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涿州;北齊;盧譽墓志;范陽盧氏
【摘要】1992年,涿州出土了一方北齊墓志,志主為范陽盧氏后裔盧譽,乃世家大族子弟,志文中關(guān)于盧譽之妻為同郡祖氏的記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世家大族通婚交好的實物例證。此志文辭華麗,書法嚴謹,刻工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也為研究范陽盧氏文化提供了珍貴的金石資料。
北齊盧譽墓志于1992年涿州市電力局住宅樓施工時出土,同時還出土了北齊彩繪陶俑多件。此志無蓋,志石長54厘米,寬55厘米,厚10厘米。正書豎寫,共26行,行28字,全文698字(圖一)[1]。
墓志首題“大齊征虜將軍中散大夫盧府君墓志”,北齊天統(tǒng)元年(565年)十一月刊石,志主盧譽,字慶市,武將,《北史》無傳。
志云:盧譽“起家員外散騎侍郎”,卒于“征虜將軍、中散大夫”任上。北齊官制《北史》未載,但《隋書》謂其“多循后魏”。
散騎侍郎為文散官,隸屬于集書省,例設(shè)員外(即名額之外)散騎侍郎120人,大多由勛舊或大族子弟補任,“掌諷議左右,從容獻納”。
征虜將軍應為“四征”將軍之一,秩在三品,為武官勛級,“用人俱以舊德有閑者居之”,系朝廷用以褒賞勛庸者。此職置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宋、齊、梁及北魏均為武官,亦作為高級文職官員的加官;三國、魏晉、南朝劉宋為第三品。梁天監(jiān)七年(508年)置智威、仁威、武威、信威、嚴威等五將軍代替此職,為武職二十四班中的十六班。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定為第三品上,二十三年改為從三品。
中散大夫,文官,秩三品,西漢后期置。東漢時隸光祿勛,秩六百石,無員限,與光祿、太中、諫議大夫等皆備顧問應對,無常事,唯詔令所使。魏晉南北朝多養(yǎng)老疾,無職事。魏晉皆七品,南朝梁十班,陳四品,秩千石,北魏為四品上或四品下,北齊皆四品下,北周七命。
盧譽之祖為“鎮(zhèn)遠將軍、遼西太守”。鎮(zhèn)遠將軍,新莽置,因事而設(shè),事迄即罷。東漢建安末劉備置,權(quán)任甚重。晉代不常置,十六國后秦亦置。南朝梁置,為將軍名號,專施用于境外,品班擬車騎將軍,相當于武職中最高一班。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定為從三品下,二十三年改為四品。北齊為四品上,北周為正六命。盧譽之父盧元紹為“幽州法曹參軍”。法曹參軍為法曹長官,西晉末丞相府置,東晉及南朝宋的公府、將軍府沿置。南朝宋為七品。
盧譽乃世家大族子弟,藉祖蔭,少年即登廟堂。志文言其:“百行無點,六藝不遺,蘭芬松茂,播清風于稚日;金聲玉響,宣令問于生知?!从巫铀贾?,還趨仲蔚之門。由此價倍五都,聲馳九畹。朝野見而動容,鄉(xiāng)黨睹而忘倦。俄遷征虜將軍、中散大夫,縱容自若,優(yōu)游獨守。莊生濠水之意,嵇子竹林之情。文饒取醉之心,伯始中庸之摻。諳事未儔,方人或爽,可謂領(lǐng)袖四海,儀形一代。方陪紫壇于清雄,侍金撿于嵩華。遂飄忽風輪,游揚日馭,戢沖天之絕羽,頓蕭云之逸?!逼湮碾m有過譽之嫌,但也是真實的記錄。其一生雖秩高名顯,卻一直未能任要職、居方面,也未見有何建樹。盧譽卒于東魏孝靜帝興和(元)年正月十日(539年),終年49歲。壯年棄世,或死于沙場,或歿于疾病,惜志文未載。歷史上的東魏立國僅17年,且偏安于一隅,刻石存世很少,故此志石的出土尤其珍貴。
在涿州的歷史上, 范陽盧氏是幽燕地區(qū)的名門望族,歷代多出學者、顯宦?!短茣份d:“盧氏出自姜姓。齊文公子高,高孫為齊正卿,謚曰敬仲,食采于盧,濟北盧縣是也,其后因以為氏。田和篡齊,盧氏散居燕、秦之間。秦有博士敖,子孫家于涿水之上,遂為范陽涿人。裔孫植,字子干,漢北中郎將?!北徊懿僮u為“名著海內(nèi),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的盧植,其學問膽識、功勛業(yè)績與品德風范有著廣泛的影響,為當時世所公認的楷模,亦成為盧氏后代千余年長盛不衰的聲望基礎(chǔ)和精神動力。自三國時期盧毓兩度拜相至宋代盧多遜,盧氏一門有22人位居宰相,封王者有盧綰、盧文進、盧光稠,貴為封疆大吏者逾百,僅垂名《唐書》者就多達460余人,《二十五史》中140位涿州名人,范陽盧氏就有58人。盡管如此,仍有許多盧氏精英在史籍中遺漏,而更多的補史資料應是出土文物,尤其是碑銘墓志等石刻文獻。盧譽墓志出土處位于涿州老城區(qū)東,東北距盧植故里——盧家場村僅3公里。而歷史上涿州出土的盧氏一族的碑石到底有多少,目前已無法完整地統(tǒng)計,但所存者應不在少數(shù)。在1992年楊少山先生主編的《涿州碑銘墓志》一書中,就收錄了盧思道等盧氏族人的碑銘墓志12篇[2]。
另外,志文記載盧譽“妻同郡祖氏”。祖氏當時亦是幽州大姓,閥閱世家。魏晉南北朝時期,幽州地區(qū)的世家大族有范陽盧氏、范陽祖氏、上谷侯氏、上谷寇氏、燕國劉氏、北平無終楊氏。推崇門閥族系與姓氏大家的風氣,興起于東漢末年,盛于魏晉南北朝及隋唐之際,當時任用官員依姓氏品評,結(jié)親則互相比擬門第,石刻材料也大多與這些閥閱之家有關(guān)。如盧氏一族,地望為范陽郡涿縣,在已發(fā)現(xiàn)的歷代盧氏碑志中,多數(shù)都敘及族系起源及遠祖中的著名人物,包括燕王盧綰、盧植,三國兩晉時期的盧毓、盧諶,北魏的盧玄、盧淵、盧道虔等。盧氏娶祖氏為妻,屬傳統(tǒng)理念中的門當戶對,是大族通婚交好的例證。
此方志石刊有橫豎線格,書法布局整齊縝密,結(jié)字恭正嚴謹,筆法精勁含蓄,淳雅婉麗。從字體來看,端莊方整,形體上多為扁方形,捺筆特重,不用連筆,楷書而帶隸意,可見北魏碑刻體之余緒;其用筆豐腴,骨肉兼?zhèn)?,與當時經(jīng)文書法“千人一面,一字萬同”迥異;整篇志文的行筆、結(jié)字、章法都非常自然,無造作氣,堪稱書法佳作,雖無書家署名,亦當出于名人之手。墓志的文辭亦相當華麗,嚴循格式,先序后銘,文多駢儷,亦當出自翰苑英才,文章高手。此志刻工亦甚精,能將原書筆意較細致地傳達出來,足見工匠勒石之功力。
盧譽墓志是涿州近年出土的珍貴文物,它的出土不僅豐富了涿州的館藏,同時為研究范陽盧氏文化提供了珍貴的金石資料。
————————
[1]墓志錄文見《涿州貞石錄》,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
[2]楊少山:《涿州碑銘墓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
〔責任編輯:許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