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收藏”需要兩個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第一要有足夠的閑散資金,第二要有充足的時間,此二點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由于工作關系,我認識了國內幾個知名大收藏家,其中搞房地產起家的居多。而近日采訪的大收藏家卻完全出乎意料,竟然是一所大型醫(yī)院的院長,并且還是腫瘤界的權威人士——易南勛。
由好友書畫鑒定專家傅先生引薦,于近日采訪了易先生。當我還在翻看易先生的資料時,車子已停在石家莊一家頗具規(guī)模的醫(yī)院門前——石家莊傅山中醫(yī)腫瘤醫(yī)院。走過寬敞明亮的門診大廳,映入眼簾的是眾多的榮譽牌匾和病人的感謝錦旗,顯得格外醒目與莊重。大廳里有不少排隊交費和等待就醫(yī)的患者,他們或站或坐卻很有秩序。我們穿越人群如約到達易院長辦公室。
步入易院長辦公室時正逢他在打電話,這也使我有閑暇環(huán)視他的辦公室。兩組大大的書柜里擺滿了書,有的都已經泛黃,幾個粉彩瓷瓶及幾件精美的玉器擺件裝飾著這個寬敞但又不失高雅的房間,讓我見識了這位醫(yī)界權威人士對收藏的鐘愛!易南勛先生出生于湖南省益陽一個中醫(yī)世家,先生自小受家庭的熏陶,繼承了父輩精湛的醫(yī)術,曾任原中央首長王首道將軍的特邀保健醫(yī)師,現任石家莊傅山中醫(yī)腫瘤醫(yī)院院長,并兼任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腫瘤分會常委、中國保健科技學會疑難病研究會理事、河北省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石家莊市協和抗癌止痛研究所所長、石家莊第十屆人大代表。他的河北南勛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中,不日即將開館。我不禁對百忙之中的易先生仍有收藏的嗜好產生了質疑,難道他精力超乎凡人?
采訪就在我的疑問中開始了。與其相對而座,我又驚奇地發(fā)現從易院長臉上竟看不到一絲的歲月痕跡,哪里像是一位六旬老者!究其原因易院長自稱是自己有一個平和的年輕心態(tài),他講這正得益于收藏,讓他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開始喜歡收藏是受父輩影響,后來愛收藏直至現今建館是因為他所崇拜的老前輩傅山。一直以來,傅山前輩是他的榜樣,成為老前輩那樣的人是他的夙愿!
我終于找到機會可以讓易老幫我解開迷惑了:“如此規(guī)模的一個醫(yī)院需要易院長親自來打理,哪里來的閑余時間去收藏呢?”這個問題似乎易院長早已經猜到會問及,自信地講:“行醫(yī)是為了利民,收藏則是體現了愛國,在自己有生之年做出利民愛國的事,何樂而不為呢?!薄叭≈械?,聚財者智;懸壺濟世,布財則明”,是易院長自題也是自勉的一副對聯?!皩τ谑詹厥俏业囊粋€興趣愛好,我工作繁忙也需要一些時間來調解?,F今娛樂場所我不太喜歡,并且我也沒有時間,但是我的藏寶室就是我唯一的一個休閑的場所,自娛自樂,也是休息的一種方式?!?/p>
現今籌建中即將開館的河北南勛博物館,藏品是先生三十多年來精心收集的歷代玉器、瓷器、青銅器、字畫、佛像、雕刻等藝術珍品上萬件。幾乎件件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1999年清明節(jié)易院長去給老父親掃墓,途經湖南一座危廟。廟宇由于無人看管,能夠拿動的東西都已被當地村民一掃而空,唯獨一尊明中或明末期的佛像屹立廟宇中間,威嚴猶存,高約2.3米。廟宇由于年久失修已經沒有了房頂,長此以往佛像在這種環(huán)境中,后果不堪設想。為挽救傳統文化遺產,易院長不惜花費30萬元人民幣將佛像請回家中供奉。該佛像于2003年至2005年借與北京古玩城作為鎮(zhèn)館之寶,現今南勛博物館即將建成,佛像將與館同行,請回作為鎮(zhèn)館之物。
博物館中還有兩個精致的漢代瓷罐,很是顯眼,釉制之精細,器皿之精美難以言表。但可惜之至,下面都破了兩個洞。收藏這兩件東西也有一個小故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易院長經常親自到養(yǎng)蜂人家里收蜂蜜,因為市面所賣蜂蜜摻有白糖,這樣做出來的蜜丸硬。由于他精湛的醫(yī)技和高尚的醫(yī)德,深得百姓愛戴,十里八鄉(xiāng)百姓與易院長十分熟識,所到之處遠接遠送。一日在一老鄉(xiāng)家中閑聊,易院長看到老鄉(xiāng)家中花盆很是精致,拿來細看,觀其釉制十分細亮。問及出處,老鄉(xiāng)講是從山下挖出來的,因為太小了不能作為容器放置東西,只好做了花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隨即易院長以五元錢收了這兩個瓷罐。如此收藏逸事實在讓藏者大跌眼球。
易院長收藏的珍品一部分由祖輩世傳,另一部分為貧窮患者相送、拍賣公司拍得,還有一些就是撿漏兒了。談到這我的采訪也將接近尾聲了,易老的博物館里每件藏品都有一個小故事,當然也不乏頗有收藏價值的珍品。那就讓我們一起期待他早日開館,讓我們大飽眼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