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條做為一種體育輔助器材,可利用其柔軟、能捆綁、色彩多、易變形等的特點,開發(fā)其本身功能,用于做標志、捆綁、擺圖形、替代、糾正、輔助、做游戲等。
一、標志作用
1.遠度目標。在跳遠練習中可以將小布條放進沙坑內(nèi)使學生盡量達到他能達到的那個目標。
2.起跳點標志。跳高教學中,可將起跳點處放一小布條使學生能更準確的踏上起跳點。
3.變向跑或變向運球標志(圖1);繞“障礙”跑(圖2);單腳跳(圖3);摸“線”往返跑(圖4)。
4.分組標志。將學生分成兩組或幾組做游戲時為了便于區(qū)分可將不同組的學生臂上或腰上捆上不同色彩的布條(如黃隊、綠隊分別系上黃布條、綠布條。)
5.拔河繩的中點標志??稍谥虚g系上紅布條作為標志。
二、替代作用
1.代替起跑線。在集體練習蹲距式起跑時每人可用一小布條做起跑線這樣教師可一目了然的看到其前腳放置的位置和手放置的位置。
2.代替鞭子。用一小木棒拴一根布條當鞭子進行“抽尜尜”游戲。
3.代替手直接相牽。在男女混合班進行集體手拉手舞蹈或游戲時尤其是高中學生會出現(xiàn)尷尬的局面,可用小布條解決這一問題。
4.代替起跳線。跳遠時可以用醒目的布條當起跳線,可以根據(jù)學生跳的遠近調(diào)節(jié)起跳線與沙坑的距離。
三、糾正與輔助作用
1.在做前滾翻、直腿后滾翻練習時,可將小布條夾在兩腳之間以糾正學生分腿分腳的錯誤動作。
2.可在沙坑內(nèi)放一醒目的布條,以糾正學生在跳遠落地前小腿不前伸的錯誤動作。
3.利用籃板進行摸高練習時。由于學生的素質(zhì)不同,身高不同,所以摸籃板的高度也不同。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摸到籃板是一種妄想,所以籃板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shè),為解決這種現(xiàn)象,我將籃板上粘上不同長度的布條,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摸不同高度的布條,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信心,提高了興趣,又能做到區(qū)別對待。
4.練習排球扣球時,可將許多根布條捆在高單杠上用于練習臂的鞭打動作。
5.蹲踞式起跑時,在學生的鞋底上粘上小布條,發(fā)令時一學生站在其后面,準備在聽到跑的口令時,踩小布條,被踩掉者受罰,以鍛煉學生的快速反應(yīng)能力。
四、拼圖形
用小布條拼各種圖形、文字等。(圖5)
五、做游戲
1.抓尾巴。每個學生在腰間系一個小布條一頭漏在外面當尾巴,二人或三人一組互相抓對方的尾巴,鍛煉學生的反應(yīng)及躲閃能力。
2.救火。將30根小布條,每10個一組,分別捆在檑木上,每組的第一個學生跑過去,解下一根,然后跑回。第二個學生接著跑過去解第二根。以此類推,哪組學生先把“火苗”解完,哪組為勝利隊。(圖6)
3.用布條趕“豬”。兩人各拉小布條的一端,用布條將“豬”(排球或籃球)趕到對面,同伴接到后,接著趕回來??茨慕M先完成。(圖7)
4.接布條比多。教師將20條小布條拋向空中,甲組同學接空中飛舞的布條,共接四次,乙組也接四次,看誰四次接到的布條數(shù)量最多。(圖8)
5.雙雙跳過比快。每一組有八人,兩兩拉一個小布條(60cm~1m)蹲下平衡站位,相距60cm,最后一組的兩個同學跳過他前面的三根繩,然后蹲下來,同前一樣。然后依次雙雙跳過??茨慕M到達終點時,用時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