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友軍
之事也要學生去代勞,這樣的教育未免變了味兒。
教師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天使。既然為人師表,首先要加強自己的修養(yǎng),在品德、才學上成為學生的表率,用自己的理想、信念、情操和模范行為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常言道:“己不正,焉能正人?!苯處煹囊谎砸恍卸加绊懼鴮W生,因此教師必須嚴以律己,力爭成為道德楷模。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反之,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從根本上說,是否熱愛學生,是對教師進行師德評價的重要標志。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學生親師,是由于教師愛生。尊師愛生的高尚情操,正是在情感互動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教育的效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取決于師生的情感能否互動。師生情感互動,互敬互愛,互相信賴,就能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反之,師生關系冷漠,情感隔膜,必將削弱教育效果。
很顯然,那些讓學生“代勞”的教師肯定沒想過,除了在課堂上的教育以外,他們的這些行為對學生也是一種“教育”。他們更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教育”對學生會產(chǎn)生何種影響。試想,當學生們長大以后,回憶起給老師“代勞”的經(jīng)歷,又該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學生的心靈是敏感而細膩的。教師是否熱愛學生,從教師的一舉一動中,學生都能清楚地感覺出來。而這種感覺又直接影響著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
小事不小,對于教師分內(nèi)的“舉手之勞”,請不要讓學生代勞。教師不僅要時時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還要捫心自問:我愛我的學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