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溫腎活血湯;坐骨神經痛;療效
中圖分類號:R745.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7-0060-01
筆者自1993年至今,運用自擬溫。腎活血湯治療坐骨神經痛92例,取得一定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92例患者均為本院門診病人,其中男59例,女33例;年齡最大者72歲,最小者29歲,年齡45歲以上者74例,45歲以下者18例。其中腰椎片示:腰椎骨質增生者68例。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2 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溫腎活血湯加減治療。溫腎活血湯基礎方:黃芪30g,續(xù)斷20g,桑寄生20g,牛膝20g,雞血藤15g,當歸15g,木瓜20g,補骨脂15g,乳香15g,沒藥15g,桂枝15g,甘草5。g加減:舌紅,苔黃膩,屬濕熱下注者加薏苡仁30g,蒼術15g,黃柏15g;腰痛甚者加杜仲15g,威靈仙15g;下肢涼者加附片30g,細辛3g;小腿拘急抽動者加全蝎12g,蜈蚣2條,白芍20g;病程較長者加狗脊15g,山萸肉15g。煎服方法:上方每天1劑或2天1劑,文火久煎,忌酸冷,視病情變化,隨癥加減,服藥最少者3劑,最多者20余劑。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臨床治愈:癥狀消除,行走如常人。3年內未復發(fā);有效:癥狀明顯減輕或癥狀消除后3年內復發(fā);無效:癥狀不減或減輕不明顯,嚴重影響行走功能。3.2治療結果臨床治愈67例,有效2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83%。
4 典型病例
張某,男,62歲,于2004年11月4日初診。訴患左側坐骨神經痛3年余,曾服用鎮(zhèn)痛藥,封閉治療,飲用舒筋活血酒及針灸推拿治療,時好時壞。癥見左側臀部,大腿外后側及小腿外后側疼痛,遇寒則甚,久立久坐掣痛加劇,伸展艱難,局部喜溫,平素畏寒,小便清長,夜尿2~3次,手足不溫。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象沉細。辨證為腎陽虛弱,寒凝經脈,治當溫腎壯陽,暖筋通痹,予基礎方加附片30g,狗脊15g,山萸肉15g,細辛3g,服5劑后,疼痛減輕,原方繼服10劑,疼痛止而愈,至今未再復發(fā)。
5 討論
坐骨神經痛,屬祖國醫(yī)學“痹證”范疇,以疼痛、酸、麻為主癥?;贾煺辜赐?,坐立不安。患者多為年老體弱,肝。腎陽虛者,或因腰部脊椎外傷,壓迫坐骨神經,或因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受寒濕侵襲所引起?!端貑枴け宰C》又云:“痹……在于筋則屈不伸”;《靈樞·經絡篇十》又云:“肝者,筋之合也……故脈弗榮則筋急”,說明筋與肝關系密切:“肝主筋,腎主骨”,肝與腎同源,肝需腎精補養(yǎng)。當腎之元陽虧損,肝失所充,筋便失了濡養(yǎng),寒濕之邪趁虛而入,凝滯筋脈,致氣血失調,筋脈攣急,遂生此證?!豆沤襻t(yī)學·痹病》:“夫痹者,手足痛而不仁也,由于臟腑內虛,而為風、寒、濕三氣所襲,不能隨時擴散流注經絡而為痹。其為病也,寒多則掣痛,風多則不注,濕多則重痹?!弊巧窠浲ú“l(fā)為掣痛,其病機多為寒作祟。治療時故當溫腎活血,暖筋通痹,正如《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云:“……腳攣急……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比∑渌崮苋嶂?,甘能緩之故也。本方以木瓜易白芍,是因木瓜性溫,既有芍藥之酸性可柔肝,又具溫性而下行,祛寒除濕,取為君;黃芪甘溫純陽,補諸虛不足而益元氣。續(xù)斷、桑寄生、雞血藤補肝腎,行氣血,強筋骨,祛風除濕,配伍牛膝,力宏且能引藥下行,以達病所,共取為臣;當歸、乳香、沒藥、補血活血,通筋活絡,祛瘀止痛,配伍桂枝,溫通經絡,暖筋通痹之力更強,共取為佐;甘草調合諸藥,甘能緩之,取為使。諸藥合用,相得益彰,效宏而力專,故獲良效。今臨證十余載,凡遇此疾,皆以此方治之,往往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