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發(fā)水用了一半可以換牌子,飯菜膩了可以換口味,而我們老師的生活卻基本是注定的,沒辦法隨便更改。每天遇見相同的人,每天做著相同的事,走相同的一段路,看相同的廣告牌。于是一面在心里滿足著這樣的安定,一面遺憾著這種生活的一成不變,但是卻沒有心情去做新的嘗試,沒有勇氣去改變這一切。
唯有讀書,帶給我不同的人生體驗,也是從不讓我厭煩的事。我喜歡讀小說,長篇的,人物繁多的,離現(xiàn)在時代遠一點的。讀進去,我就是書中的人物,跟著一起垂淚,一起歡笑,連夢境都變得豐富起來。我可以生活在十八世紀的英國農(nóng)莊,住在古堡式的房子里,周圍很遠才有人家,爬山虎染綠了整面墻,一直爬到我的窗口。戴著寬邊帽,穿著收腰束身長裙,坐著輕便馬車趕去參加一個家庭宴會,我們坐在青綠的草地上,寬大的裙擺鋪開來,女伴們悄聲細語地說著各自的小秘密。換一本書,換一個場景,我可以是干練的律師,在威嚴的法庭口若懸河;我可以是善舞的少數(shù)民族,住在無垠的草原,騎著駿馬奔馳,在篝火旁數(shù)著星星入眠;我可以是女學生,剪著童花頭,穿著藍布衫,白襪子,手里握著一卷文稿,走起路來腳跟不著地,熱血澎湃地參加什么詩社什么演講……生活里,我只能活一次;而讀書,卻可以讓我無數(shù)次重生。
幾年下來,朋友們漸漸四散,大家都忙著自己的事情,有時在屋子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很想找個老朋友聊聊,拿出電話本,一頁頁翻過去,曾經(jīng)的熟悉和無所顧慮已經(jīng)不再擁有,即便沖動地拎起電話打過去,又該從哪年哪月說起,終于到了不知道把電話打給誰的時候。去街上轉(zhuǎn)轉(zhuǎn)吧,還是那條街,還是那幾家店,一個人走在熱鬧的地方反而更顯得孤單。還是定定心,坐在桌前看看張曉風的散文,翻翻泰戈爾的詩選,品品徐志摩堆砌的詞藻吧,它們永遠在那里等候,不離不棄。不知不覺間一個兩個小時過去了,孩子又開始在身邊熱鬧,心里也就踏實了。讀書,讓我多了一種交朋友的方式,讓我的心靈有了一個安全美好的去處。
夜深人靜,躺在床上睜著眼睛,望著空洞的黑暗,會突然覺得生活無聊又無望,害怕自己等不到天明。似乎想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沒有想;思維跳躍得能飛,心也跟著快要跳出胸口,一點睡意都沒有。于是躡手躡腳地下床開了燈,把燈頭壓低壓低再壓低,只剩一個小小的光圈,湊上去看一會兒書。看著看著,便覺得喉嚨有些疼,手腳冰涼,雙眼發(fā)澀,睡意漸濃,重新上床,很快就睡著了。
讀書,有時候就是一種催眠,一種放松,一種鎮(zhèn)定。讀書,也如同吃飯睡覺一樣,是我生活的一種需要,一種填補我的空虛的休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