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李將軍列傳》,老師組織了一場討論,討論由一個成語引入:
師:李將軍一生際遇的最大特點是什么?有一個成語很能概括說明。
生: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與匈奴七十余戰(zhàn),出生入死,殺敵無數(shù),但多次大戰(zhàn)之后,李將軍不僅沒有得到獎賞,反而常受責罰,終其一生,沒有封侯。用漢武帝的話來評價就是“數(shù)奇”,即運氣不好。
師:宋代文學家王十朋《李廣詩》:“李廣才名一代奇,孝文猶自未深知。輟餐長嘆無良將,翻惜將軍不遇時?!边@首詠史詩是據(jù)《李將軍列傳》中漢文帝對李廣的評論之語“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創(chuàng)作的。李廣“數(shù)奇”“不遇”的命運,漢文帝竟一語成讖。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李將軍列傳》是如何寫李將軍“數(shù)奇”的。
李將軍“數(shù)奇”的命運,同學們已很熟悉:
生: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盡管李廣斬將取旗“顯功名昌邑下”,可是因為接受了梁孝王的將軍印,漢景帝心中不樂,于是“賞不行”。
生:雁門之戰(zhàn),李廣因寡不敵眾傷重被俘,靠精湛射技僥幸逃脫,又被認為“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按法本當斬首,結(jié)果只好花錢贖命廢為“庶人”。
生:右北平一戰(zhàn),李廣以四千騎兵擋住匈奴左賢王四萬騎兵的猛攻,盡管李廣、李敢父子浴血奮戰(zhàn),可是差點全軍覆沒,李廣功過相當,仍然“無賞”。
生:跟隨大將軍衛(wèi)青出擊匈奴,衛(wèi)青為了讓恩人公孫敖立功,有意令前將軍李廣走東道遠路,結(jié)果向?qū)右?,迷失方向,耽誤了與大部隊會合的時間。作戰(zhàn)計劃未能完成,衛(wèi)青把責任推到李廣身上,六十余歲的李將軍因不堪忍受刀筆吏的羞辱憤而自殺。
師:從這些事實來看,李廣運氣的確不佳。李廣部下軍吏“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shù)十人”,我們不妨探討一下,李廣“難封”的原因是什么?
對這個問題,同學們從不同角度作了分析:
生:造成李廣悲劇結(jié)局的根本原因是皇帝不信任?!安挥觥笔菨h文帝對李廣的評語,“數(shù)奇”是漢武帝對李廣的評語,皇帝不能重用李廣,貴戚借機排擠李廣,將領(lǐng)無端嫉妒李廣。李廣的悲劇暴露出當時社會壓制、摧殘將才的黑暗現(xiàn)實。
生:李陵的“數(shù)奇”與“其身正”關(guān)系密切。李將軍一生只想為國效力,但既不像衛(wèi)青那樣走上層路線,不像程不識那樣循規(guī)蹈矩,也不像李蔡那樣唯命是從。李將軍是一個有骨氣、有個性的人,馳騁沙場,銳不可當。官場經(jīng)營是“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的李廣的弱項,這樣的人才很難得到同行賞識和上級信任。這是導致李將軍“數(shù)奇”的內(nèi)在原因。
生:李將軍是個將才,卻非帥才。作為漢朝的勇將,李廣的武藝、人品無可指謫,“飛將軍”不是浪得虛名。但在行軍布陣上,李廣顯然不如程不識。我覺得李廣的戰(zhàn)法,充滿冒險精神,有時甚至不惜以士兵的性命作賭注。于是,發(fā)生自身被俘、戰(zhàn)士死難這樣的事也就理所當然。漢朝廷是不太可能將獨當一面的重任放在李廣身上的。所以,李廣的“數(shù)奇”與作為將軍的李廣的指揮局限也有密切關(guān)系。
生:“數(shù)奇”是貫串本傳的一條重要線索。其實,李將軍一生也是有貶有升,有“奇”有“偶”的。太史公側(cè)重寫其“奇”:有才難以施展,立功不能封賞,受辱面對酷吏。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李將軍的遭遇和司馬遷有共同點。何況,李廣之孫李陵和司馬遷友誼深厚,司馬遷就是因為李陵之禍才受到人生最大凌辱的。太史公創(chuàng)作此篇時,“李氏陵遲衰微矣”,所以,太史公對李廣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李廣久歷戰(zhàn)陣,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司馬遷只選擇了三次短兵相接的戰(zhàn)斗:一是突逢敵騎,一是孤身逃脫,一是沖出重圍。這些戰(zhàn)斗都是為了突出說明李廣的“數(shù)奇”。司馬遷是根據(jù)李廣始終不遇的特點來組織材料的,這令李將軍形象非常突出。
師:《史記》塑造了許多悲劇人物,李將軍只是其中之一。在《〈史記〉選讀》中就有許多人物的命運是悲劇性的。司馬遷“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我們從悲劇人物身上可以認識人生的意義。套用一句名言:幸運者的命運總是相同的,悲劇人物各有各的不幸。請大家用教材中的實例具體說明。
閱讀《〈史記〉選讀》,悲劇英雄是一個回避不了的話題。對此,許多同學很有感觸:
生:《屈原列傳》中,屈原的悲劇在于,堅守信念,追求理想,不與楚國的黑暗勢力同流合污,最后懷石沉江?!芭e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屈原對抗的是整個黑暗的楚國,黑暗的時代、楚國的政局造成了屈原的悲劇。
生:《項羽本紀》中,項羽的悲劇主要在于個人的性格,也在其認識的局限。項羽剛愎自用,看不清歷史趨勢,分裂倒退,最后決戰(zhàn)東城,揮淚別姬,自刎烏江,完成了自己的悲劇人生?!白择婀Ψァ?,“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力”,項羽自己為自己釀造了人生苦酒。
生:《淮陰侯列傳》中,韓信被斬長樂宮鐘室,根本原因在功高震主?!敖仆盟溃脊放?,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边@樣的悲歌從秦漢唱到明清。韓信一句“我固當烹”,包蘊了多少開國功臣的辛酸、憤怒和悲涼。西漢立國未穩(wěn),高祖誅殺韓信、彭越等人是形勢使然。
師:屈原的悲劇發(fā)生于國家垂危之際,項羽的悲劇發(fā)生于兩軍對壘之時,韓信的悲劇發(fā)生于西漢立國之初,這些悲劇均有其獨特的背景。那么,在李將軍“數(shù)奇”的深處,我們又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呢?
在討論的基礎(chǔ)上,同學們產(chǎn)生了新的感悟和認識:
生:李將軍的確不同于上述悲劇人物。無論是文帝、景帝還是武帝,都稱得上是漢代明君,昏庸愚昧與他們無法聯(lián)系起來?!拔木爸巍笔鞘芳曳Q道的清明政治,武帝時代更是一個英雄建功立業(yè)的時代;然而,正是在明君時代、治平之世,發(fā)生了李將軍自刎這樣的悲劇,發(fā)生了司馬遷遭刑這樣的悲劇。庸君末世,才識之士命運多舛,比比皆是,不足為怪??磥?,即令是明君盛世,也多李將軍這樣的“數(shù)奇”“不遇”之人。
生:司馬遷用他的生花妙筆給我們塑造了一系列悲劇人物,無論是黑暗時代,還是開明時代,這樣的悲劇人物總是不斷涌現(xiàn)。有志之士“數(shù)奇”“不遇”的不幸,歷史上有過,現(xiàn)實中有過,將來也不會消失。這就是司馬遷塑造李將軍這一形象給人們以永遠的心靈震撼的原因。
生:但歷史還是十分公正的。當年被封萬戶的將軍李蔡、公孫敖之流早已湮沒無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反倒是“數(shù)奇”的李將軍名揚千秋?!爸两癃q憶李將軍”這句詩道出了歷史和人民對名將李廣的永久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