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場淘寶經(jīng)驗談
張祖仁
近幾年來,古玩熱悄然而興,人們趨之若鶩。各地均有一批頗有名氣的古玩市場,生意紅火不衰。古玩是一種藝術品,任何一種古玩,都是人類燦爛智慧的結晶,反映了一定時期的文化特點,具有不可泯滅的藝術價值。那神妙遐想的構思,多姿多彩的造型,巧奪天工的技藝,無不令人驚嘆,使人陶醉。古玩是一種歷史品。古玩一般年代久遠,是當時那個時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民俗風情的物質載體。人類創(chuàng)造的恢宏璀璨、悠久博大的文明隨著斗轉星移而成為歷史,但留刻在古玩上的印痕卻熠熠生輝。鑒賞古玩,就是回味歷史。歷史不會重演,古玩難以再造。緬懷往昔,觸物生情。古玩是一種稀見品。古玩不是常人信手拈來、隨意操造之物,而是名人怪杰、能工巧匠的心血結晶。它的出世,需要天才、積累、勤奮甚至于機遇,這一切,都浸透在那一件件小小的古玩之中。它難以大批制造,好多堪稱孤品。即使現(xiàn)在能夠制造出來,現(xiàn)代科學的鑒定所透視的差別只能使人們更加向往真品。由于歷史的浩遠紛繁,極難有相同的文物出土。物以稀為貴,其身價更加不凡,有些簡直是無價之寶。古玩是一種保值品。喜愛收藏古玩的,并非都是鑒賞家或文化人。古玩之所以越來越廣泛、越來越迅速地進入尋常百姓之家,還因為它具有巨大的經(jīng)濟價值。因為它名貴、稀少、歷史久遠,所以它的價值只能上揚,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值錢。簡單地說,人們購買古玩,一為個人喜好,二為賺錢增值。
古玩分有很多級別,不同級別的古玩有不同的收藏者。最高檔的古玩只是富人的玩意。就拿字畫來說,特別是張大千、齊白石、吳冠中、傅抱石、徐悲鴻、李可染等名家之作,每幅價格均在幾十萬元,令人瞠目,購者也多是大款買家。平頭百姓自然難得一擲千金,他們有自己的玩法。多數(shù)是從較易搜尋、價格偏低的小件開始,如古錢幣、古陶瓷、古碑帖、古書畫、古青銅器、秦磚漢瓦、金銀制品、玉石雕刻、少數(shù)民族的刺繡、三寸金蓮的花鞋……皆是他們的獵取之物。如果你初入門坎,千萬不要急于拋錢購物。你總要對你想涉入的這一行當有所了解、有經(jīng)驗之后,才能作出決策。而且,你越想有所成效,就越需要耐心與時間。其實,最好的學校就是那摩肩接踵的古玩市場。去得多了,見得多了,自然心中有數(shù),略知一二。你會逐漸認識許多你未曾見過的新品種,慢慢地,你也能叫得出名字,識得出朝代,漸入此道,這是你最重要的基礎。你可以逐漸掌握古玩價格的奧妙,學會討價還價的技巧。古玩的售價彈性極大。如果是易脫手的大路貨,利潤則在10%以下;假如爭購者眾,利潤可達數(shù)倍;在拍賣市場拍賣,叫價激烈,價格還會更高。古玩的價格幾乎全憑購買者的愛好而定。若對方對某件古玩特別鐘愛,賣方甚至能以十幾倍、幾十倍的價格出售,利潤相當可觀。在一般古玩市場上,攤主多賣低檔貨或中檔貨。他們對古玩研究不深,純粹是買賣人,出手貨價往往比較便宜。他們的口頭禪是“管什么明青花(明代青花瓷器)、暗青花,有得賺就有得花?!庇袝r,你運氣好的話,竟可以低價買幾件佳品。近兩年盛行“官窯”。這些“官窯”即是當時官方瓷窯燒制的瓷品,做工精細,色彩鮮艷,圖案華麗,而且制品的底部會有以毛筆繪印的“款識”。另外,“官窯”中有一種極品,是由皇帝構思圖案設計而成的御制品,身價甚高。其價格的調(diào)升幅度也特別大,往往每年約有30%-50%的升幅。你還可以知道,如今仿古造假之風愈刮愈烈,如何才能避免上當受騙。比較有名的仿古陶瓷之地是江西豐城,他們燒制的宋代影青瓷、元代釉里紅、明代青花瓶足以亂真。而青銅器、古玉器仿品多出于專業(yè)造假者,其惟妙惟肖蒙騙過不少外行人。那廉價的機制玉圭,用火燒紅,放在水里一淬,頓時變成了“雞骨白”玉器。
如果你對古玩興趣濃厚,拜師學藝,出山后又在古玩行中摸爬滾打上幾年,甚至幾十年,就會訓練出一雙銳利的眼睛,成為一個業(yè)余鑒賞家。就有可能用手一掂輕重,往往就知道是哪個朝代的瓷器;摸摸釉面,敲敲器口,看看彩紋,就能判斷出大體價錢。知識和經(jīng)驗就是金錢,在古玩行當中體現(xiàn)得再充分不過了,這就是我淘寶的經(jīng)驗。現(xiàn)在古玩價格扶搖直上,在古玩收藏熾熱的時候,大多數(shù)收藏者忘記了唯利是圖者精心布好的陷阱。筆者常在古玩市場中看到一幕幕“妖魔鬼怪”的騙術,如賣者扮成老實巴交的鄉(xiāng)下人,旁邊圍著一幫裝著購買的買者,私下紛紛高價把便宜古玩買下,然后再加價轉手,從中牟取暴利。因此筆者建議,要保持平常心,不要貪心,以免造成自己經(jīng)濟上的不必要損失。
(責編:石曉)
一份珍貴的契約
楊翌梅
我是一名契約收藏愛好者,因為契約能直接用文字表達那個年代所發(fā)生的事情,反映當時社會的真實狀況,十多年的收藏中,我珍藏了各類房契、地契、分家契約、養(yǎng)老契約等十幾類共四百余份契約。不久前,我在煙臺的古玩市場上買到了一份集賣身契約、婚約為一體的契約。走訪圈內(nèi)同行,均認為此約書很少見,比較珍貴,愿與大家共賞。此約書寫在一張普通紅紙上,長27厘米,寬21厘米。
契約內(nèi)容如下:
立婚單人海州縣沙河子村張學恩,因年歲兇荒,渡日不過,難以故(糊)口,無乃(奈)。此妻李氏,年方廿九歲,身帶小女一名,情愿賣于穆村杜春潭為妻,言明彩禮京錢一百十吊正(整),不論本身及小女投井、投灣,不用(與)賣主相干, 日后其娘門、婆門如起風波之是(事),有王安宅一面全管。恐后無憑,立婚單為正(證)。
冰人:杜來祥、杜其言
借字:王清法
民國叁年五月初九日立
無錢度日,賣妻賣子,對于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來說,只是耳聞。這份契約的出現(xiàn),活生生地展現(xiàn)了那個年代民不聊生,水深火熱的社會現(xiàn)實。
(注:“京錢”指當時南京政府印制的錢;一百十吊指一百一十吊;“冰人”指介紹人。)
(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