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任何一款新車,從其設計階段,設計師就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用戶群。也正是因為如此,作為非主流目標用戶群的人去試駕車輛會感覺某些地方不甚合適自己,某些功能自己用起來并不方便,某些設計自己并不喜歡,但這絲毫也不影響這款車型在目標群體里的熱銷,當然,前提是這款車真正創(chuàng)造了一種目標群體的生活方式。
作為城市的單身白領,當你打算在今天的市場上選購一輛愛車的時候,雖然身邊總有朋友非常坦誠地向你介紹捷達的皮實耐用、富康的經濟實惠以及夏利奧拓的價格低廉,但恐怕你還是會抵抗住上述“誘惑”,轉而買回一輛POLO勁情或者新寶來,雖然價格略為超出預算,但你會堅定地認為,除了作為代步工具,你還希望購買一種生活方式。
在今天這個時代,汽車市場的細分已經深入到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那種僅僅把車輛分為男性和女性用車的方式已經顯得過于粗放,即使深入、精確到年齡層的細分,我們依然會發(fā)現,不同職業(yè)背景、不同知識背景的同齡人會有大相徑庭的汽車價值觀,正因為這樣,今天,幾乎任何一款新車,從其設計階段,設計師就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用戶群。也正是因為如此,作為非主流目標用戶群的人去試駕車輛會感覺某些地方不甚合適自己,某些功能自己用起來并不方便,某些設計自己并不喜歡,但這絲毫也不影響這款車型在目標群體里的熱銷,當然,前提是這款車真正創(chuàng)造了一種目標群體的生活方式。
那么中國人的汽車生活方式究竟是什么呢?憑我個人的生活經驗,我只能提供一個窮舉式的答案——我們沒有多少人有自己的獨立車庫,我們暫時還人手充足,因此,那種美國式的DIY主義對我們而言顯得過于超前。我們的道路雖然擁擠,但我們的面子很大,所以那些善于解決面子問題的新車即使在汽車技術層面并非市場領先者,但同樣不影響它獲得市場的成功。我們還習慣了“朱門酒肉臭”的文化傳統(tǒng),那些標榜貴族文化的車型在這種文化氛圍中總是讓人產生暴發(fā)戶的文化聯(lián)想,這使得我們中的精英階層似乎更喜歡沒有太多貴族傳統(tǒng)的奧迪。如果必須要在自己腰包和周圍環(huán)境質量之間作出選擇的話,我們會非常理性地作出有利于自己腰包的決定,因此,那些在歐美標榜超過歐盟現行環(huán)境標準的車型無法讓中國用戶為其技術先進性賣單,相反,那些能夠通過變通方式滿足中國市場最低環(huán)保要求的車型反而會贏得維修費用低的美譽。我們對自己的生命非常重視,為此我們會對歐洲車型的安全性懷有幾乎偏見式的忠誠度,即使同級別的日系車型在全球的碰撞試驗都表明其安全性超過同級別的歐洲車型,大多數中國消費者依然相信自己最初德系車更安全的“直覺”……
我記得幾年前上海大眾GOL上市的時候首先投放市場的是兩門車型,當時廠商的初衷是希望這款產品能夠讓成為“單身貴族”們享受時尚生活方式的首選,但實際上,那時市場上持幣待購的大多數都是“人生第一輛車”的潛在車主,這樣的車主在生活方式上更期待價廉物美的多功能產品而非過分個性化的單身貴族產品。但在今天這個市場環(huán)境下,越來越多的城市家庭開始擁有第二輛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更為時尚的生活方式,寬敞的兩門車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潛在用戶群,正因為如此,2007年我們將會看到更多國產的兩門轎車誕生。這些兩門轎車的推出將使得某個群體擁有更鮮明的時尚生活方式,而汽車制造商正是這種生活方式的制造者。
雖然全球跨國汽車公司都已經深刻認識到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性,但迄今為止,他們在中國汽車市場上投放的各款車型依然是在努力讓中國的車主接受美國的、歐洲的或者日本的生活方式。比如我們會在身邊看到不少日系的新車擁有緊湊的車身設計、豐富的電子系統(tǒng)以及大量包含盒子式的儲藏空間,這正符合日本的環(huán)境和文化需要。我們身邊大量的歐洲車型會采用旋轉式的座椅角度調整裝置,這對于私人轎車擁有率較高、極少調整座椅角度的歐美用戶而言是個不錯的設計,但對于絕大多數只擁有一輛車的中國用戶而言就并不是很方便。
中國汽車生活方式的誕生恐怕離不開中國本土設計師的崛起。中國本土的生活經歷會讓他們對中國不同階層的汽車需求擁有更感性的認識,這種認識體現在汽車設計中,將能夠從全球化的汽車生產線上誕生滿足中國車主生活方式的新車型。毫不夸張地說,只有那些善于制造生活方式的企業(yè)才會贏得未來市場競爭的勝利,這正應驗了市場營銷里對不同企業(yè)的經典判斷方式——三流的汽車企業(yè)制造產品,二流的汽車企業(yè)制造品牌,一流的汽車企業(yè)制造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