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簡稱,是一種常見病,好發(fā)于50歲左右的中老年患者,故又稱“五十肩”。本病發(fā)病率女性稍高于男性。筆者多年來在用推拿療法對本病的治療中,體會到若能在用推拿療法的同時配以藥灸療法,療效將明顯提高。筆者將單獨使用推拿療法及推拿加藥灸療法的療效作了個對比,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 臨病資料
本組病例50名,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最小41歲,最大69歲;病程半年以內31名,半年以上19名,最短半個月,最長兩年零4個月;體力勞動者28名,腦力勞動者22名;左肩21名,右肩25名,雙肩4名。將這50名病例隨機分為兩組。一組采用推拿配合藥灸療法(以下簡稱“加灸組”),另一組采用推拿療法(以下簡稱“對照組“),將第四個療程結束時治療結果。作為療效觀察的標準。
2 治療方法
2、1推拿療法
2、1、1患者俯臥:醫(yī)者立于患側,拇指揉撥肩部斜方肌;拇指反復推、揉、壓肩胛岡上、下窩及肩胛內、外沿;拇指及多指拿揉大圓肌及肱三頭肌;拇指點揉天宗、肩髑、肩貞、肩井、臂腧、手五里等穴,以上操作約15分鐘。
2、1、2患者側臥:醫(yī)者立于治療床頭。拇指揉壓肩部斜方肌約兩分鐘。
2、1、3患者仰臥:醫(yī)者立于患側。拇指揉、點胸部及上臂部肺經路線及其穴位:拇指揉、點鎖骨上下沿及第1、2肋間隙,拿揉肱二頭肌,以上操作約6分鐘;雙手握患肢手指,牽拉顫抖患肩。
2、1、4患者正坐:醫(yī)者立于患側。雙掌捧揉、搓肩關節(jié);多指拿、揉肩關節(jié);雙掌揉搓患肢上臂;醫(yī)者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患肢前臂做內收,外展;醫(yī)者立于患者后方,一手固定肩部,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托起前臂做最大幅度的環(huán)轉運動。雙掌搓肩部至發(fā)熱,拿雙側肩井,點、揉患側天鼎、缺盆、極泉、小海、曲池、合谷等穴,以上操作約12分鐘。
以上操作每天1次,每10次為1個療程。
3 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痊愈:肩關節(jié)周圍疼痛消失。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正常;顯效:肩關節(jié)周圍疼痛基本消失,肩關節(jié)活動接近正常;有效:肩關節(jié)周圍疼痛有所減輕,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范圍比治療前有所擴大;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
3、2療效對比四個療程以后:
3、2、1加灸組:痊愈21名,顯效2名,有效1名,無效1名,總有效率為96%,治愈率為84%,其中3個療程以內治愈者11名,占44%。
3、2、2對照組:痊愈13名,顯效7名,有效3名,無效2名,總有效率為92%,治愈率為52%,其中3個療程以內治愈者5名。占20%。
4 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羅某,女,53歲,會計,自述右肩疼痛4個月左右,近10余天來,右肩感疼痛加重,痛甚時夜不能寐,遇寒加重。遇熱痛減,肩部活動嚴重受限,梳頭、穿衣均感困難。經查:肩部斜方肌、肱二頭肌起止點、喙突、肩峰下、岡上窩、大小圓肌有壓痛;右肩最大活動幅度前伸400,外展250,后伸15°。經推拿加艾灸治療兩個療程后。其疼痛感基本消失,肩部活動也基本恢復正常,繼續(xù)鞏固治療1個療程,其疼痛感完全消失。肩部活動也完全正常。隨訪1年,未復發(fā)。
病例2:患者張某,男。48歲,貨車司機,自述患肩周炎1年有余,左肩部周圍疼痛,晝輕夜重,遇寒加劇,對吹風、空調尤其敏感,肩部活動受限,無外傷史:經多方治療(包括兩個多月的推拿治療)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經查:左肩臂部肌肉明顯萎縮,肩部周圍,上臂,前臂,均有不同程度的壓痛,左肩最大活動幅度前伸40°,外展20°,后伸25°。經筆者推拿治療1個療程后,其疼痛癥狀及肩部活動狀況均有所好轉。但從第2個療程起,每次治療后癥狀有所減輕,但第2天早上卻又完全恢復治療之前的狀況,繼續(xù)推拿治療1個療程,其病情沒有明顯的好轉,于是筆者從第3個療程起,在推拿治療的基礎上,加以藥灸療法。在結束第1次治療之后,其疼痛感及肩部活動狀況均有明顯好轉,且第2天其癥狀雖然有所反復,但和加灸治療之前,已有明顯的好轉跡象,推拿加藥灸治療兩個療程后。其疼痛感已完全消除,肩部活動也基本正常。繼續(xù)治療1個療程其所有癥狀完全消除,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6 討論
療效觀察表明,在特定時間內,加灸組和對照組的有效率差別不是很大,但加灸組的治愈率比對照組卻有明顯的提高,且能加快治療進程。
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發(fā)生與氣血不足,經脈失養(yǎng);外感風、寒、濕邪及外傷勞損等因素有關,尤其是風、寒、濕三邪的侵襲是一項重要因素,即使是在氣血不足。外傷勞損等病理過程中也難免合并由風、寒、濕三邪滯留于肩胛骨之間,壅塞經絡、著而不去,從而使氣血循行受阻。不通則痛;風性善行而數(shù)變,故常痛無定處;寒性收引,濕性重濁,寒濕之氣贏溢則曲而不伸,萎而不用?!端貑枴け哉摗菲s:“風寒濕三氣雜對,合而為痹也”故又有“肩痹”之稱。因此,祛風、散寒、除濕在肩周炎的治療中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推拿療法主要通過方法的作用,對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解除肌肉痙攣,分離粘連組織,恢復肩關節(jié)的功能有直接作用,但對驅風、散寒、除濕的效果卻沒有藥灸療法明顯。艾有溫通經脈,驅除寒濕的作用。據(jù)《本草從新》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同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后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端貑枴ふ{經論》曰:“血氣者,喜濕而惡寒,寒則泣而不流。溫則消而去之”。因而可用艾灸治療寒濕之邪為患、偏于陽虛諸證。米醋有散瘀止血、理氣止痛之功效:穿山甲、威靈仙能行氣血通經絡,《本草從新》曰:“穿山甲善竄,專能行散,通經路,達病所”《本草正義》曰:“威靈仙,以走竄消克為能事,積濕停痰,血凝氣滯,諸實宜之”松節(jié)有祛風除濕之功效?!秳e錄》曰:“松節(jié),氣溫性燥,如足膝筋骨,有風有濕,作酸作痛,用之立愈”;丁香能散寒止痛,溫腎助陽;劉寄奴、麝香、乳香、沒藥、香附等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借灸火的熱力以及上述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經散寒、驅風除濕、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強筋健骨、扶正祛邪之功效。因而在推拿療法的基礎上,可達到加快治療進程。提高治療效果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