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彎曲延伸長達10公里的牧區(qū)山路,竟是一位年過八旬的哈薩克族老人用鋼釬、鎬頭一點一點刻鑿出來的……
加勒木汗#8226;那斯爾,1924年出生在一個貧困的牧戶家庭。他的父親解放后擔任過大隊支部書記。加勒木汗 #8226; 那斯爾從小就接受了父親的熏陶。1957年,青河百興(當時的躍進公社)大興水利開荒種地,積極肯干的加勒木汗 #8226; 那斯爾起早貪黑苦干的精神受到公社領(lǐng)導(dǎo)和群眾的好評。兩年后,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他工作更加努力,并在心底里感謝黨感謝社會主義。他說,是共產(chǎn)黨把我們一家從火坑里救了出來,是共產(chǎn)黨給了我們當家作主的權(quán)利,我今生今世要用我們的全部來報答黨和人民。
加勒木汗#8226;那斯爾一家在青河縣哈拉喬拉村落戶。多年來,在薩木特山上放牧,他很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對這塊土地產(chǎn)生了特殊的感情。熟悉的山路他走了一年又一年,閉著眼睛也能走個來回。
由于哈拉喬拉村地理位置十分偏僻,交通條件不便,放牧方式原始粗放,至今仍沿襲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牧的生產(chǎn)方式,因此村民一直未能實現(xiàn)脫貧。村牧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于畜牧業(yè),90%的村民勞動力從事放牧,年人均純收入僅為807元。又因為海拔1800米的山道,隔絕了牧民們與外界商家的聯(lián)系,使得畜牧產(chǎn)品無處銷售,外界日用物資無法運進來。尤其是薩木特至賽可爾特的羊腸小道,更是馬不能走駱駝不能上,人畜經(jīng)常在這里跌倒和摔傷,可這又偏偏是薩爾拖海鄉(xiāng)10萬余頭牲畜轉(zhuǎn)場的必經(jīng)之道。牲畜的難走,牧民跌倒摔傷,深深地印在了加勒木汗 #8226; 那斯爾的腦海里。2003年,已經(jīng) 79歲的他暗下決心,一定要修好這條路,減少人畜的傷亡,為廣大牧民造就方便和幸福。
其實,加勒木汗#8226;那斯爾那時的家境還算是不錯的,家里有5個孩子,其中一個兒子還是縣級干部。老人曾到縣城兒子家住過一段時間,但他感到自己很難離開大山,于是又返回了哈拉喬拉村,也就是那時他動起了修路的念頭。
要修路,不是簡單的事,尤其是在海拔1800米的云間天際,憑著僅有的鋼釬、鎬頭這樣的簡陋工具修路更加困難。可是堅強的加勒木汗 #8226; 那斯爾頑強地在路上修了三年,竟把駱駝都能摔倒的山路修成了能走摩托車、馬車的路了。
山高路陡,80開外的老人每天獨自在山上修路,他經(jīng)常被松動的石頭絆倒。有一天,他不小心從石崖上滑了下來,腿剮破了,腰摔腫了,家人為了阻止他上山竟把工具藏了起來。為了不讓家人再次沒收他的工具,老人就把工具藏在山上,等用時取出來再干。
加勒木汗#8226;那斯爾的舉動,引起不少人的議論。有人說,這個老人瘋了,這么大年紀,在這個高山上修路怎么可能;有人說他是一時心血來潮,想當英雄,過不了許久,自己就會退下山來。還有的直接找到老人好心勸說,這山上有狼,你獨自在這山上修路危險很大,一定要考慮好??!加勒木汗#8226;那斯爾好像一點沒有聽進去,天天上山,慢慢將路伸向前方。
有一天傍晚,老人只顧修路,不留神,猛一起身,見一只狼正向自己逼近。憑著多年的經(jīng)驗,他頓覺危險來臨。因為這是只獨眼狼,草原上的人都知道獨眼狼的兇狠。老人順手拿起鋼釬與狼搏斗,兇狠的狼一躲一閃,不但沒有逃跑,反而直撲老人頭部。正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附近牧羊犬聞聲趕來,咬住惡狼撕扯起來, 老人才得以死里逃生。
2006年2月,加勒木汗 #8226; 那斯爾又遭不幸,修路時摔傷的腿還沒好,75歲的妻子又去世了。很多人都以為老人的精神會徹底崩潰,但一個月后,云山相接之處又閃現(xiàn)出了老人的身影,鋼釬、鎬頭上下飛舞,如同“神仙下界”為人點福。他的頑強精神感動了干部,感動了群眾,在村黨支部的帶領(lǐng)下,村民積極行動起來,自發(fā)地跟著這位“老愚公”在云間山頂修起路來。
采訪中我們跟隨著這位老人走上了云山之路。到了工地,我們看到一條彎曲山路在山腰盤繞,路面雖不平整,但走一輛馬車還是沒有問題,這條路給牧民搬遷大大提供了方便。在我們看路之際,老人爬到山上,我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等我們定下神來才發(fā)現(xiàn),他從一塊石崖上取出鋼釬、鎬頭,原來這就是他秘密藏工具的地方。
看看已修成的10公里山路,再看看老人如石頭雕刻般的面容,那滿臉的皺紋和雙手猶如百年風吹雨淋的松樹皮。他的兒子吐爾遜告訴我們,父親是從2003年開始修路的。三年里,他經(jīng)常是帶傷回家,有時是被工具磨破了手,石頭蹭破了皮。家人不愿他這樣辛苦,可就是拗不過他。就這樣,他一直堅持修著這條路。現(xiàn)在,由于有了這條路,全鄉(xiāng)轉(zhuǎn)場要少走20公里路。以前沒有路時,夏天的羊皮只能壞掉,爛掉、曬成了干板一錢不值。現(xiàn)在到村里買羊的商人真不少,我們的口袋也開始鼓起來了,父親修的這條路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實惠。
這條路雖然修得不那么正規(guī),但每一寸都注入著老人的心血和汗水。走在云端修出的山路,轉(zhuǎn)頭再看看老人,敬意倍生。感動之余,我們又尊敬地向這位老人問到:“是什么力量讓你在這艱苦的條件下,一干就是三年?”老人家不動聲色,指著胸口閃閃發(fā)光的黨徽鄭重地答到:“因為我是共產(chǎn)黨員,修路是為了大家”。
鎬頭、鋼釬的叮當聲仍在作響,一串串音符在山澗回蕩,老人家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意志,被村民們編成故事在山村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