條d款,單據內容的一致性;第14條j款,地址及聯(lián)系細節(jié);第14條l款,運輸單據的簽發(fā)人#65377;
UCP500中以下條款所規(guī)定的內容由于表達不確切#65380;內容已過時及與國際貿易實務相脫節(jié)或超出UCP的范圍等原因被刪除:(1)第5條,開立/修改信用證的指示;(2)第6條, 可撤銷與不可撤銷信用證;(3)第8條,信用證的撤銷;(4)第12條,不完整或不清楚的指示;(5)第14條f款,關于憑保議付的規(guī)定;(6)第30條,運輸行簽發(fā)的單據;(7)第33條a,b,c款,運費到付/預付運輸單據;(8)第38條,其他單據;(9)第42條c款,關于信用證有效期的模糊規(guī)定;(10)第46條a款,有關“裝運”的解釋[3]#65377;
UCP600的條文編排參照了ISP98的模式,按照業(yè)務環(huán)節(jié)對條款進行了歸結#65377;就是把通知#65380;修改#65380;審單#65380;償付#65380;拒付等環(huán)節(jié)涉及的條款在原來UCP500的基礎上分別集中,使得對某一問題的規(guī)定更加明確和系統(tǒng)化,改變了原UCP500在次序排列上的不足,極大地方便了使用者#65377;其中第1—5條為總則部分,包括UCP的適用范圍#65380;定義條款#65380;解釋規(guī)則#65380;信用證的獨立性等;第6—13條明確了有關信用證的開立#65380;修改#65380;各當事人的關系與責任等問題;第14—16條是關于單據的審核標準#65380;單證相符或不符的處理的規(guī)定;第17—28條屬單據條款,包括商業(yè)發(fā)票#65380;運輸單據#65380;保險單據等;第29—32條是雜項規(guī)定;第33—37條屬銀行的免責條款;第38條是關于可轉讓信用證的規(guī)定;第39條是關于款項讓渡的規(guī)定#65377;
(三)UCP600的語氣措辭更為簡潔#65380;嚴格#65380;清晰#65380;先進
UCP600的變化是全方位的,但最具影響的還是字里行間的變化,有時僅一個單詞的不同便可能形成新的標準#65377;
1.簡潔#65377;UCP不是法律,而是慣例,信用證本身可以根據需要改變其規(guī)定#65377;UCP500為表明這一態(tài)度,先后近30次明確“除非信用證另有規(guī)定(unless otherwise stipulated in the credit)”#65377;為了簡化語句,同時避免誘導信用證出現(xiàn)與UCP本質精神相反的條款,UCP600僅在第1條作出了類似的總括性規(guī)定:“unless expressly modified or excluded in the credit”,而從500的“除非信用證另有規(guī)定”到600的“除非明確修改或排除”的變化,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突出信用證本身的條款超越或者補充慣例的原則#65377;另外,“and/or”改變?yōu)椤皁r”,單復數同義#65377;慣例行文很多涉及平行兩項的選擇,比如“匯票與單據”#65380;“裝貨港與卸貨港”等,舊慣例往往用and/or表達,全文出現(xiàn)五十多處#65377;而實際絕大多數僅為“二者選一”,而不是“二者選一或二者兼有”#65377;鑒于or能夠起到相同的作用,600僅在需要的地方保留三處and/or,其余均修訂為or,大大簡化了慣例的行文#65377;600另一個行文簡化的典型就是明確了單詞的單復數意義相同:“Where applicable,words in the singular include the plural and in the plural include the singular”,這樣一來,不論是慣例本身還是依據其開立的信用證便簡明多了,比如,“credit”和“discrepancy”便無須再表達為“credit(s)”和“discrepancy(ies)”了#65377;
2.嚴格#65377;UCP500條款中常常使用諸如“應該”#65380;“可以”或“將”這類多具勸導而缺少律令意味的詞語,如此降低了UCP作為規(guī)則的不可挪移性#65377;為了便于操作和執(zhí)行,體現(xiàn)其規(guī)則語言的特點和權威性,UCP600加強了語氣,對標準的措辭更加嚴格清晰了,我們可以從下列統(tǒng)計數字中明確感受到:UCP500使用should 15次,600 為 6 次; 500 使用must 54 次,600 則為77 次;500 往往措詞為banks will accept,而600 則表達為“單據必須”;500使用“看起來”(appear) 達 39 次,600 則只為15次#65377;而對于在UCP中備受強調的“表面上”(on its face),500 出現(xiàn)28 處,新慣例僅在審核單據的標準條款保留一處,以此表明銀行僅負責單據的表面相符性這一標準并沒有改變#65377;
3.清晰#65377;措辭的變化使表達更清晰#65380;確切#65377;比如,關于拒付電的變化,UCP500的規(guī)定為“Banks must give notice”,而600的措詞則為“Banks must give a single notice”#65377;盡管實務中已經認可的標準及ICC的相關解釋為“僅能發(fā)出一次性拒付電”,但舊慣例的語句不能使人必然得出只能發(fā)出一次通知的結論,增加a single彌補了這一漏洞#65377;又如,關于“5%溢短”的變化,500在規(guī)定“about”修飾單價#65380;金額和數量時,允許被修飾者有不超過10%的溢短,即“allowing a difference not to exceed 10% more or less”#65377;但在涉及“在信用證金額不超支的情況下允許貨物數量有5%范圍的溢短”時,用詞則是“a tolerance of 5% more or less allowed”#65377;由于這一規(guī)定會使人產生“只能是5%整”的誤解,600將其修訂為“not to exceed 5%”,這樣既消除了誤解,又與關于about的規(guī)定相統(tǒng)一#65377;
4.先進#65377;UCP自其產生,就規(guī)定銀行對于天災#65380;暴動#65380;騷亂#65380;叛亂#65380;戰(zhàn)爭或銀行本身無法控制的其他原因而中斷營業(yè)所引起的一切后果一概免責#65377;但近年來恐怖活動激增,成為影響國際貿易的潛在因素#65377;UCP600因勢而變,增加了銀行“對恐怖活動造成的后果免責”的規(guī)定,顯示了UCP的先進性#65377;另外,由于可撤銷信用證對受益人缺乏保障,近些年來幾乎沒被使用過,因此,在UCP600的第2條中對“信用證”的定義以及第3條中的解釋規(guī)則(A credit is irrevocable even if there is no indication to that effect.)均明確規(guī)定信用證是不可撤銷的#65377;從 “如果信用證沒有注明其是否可撤銷則被視為可撤銷”(UCP400)到“如果信用證沒有注明其是否可撤銷則被視為不可撤銷”(UCP500),再到如今UCP600關于不可撤銷的規(guī)定,表明了UCP順應商務實踐發(fā)展的潮流與時俱進的重要特征#65377;
(四)確立了新的國際結算實務操作標準,增加了實務操作性條款
1.確立了銀行審單的5天規(guī)則[4]
關于開證行#65380;保兌行和指定銀行在收到單據后的處理時間,在UCP500中,規(guī)定為收單翌日起最長不超過7個工作日的合理時間#65377;然而,隨著市場競爭日趨劇烈,多數銀行收到單據的當日便開始審核#65377;600為了反映實務的變化,將其修改為“收到單據翌日起最長不超過5個工作日”,從而加快了銀行處理單據的速度,確立了新的審單標準#65377;另外,UCP500的7個工作日是以“reasonable time”即“合理時間”為前提的#65377;當前業(yè)務中,經常出現(xiàn)處理時間是否合理的爭議,這一概念受到當地行業(yè)慣例的影響,而一旦訴諸法律,還受到法官主觀判斷的影響,因此,圍繞這一概念的糾紛不斷發(fā)生#65377;針對這種現(xiàn)狀,UCP600刪除了該條件,把單據處理時間的雙重判斷標準簡化為單純的天數標準,使得判斷依據簡單化,從根本上消除了UCP500規(guī)定的不確定性及過于理想化給銀行帶來的困擾,同時,也消除了法院以“不合理”為由輕易地干涉銀行業(yè)務的隱患#65377;關于審單時限的縮短,總體來說對受益人更為有利,加速了貿易進程#65377;
2.增加了銀行對不符單據處理方式[4]
UCP500第14條規(guī)定開證行對于不符單據可以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持單聽候處理,二是退還交單人#65377;但是,在銀行實務中開證行提出不符點并拒付后,并不必然退單,因為開證申請人并不一定拒付,原因是進口貨物總有銷售或生產的需要,同時,也已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所以真正拒付者不多#65377;因此,開證行便在拒付電中加列“正就不符點征求申請人意見,一旦其放棄不符點,開證行將向其交單”的語句#65377;但這種做法并沒有得到國際商會的贊同,因為他們認為單據在未付款前所有權歸交單者所有,這樣的條款只有加在信用證上(而不是拒付通知中)才是有效的#65377;顯然,持單征詢申請人對不符點的意見及等待其接受單據是更為符合實務的做法,有利于促進問題的解決#65377;因此600摒棄ICC以往的觀點,在第16條c款(iii)中規(guī)定拒付電可以表明“開證行持單直至申請人放棄不符點”,UCP600把這種條款納入合理的范圍內,符合了現(xiàn)實業(yè)務的發(fā)展,減少了因此產生糾紛的可能,并且有望縮短不符點單據處理的周期,這不僅改變了慣例,也是對法律的挑戰(zhàn)#65377;
3.明確了遺失單據的風險分擔
UCP500第16條規(guī)定:“銀行對由于任何文電#65380;信函或單據在傳遞中發(fā)生延誤及/或遺失所造成的后果,或對于任何電訊在傳遞過程中發(fā)生的延誤#65380;殘缺或其他差錯,概不負責#65377;”比如,單據遺失后貨物被提取,由此造成的損失,不得由寄單銀行或開證行承擔#65377;由于信用證業(yè)務的委托人不是申請人就是受益人,所以,該損失不是由受益人承擔,就是由申請人承擔#65377;然而,實務中很多人將銀行免責理解為銀行免除付款責任,這是對UCP的曲解#65377;根據UCP500第9條a款“對不可撤銷的信用證而言,在信用證規(guī)定的單據全部提交指定銀行或開證行,并且這些單據又符合信用證條款的規(guī)定時,便構成開證行的確定承諾”#65377;據此,相符單據提交到被指定銀行,開證行的付款責任便確立了,而這并不是以“必須收到單據”為前提#65377;鑒于此,為避免糾紛,UCP600第35條明確規(guī)定只要指定銀行審單后認為單證相符,無論指定銀行是否已經兌付或議付(有時受益人并不要求指定銀行兌付或議付),開證行或保兌行必須償付指定銀行,即使單據在從指定銀行寄往開證行或保兌行途中或保兌行寄往開證行途中丟失#65377;這一規(guī)定無疑具有重大意義,對消除誤解,減少糾紛,加強開證行的付款責任,將起到重要作用#65377;
4.明確開證行可以作為轉讓行轉讓自己開立的信用證
轉讓信用證實際上是為了給中間商的交易提供便利,避免其重開信用證的麻煩以及對其資信的要求#65377;按照UCP500第48條,只有被指定銀行才能轉讓信用證#65377;但根據第10條,信用證可以規(guī)定被指定銀行,也可以不規(guī)定被指定銀行#65377;那么,在后者情況下,信用證便不能轉讓#65377;而被指定的轉讓行又并不必然有轉讓的義務,若其拒絕辦理轉讓,可能導致第一受益人(即中間商)的交易無法進行#65377;實務中曾多次出現(xiàn)開證行轉讓自己開立信用證的情況,由于缺乏慣例,造成了不少糾紛#65377;ICC因此形成了“只要信用證在開證行有效,開證行可以作為轉讓行”的意見#65377;600采納了這一觀點,并取消了“信用證須在開證行有效”的前提,使得信用證的轉讓更具靈活性,具體表現(xiàn)為:
(1)明確開證行可以作為轉讓行轉讓信用證,解決了被指定銀行拒絕轉讓的問題#65377;
(2)規(guī)定轉讓行有權在第一受益人無法或疏于換單(發(fā)票及匯票)的情況下直接將收到的第二受益人的單據提交給開證行,旨在保護沒有過錯的第二受益人#65377;
(3)明確第二受益人必須向轉讓行交單,也就是第二受益人不得繞過轉讓行而直接向開證行交單,實際上是為了保護第一受益人的利益不受侵害#65377;
通過上述規(guī)定以及對各方受益人的利益的權衡,更明確了第一受益人#65380;第二受益人和轉讓行之間的關系和流程#65377;
5.建立了“單據必須滿足其功能”的標準[5]
UCP500第21條規(guī)定:“對于運輸#65380;保險及發(fā)票之外的單據,如果信用證未規(guī)定單據的出具人和內容,只要內容與其他單據不相矛盾,銀行將予接受#65377;”限于篇幅和簡潔的需要,信用證不會對每一種單據內容面面俱到,一般情況下僅給出單據的名稱#65377;第21條提供的寬松條件便成了受益人處理單據的萬應靈藥,以致造成對該條款的濫用#65377;比如裝箱單不表明包裝,質量證不顯示質量,檢驗證沒有檢驗結果,凡此種種均缺乏單據所應具有的效力#65377;對這種明顯既不符合常理又可能會對申請人清關提貨以及生產銷售造成影響的單據,卻因“內容與其他單據并不沖突”而不得不接受,使得收到的單據與信用證要求的初衷相違背#65377;UCP600針對這一明顯不足,在本條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加符合實際的規(guī)定,即“只要內容看來滿足了所要求單據的功能”,從而建立了新的審單標準#65377;
6.明確了“沉默不等于接受”
為了兼顧申請人與受益人的利益,UCP500并沒有強制受益人必須發(fā)出接受或拒絕修改的通知,并給予其“以最后交單表示接受或拒絕”的權利#65377;這種對受益人的優(yōu)惠,常常帶來問題#65377;比如,若要對曾經修改過的信用證再次修改,由于尚未收到單據而不知受益人是否已接受了上次修改,在兩次修改有關聯(lián)的情況下,就難以確定這次修改的內容#65377;于是,一些銀行便在信用證的修改通知中加列“如果在一個規(guī)定時間內,受益人沒有正式拒絕修改,修改就自動生效”等類似語句#65377;ICC強烈反對此類錯誤做法,認為這是“沉默等于接受”的翻版,稱其改變了“不可撤銷信用證未經開證行#65380;保兌行及受益人的同意,不得修改和撤銷的性質”#65377;而受益人的沉默被假設為接受,這也是與許多國家的法律相違背的#65377;鑒于這種對慣例的錯誤運用及ICC曾表達的觀點,600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如果修改中加列了接受或拒絕修改的時限,銀行將不予理睬#65377;
受制于筆者的水平和文章的篇幅,上述分析是粗淺的,但我們不難看出,盡管還存在某些未決問題甚至漏洞,UCP600之于500的變化是革命性的,它的影響是巨大的#65377;還有不到半年的過渡期,各外貿企業(yè)及相關部門對于這樣一個綱領性文件,應認真學習和研究,掌握其精神實質,為新慣例的實施提前做好各種準備,以保障信用證業(yè)務的順利進行#65377;
參考文獻:
[1] 張燕玲.意在筆先 未雨綢繆——寫在UCP600時代到來之際[N].國際商報,2006-11-27,A1.
[2] Banking Commission approves revised rules on documentary credits.http://www.iccwbo.org/iccjcde/index.html
[3] 王善論.UCP600——信用證領域的新規(guī)則Part 1[N].國際商報,2007-01-05.
[4] Understanding the UCP 600,http://www.iccwbo.org/events/display12/index.html?CodeICMS=S0702
[5] 閻之大.UCP600前瞻——即將成稿實施的UCP600會有哪些變化?[J].中國外匯,2006(7).
A Deep Analysis on the New Rule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UCP600
Mao Qun-ying
(School of Business,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China)
Abstract: UCP 600, ICC's revised rules on documentary credits will enter into force on July 1st this year. The revision contains major changes to the existing rules. These and other changes will have to be carefully studied by bankers, traders, corporations and other practitioners in the five months remaining before the new rules are implemented.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new rules; UCP600
[責任編輯 馮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