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就某一社會現(xiàn)象、某一學術課題、某一文學現(xiàn)象、某一發(fā)現(xiàn)構想等進行探討研究,從而得出某種結論,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當然這種結論或者成果或許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錯誤的。但是,就學生而言,我們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是結論。這個過程是學生增長知識的過程,是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之下的自主學習,它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提供一個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
研究性學習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確定研究方向。我們常說“題好一半文”,同樣,課題擬得好,則會有利于論文的選材和寫作。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結構、知識層次、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因素,擬定一些具有探討性和可行性的專題供學生研究學習。如“街道廣告的調查研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感受生活,學習生活,研究生活,發(fā)掘出生活的意蘊。
2.指導研究方法。在向學生布置專題時,必須對每一個專題作一說明,使學生選擇專題時能夠做到心中有數(shù),目的明確。這種說明實際上就是解題釋疑,也即說明某一專題研究的內容、目的、價值和研究過程中需要運用的知識、查找的資料。同時要指導學生如何去索取資料,如何調查研究,如何撰寫論文。
3.定期檢查并指導。定期檢查是指經常過問學生研究的情況,幫助解決遇到的新問題。學生的專題研究不可能一朝一夕出成果,它將是一個較長時間的研究過程,會出現(xiàn)許多新問題,諸如研究興趣的減弱,研究活動的中止、放棄,研究專題出現(xiàn)難題而手足無措,專題研究和課堂學習出現(xiàn)了時間、場地、復習考試等矛盾。在這些時候,指導教師應適時過問,給予指導,給予鼓勵,給予幫助。這樣,就會使學生感受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從而堅持繼續(xù)研究下去。
4.總結匯報成果。匯報成果是研究性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對學生來說,經過了辛辛苦苦的努力,經過了方方面面的研究,終于有了結果,有了結論,不管這個結果或結論是否正確,是否成熟,學生都有一種沖動,都迫切期望能夠展示自己的成果。在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為他們搭建一個舞臺,提供一個機會,使他們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完成自己的研究課題。對教師來說,這也是關注學生研究情況的一個方面,是檢查學生研究結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全面了解學生知識層面,解決問題能力的很好的形式。因此,教師必須認真組織好學生的匯報。匯報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宣讀論文,可以是論文答辯,可以是多媒體演示,可以是著書立說,可以是舉辦各種活動等。
總之,研究性學習的類型和方法多種多樣,在具體實施時,我們還要注意研究性學習的整個過程。應該緊密結合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點,正確處理好它與學科常規(guī)教學、興趣小組、學校常規(guī)管理以及教師負擔之間的關系。(責 編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