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乳腺增生??;乳核散結湯;中醫(yī)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71.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7-0061-02
筆者多年來采用自擬乳核散結湯治療乳腺增生病63例,取得較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共63例,均為本院門診患者。全部病例經(jīng)B超或遠紅外線掃描儀檢查,確診為乳腺增生病,并排除其他乳腺疾病及惡性疾病。年齡19~56歲,平均38.5歲;病程1年以內37例,1~2年21例,2年以上5例;已婚52例,未婚11例;單側乳腺增生45例,雙側乳腺增生18例;伴月經(jīng)不調16例,與月經(jīng)密切相關者39例。
2 治療方法
乳核散結湯: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夏枯草30g,枳殼10g,荔枝核15,茯苓15g,甘草10g,生地15g,白芍30g,絲瓜絡15g。隨癥加減:疼痛明顯加玄胡10g;腫塊較大難消者加炮山甲15g,山慈菇10g;氣虛明顯加黨參20g,黃芪30g。每天1劑,水煎2次,首次加水750ml,煎成200ml,復煎加水500ml,煎成200ml,早晚分服。1月為1個療程,治療1~3個療程。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治愈:乳房腫塊及疼痛消失;好轉:乳房腫塊縮小,疼痛減輕或消失;無效:乳房腫塊及疼痛無變化。
3.2治療結果治愈14例,好轉4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6%。
4 病案舉例
李某,45歲,于2003年10月11日初診。自訴年初始覺左側乳房脹痛不適,癥狀時隱時現(xiàn),未予治療。近3月來癥狀日漸加重,尤以經(jīng)期及情志不舒時為甚,嚴重時觸及更加疼痛。體查:左側乳房觸及約15cm×1cm及1cm×1cm腫塊,質軟,推之可移動,觸痛明顯。B超檢查提示左側乳房囊性增生。中醫(yī)診斷乳癖,方用乳核散結湯加減。處方:柴胡10g,香附10g,枳殼10g,白芍20g,炮山甲15g,郁金10g,生地15g,荔枝核20g,玄胡10g,夏枯草30g,甘草6g,絲瓜絡20g,川貝母10g。每天1劑,水煎服。服1療程后,乳痛癥狀明顯好轉。后隨癥加減,服藥3個療程,乳痛消失,B超復查乳房未見腫塊。
5 體會
乳腺增生病屬中醫(yī)學乳癖范疇。中醫(yī)學認為,乳腺增生病的發(fā)生多由思慮、傷脾,郁怒傷肝,沖任失調,氣血瘀滯、乳絡經(jīng)脈不通,引起乳痛,乳房腫塊。其病機主要為情志失調,肝氣郁結,氣機不暢。治療根據(jù)“木郁達之”“結者散之”的原則。以疏肝理氣,行氣解郁,軟堅散結為治法,自擬乳核散結湯加減治療。方中柴胡、香附、枳殼、絲瓜絡、郁金疏肝理氣以暢肝之郁結;荔枝核、炮山甲軟堅散結;肝郁化熱,常表現(xiàn)陰虛而肝火旺,故用白芍、生地、夏枯草以養(yǎng)肝陰,清肝熱,緩肝急;肝郁甚又可木乘脾土,與脾胃關聯(lián),故用茯苓、陳皮、甘草以健脾益胃,臨癥加減,藥癥相符,故取得滿意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