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 木
牙膏含氟是否有害?央視最近引用第四軍醫(yī)大學口腔醫(yī)學院教授史俊南等專家的看法稱,目前至少90%的含氟牙膏不會防齲齒,長期使用會致牙齒斑駁,降低骨頭硬度,甚至導致氟骨癥。
此說引起回應。專家甚至權威機構明確表明了不同看法。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口腔預防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牙病防治指導組副組長、川大華西口腔醫(yī)學院教授胡德渝堅稱,該說法不客觀,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的。隨之,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含氟牙膏的最新專項抽查結果說,市場主導的三十種含氟牙膏中未查出超標。
專家在“打架”,百姓該信誰?這是人們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既感性又直接的問題。一方“有害論”,一方“無害論”,都是專家,都是老百姓不能不信的權威,又都是言之鑿鑿,你說消費者聽誰的!權威者,在某一領域說一不二也,但現(xiàn)在的情況卻截然相反,專家與專家掐架了。打吧打吧,問題是,老百姓只有一邊看架的份兒。不,老百姓只有目瞪口呆、無所適從的份兒。
這些年,這類故事多了去了。一會兒一專家出來推薦新品,一會兒另一位專家出來指斥;一會兒這邊廂大叫“好得很”,是“好派”無疑,一會兒那邊廂大叫“好個屁”,明顯屬“屁派”。想想看,好多時候,一件新事,一種新藥、新食品問世時,都會有一番熱鬧。比如前些年鬧呼拉圈,就是一典型案例,有專家大叫是全民健身工具,又有專家稱會導致“腸扭結”……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依我看,專家開打,總比專家三緘其口好。起碼說明有的專家有社會良知,他們說出真相,是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具有起碼的職業(yè)道德和科學良知。何況,科學、真理越辯越明。有些事,也許不能“一錘定音”,爭論,只要是科學的、善意的,越多越好。而民眾,應當培養(yǎng)從專家“打架”中明辨是非的“科學素養(yǎng)”。我倒害怕,專家們剛剛“開打”,就收場了。事實上,印象中,這屬于常見情況。一正方,一反方,擂還未打,就齊齊閉嘴。這種一交手或未交手就熄火,我以為,是最為有害的。因為,于老百姓來說,兩方專家打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老百姓最難受的時候。比如這含氟牙膏,用還是不用,哈姆雷特式的經典兩難疑問,會逼得人們不是發(fā)瘋,便是發(fā)傻,長此以往誰還相信科學,誰還相信專家,誰還相信真理?更直接些說,你不打還好,打了后又無權威說法,這不是平白讓百姓添堵,讓百姓不快樂嗎?更怕開打雙方專家們私了,搞“統(tǒng)一戰(zhàn)線”,犧牲真理而獻媚權威——錢權威、權權威等等。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呵!
因此,我是主張:架要打到底,打個水落石出。一方打擂,一方應戰(zhàn),應當拳來拳往,才叫擂臺。最后要有說法,勝就是勝,敗就是敗,不要遮遮掩掩,弄得猶抱琵琶,或者霧里看花,即便是和,也是真和,雙方首肯,認賬。這樣,看客才會看個明白,心里有底。這一點,至今無人論及,而我想,這才是至關重要的關鍵點!
打吧打吧,打出個結果來!
【原載2007年4月2日《文匯報·筆會》】
插圖/蘇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