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是一首頗有思想深度的詞,作者先直接描寫桂花,后是議論,寫出了自己對桂花的理解:桂花是心中的精神世界。
開頭二句,通過桂花的風貌,賦予她純潔、高尚、無私的品質(zhì),她雖然輕盈渺小,但品性溫和寧靜,且自然地真情地奉獻自己的香味,說明其內(nèi)質(zhì)美,無須炫耀自己,聲張自己,去爭得贊美的口碑,她猶如一位有涵養(yǎng)的純凈的君子,以其淳樸的不求功利,不求聲名的真實的心,贏得了世人的敬佩??梢娺@不僅僅是寫桂花濃郁的芳香,而是寄予了作者美好的心靈。
桂花是情操?!昂雾殰\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說明桂花的內(nèi)在美最為重要,最為可貴,她沒有艷麗的外表,沒有牡丹之類的花那么名貴,但從其平淡的色,香純的味中,見其純真、樸實和執(zhí)著的本質(zhì),不因外在的差異改變自己,不受外事外物的制約、左右,不在乎世人的褒貶,堅守其本色,自持、自重,以求內(nèi)心世界的舒坦、淡然、曠達,精神上的滿足,使之在寬闊的天地間,從容、灑脫、自信地展現(xiàn)自己沒有悲觀厭世的思想,彰顯一個沒有任何束縛而又獨特的個性,那份喜悅,那份風采,在這里充分得到了詮釋,故作者稱之為“花中第一流”。這是對桂花的贊美及崇敬之情,通過其之情,“花中第一流”還蘊含著深刻的內(nèi)容意義,她可喻人高貴的品德、不息的信念、不變的理想、不屈的精神、健全的人格,等等。也表達了作者高潔的情懷,正義的追求,即做人做事不驕橫、不虛假、不浮華、不私利……有理想、有道德、有真誠、有尊嚴……體現(xiàn)出積極的健康的思想情操。
桂花是理想。“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用梅花、菊花與桂花對比,通過梅菊兩者所表現(xiàn)出的羞愧和妒忌的心理,來表現(xiàn)桂花的優(yōu)勢與特點,說明她正是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與眾不同的特點,在花類中占有一席之地,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和價值,她代表著新生事物,是作者的思想愿望和要求。一是作者認為人如果沒有理想,將在無邊的空虛和等待中,碌碌無為,平平庸庸度過此生,生命變得毫無價值,毫無光彩。桂花尚且能“霜天競自由”,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地生長,人更應(yīng)有勇氣挑戰(zhàn)自己,挑戰(zhàn)舊事物,找準自己的位置,確立好理想目標,帶著理想踏上人生旅途,使生命充滿活力;二是要告訴人們,不要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排斥新生事物,做到明是非,胸襟寬。否則,理想難以實現(xiàn),生命也就白白流逝,人格和尊嚴也會喪失,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理想的思考,對人生價值取向的認識。
桂花是意志?!膀}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借屈原對桂花的不理解,沒有情意,不給予褒揚,來反襯作者對桂花的關(guān)注,對桂花的珍重,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她從桂花那里看到了堅忍的品格,也就是她所要的境界,一種讓所有人都來了解的精神,作者要表達這樣一個內(nèi)涵:人有了理想,還應(yīng)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切不可在理想征途中找不到堅持下去的出路,動搖了自信心,最終半途而廢,回到苦悶的旋渦中。因為在對理想的實施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意想不到的困難,或不盡人意的事情,在社會上也許得不到公認、理解、尊重,甚至遭遇歧視、指責、謾罵,正是“可煞無情思”。意志薄弱的人往往經(jīng)受不住重重困難的考驗,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只有意志堅定的持有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人,才能在治學、處事、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最后到達理想的彼岸,并得到后人的敬重、贊揚,表達了作者精神不變的思想態(tài)度,揭示了“生命因意志而存在”(叔本華語)的本質(zhì)。
正是有了“敢于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敢于沖破世俗觀念”的精神勇氣,作者身上沒有“一般封建婦女的自卑感”,而是充滿著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掌握了廣博的文化知識,她敢于利用當時各種文學形式表情達意”,深沉地、執(zhí)著地、積極地表達她的精神世界,也“使她在詞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較多的獨創(chuàng)性”(《中國文學史》第三冊,一九八二年四月)。《鷓鴣天·桂花》正反映她真實的人格和精神力量。
莊海志,教師,現(xiàn)居廣東清遠。
文學教育下半月200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