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肛周皮膚病;外洗劑;中藥坐浴
中圖分類號:R57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9-0013-01
3年來,應用自擬中藥外洗劑坐浴治療常見肛周皮膚病506例,收到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肛門急性濕疹82例,慢性濕疹155例,肛門瘙癢癥158例,肛門皮膚炎80例,肛門尖銳濕疣21例,肛門白斑病10例。男279例,女227例;年齡12~66歲;病程1~5年。全部患者均為門診就診者。
1.2 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2 治療方法
2.1 藥物組成及用法苦參30g,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蒼術、黃柏、防風、枯礬各15g,花椒、冰片各6g。每劑每次水煎30min,取汁200ml,連煎5次,5次過濾藥汁混均后倒入容器中保存?zhèn)溆?。每次坐浴取藥?00ml,加溫水300ml稀釋藥液,薰洗肛門20min,每日2~3次。7天為1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2.2 辨病證加昧治療肛門急性濕疹:加龍膽草20g,夏枯草20g,艾葉15g;肛門慢性濕疹:加當歸15g,桃仁15g,制首烏15g;肛門瘙癢癥;加紫草10g,蟬蛻15g;肛門皮膚炎:加大黃15g,夏枯草20g,野菊花10g;肛門尖銳濕疣:加大青葉15g,馬齒莧20g,土茯苓15g,百部30g,烏梅30g,鴉膽子lOg;肛門白斑?。杭友a骨脂30g,石榴皮10g。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jié)果
3.1 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顯效:皮損消退50%以上,瘙癢明顯改善;有效:皮損消退30%以上,瘙癢減輕;無效:皮損及瘙癢無改善。
3.2 治療結(jié)果見表1。
4 討論
肛門濕疹、肛門瘙癢癥、肛門皮膚炎、肛門尖銳濕疣、肛門白斑病是不同的疾病,但都有共同的癥狀,肛門瘙癢、滲出、炎變、皮損等表現(xiàn)。祖國醫(yī)學認為主要與風、濕、熱、毒、蟲邪客于肌膚,或濕熱下注、或血虛生風化燥,熱毒結(jié)聚、淫蟲入侵,浸淫肌膚所致。筆者采取異病同治的方法,抓住主要癥狀,辨病證加味進行治療。方中苦參、黃柏、龍膽草、大黃、夏枯草、野菊花、大青葉、馬齒莧、土茯苓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瀉火之功效;地膚子、白鮮皮、蟬蛻、百部、花椒、艾葉能清熱利濕。祛風殺蟲,止癢;紫草清熱涼血;防風增加祛風作用;枯礬斂濕止癢,花椒溫陽通絡,配冰片加強其清熱止痛作用,當歸、桃仁活血化瘀補血,制首烏滋陰養(yǎng)血;補骨脂具有溫腎扶正之功,外用于治療白癲風,有使色素新生的作用。配石榴皮具有刺激黑色素細胞形成的作用,再加上日光的綜合作用??稍黾雍谏丶毎拿芏?,增進酪氨酸酶的活性,促進黑色素的生化合成與運轉(zhuǎn),從而促使膚色恢復正常;烏梅酸澀溫,具有澀腸止瀉,長于收斂,鴉膽子能清熱、燥濕、殺蟲、解毒,截瘧,止痢,腐蝕贅疣,治疣及乳頭瘤。鴉膽子仁或油對正常皮膚或粘膜面有刺激作用,系一種細胞毒,臨床上治癘或乳頭狀瘤有效。對小鼠的實驗性乳頭狀瘤,用鴉膽子仁或水劑(油劑效果較差)能使瘤組織細胞發(fā)生退行性變或壞死;作用于正常皮膚組織與癌組織時,也具有類似的作用;以上諸藥共奏清熱燥濕、解毒瀉火、祛風止癢、涼血收斂、殺蟲去疣之功效。
中藥溶液外用具有消炎、殺菌、吸潮、清潔等作用,且局部坐浴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使藥物長時間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更好地發(fā)揮治療作用。②促進破損皮膚的血液循環(huán)和機能代謝,有利于藥物的吸收。③溫藥液浸泡皮疹,能使皮膚表面溫度升高,毛囊口、汗腺口開放,軟化角質(zhì)層,有助于藥物的透皮吸收。對肛周皮損、瘙癢等癥狀的控制,效果極佳。但肛周皮膚病極易復發(fā),應以預防為主,病情好轉(zhuǎn)后應堅持坐浴1~2個療程以鞏固療效。
預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改善身體素質(zhì),同時應注意勞逸結(jié)合,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2)注意皮膚衛(wèi)生,勿用熱水或肥皂水清洗皮損處,不亂用刺激性止癢藥物。(3)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魚、蝦、煙、酒、咖啡等。(4)治愈后應避免各種外界刺激,預防復發(fā),如熱水燙洗、過度洗拭、暴力搔抓等,對過敏的食物、生活用品,如各種皮毛、化妝品等應忌用。(5)肛門最佳清潔劑是水。冷水沖洗后再用烘干器干燥,現(xiàn)已有多種此類功能肛門潔器問世,對肛周皮膚病的預防頗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