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針對作文教學中學生存在的若干問題,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激發(fā)興趣,加強輔導
要加強對作文后進生的輔導,課前專門給他們布置預習題,課堂上有意識地要求他們回答預習的問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他們的作文興趣。教師有時也可寫些范文,或者先讓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寫,由教師修改后讀給學生聽。不管怎樣,對后進生進行輔導時,要盡可能用不同方式提示文章的寫法,讓學生感覺不難寫;要盡可能把作文題目出得新穎些,甚至允許他們自擬題目,寫出他們感受最深、最熟悉的東西。
教師批改作文要盡可能快一些,在評講時對成績或優(yōu)點肯定得充分一點,有條件的還可把優(yōu)秀作文張貼在作文專欄中,供大家學習。
二、結合范文,讀寫結合
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沒能將閱讀材料與作文教學聯(lián)系起來,造成講讀課與作文課的脫節(jié)。針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始終聯(lián)系作文教學,在作文指導課上要選擇與學生實際水平和該次作文訓練重點相吻合的典型范文,作為學生作文的范本。
三、加強觀察,積累寫作材料
為了解決空話連篇、言之無物這個問題,除了要求學生平時多觀察、多積累外,還要在作文指導課上解決選材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審題立意,要求學生圍繞中心找材料。一個學生說一個材料,盡量讓學生多說。教師將材料整合歸納后,再讓學生進行分析、選擇和組織。然而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提出作文的要求,讓學生進行寫作。
四、加強講評,掌握文體結構
教師應該把訓練學生掌握文體結構作為作文指導的重點,也就是在作文指導中引導學生給文章“定格”。在作文指導課中,學生已找到了材料,并進行了選擇和組織,教師可適時提出作文要求,讓學生口頭作文。如讓部分學生口述作文的開頭,教師引導將幾種不同的“開頭”進行比較,讓學生考慮用什么方法最好,主體部分怎么寫,結尾怎么寫,讓學生對這次作文的文體結構有一個比較充分的把握。
通過具體的作文指導之后,學生大多都能心中有數(shù),教師再進一步提出“定時”“定量”的要求,就可動手寫作了。之后,教師還要進行科學、有針對性的批改。我的做法是:每次作文有重點地批閱,詳改1/3,略改2/3,全班輪流詳批略改,并把學生作文的優(yōu)缺點記錄整理出來,以備作文評講。這樣,教師批閱作文的時間減少了,作文教學周期縮短了,每學期作文次數(shù)便可適當增加。
(責 編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