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不再限定在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能力上,同時還進一步提出:要在發(fā)展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其思維能力,激發(fā)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那么,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想象力的培養(yǎng)呢?我談幾點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具體做法。
一、借助語言描寫,想象自然圖景
我在教學中常常引導學生把語言文字所描寫的內容,經過自己大腦的想象,轉化為視覺藝術。例如,朱自清的《春》這一課,描繪了春風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迎春圖這五幅圖畫,我讓學生根據文字的描繪進行想象,然后把它們畫出來。學生們興趣高漲,反復朗讀課文,體味課文,在交上來的作品中不僅再現(xiàn)了一個五彩斑斕、美麗多姿的春天,還想象出課本所沒有的內容。所以,老師在教學時應善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二、運用文字敘述,想象人物形象
教師應充分運用作品的語言、情節(jié),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對典型形象有較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如在學習《故鄉(xiāng)》一文時,要把握閏土這一形象,可通過文中對人物的表情、手勢等的描述,抓住閏土的外貌、行動、語言的特點,讓學生展開想象,在頭腦中構成人物形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語言,對閏土形象進行描述。這樣學生也就很深刻地理解、把握了文章的主題。
三、通過感情朗讀,想象思想境界
有些文章思想感情濃郁,光靠字、詞、句、篇的分析,學生還不能深刻地體會,若能借助想象,在大腦中再現(xiàn)當時情景,那么對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領會得就會更深刻、透徹些。例如:我在教授《海燕》一課時,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后,我讓學生合上書,聽我配上氣勢磅礴、激昂向上的音樂朗讀,讓學生根據文字描繪,想象出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像黑色的閃電,勇敢、高傲地飛翔的壯觀畫面。學生邊凝神聽邊發(fā)揮想象,讓語言文字內容與自己想象的畫面清晰地反映在腦海中,學生仿佛身臨其境。這樣學生的感情自然地與作者的感情有機地融為一體了。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想象力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教師課前要“苦心經營”,巧妙設計,只有設計恰當、合理、科學,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使他們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才能使想象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知識得到牢固掌握,能力得到扎實訓練,語文素質得到迅速提高。
(責 編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