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的核心精神之一。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渠道的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除了在時間上得到保障之外,更要關注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方法很多,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應該是了解學科的課程特點,能夠結合這些特點提高課堂效率。
一、增加新鮮信息
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和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語文課文學習的知識點有很多是重復的。比如識字注音這一知識點,小學要掌握,初中也要掌握,到了高中同樣不能放棄,只是要求不同罷了。這時候,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面對這些似曾相識的內(nèi)容,或者寫法大同小異的課文。在教學中按部就班,總是按照“五步法”、“六步法”等模式,先解題、后注音、再釋詞,而后分段、歸納等,這種做法對于喜歡涉獵好奇、追求新鮮信息的中學生來說,恐怕只能是對牛彈琴。記得語文特級教師余映潮在講授課文《小石潭記》時,就與眾不同,開頭設計了如下話題:
請同學們看看老師是怎樣寫課文標題的。(展示課件)
小石潭________記
小石潭記__________
問:第一句當中一定可以加一個字,加一個什么字呢?
(學生熱烈討論)
又問:第二句后面能不能加一個什么字呢?
(學生又是熱烈討論)
余老師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開頭輕松自然,別具一格,饒有興趣,讓學生帶著新鮮感、帶著興趣進入文本,讓學生在輕松的談論中學習了游記的文體知識,初步掌握了文章的大意,獲得“意外收獲”,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同樣,對一篇課文的講授,應該分清主次,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面面俱到,不敢對知識點進行必要的取舍,在一堂課、一個單元中,總是翻來覆去地講那些學生已經(jīng)理解、或者無需強調(diào)的東西,總是在不斷地“炒冷飯”,學生就會厭倦,甚至抗拒不學??鬃诱f:“溫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