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觀察活動培養(yǎng)學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學生從寫童話體作文轉(zhuǎn)向?qū)懹^察作文,以觀察實物作為途徑,積累鮮明的感性表象。通過觀察訓練,幫助學生從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篩選”出典型的表象;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運用比喻、擬人、聯(lián)想等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典型的表象。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有關“文竹”的資料;愛好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一畫“文竹”;如果家里有“文竹”,愿意帶來給同學們欣賞更好。
[教學流程]
一、初識“文竹”(初步觀察)
1.談話導入:同學們,看今天老師和幾位同學給你們帶來了什么禮物?(將幾盆“文竹”分散放到小組里)
2.咱們就來說說你見到“文竹”的第一感覺吧(你也可以說說你眼里的文竹是什么樣子的)。
【設計意圖:一盆不常見的植物,會使學生產(chǎn)生新鮮的感覺,激起他們觀察的興趣。同時引導他們從整體的角度來觀察“文竹”?!?/p>
二、認識“文竹”(激起觀察興趣)
1.集體交流關于“文竹”的資料(“文竹”,顧名思義,就是“文雅的竹子”的意思。它是四季常綠的草本植物,很適合放在室內(nèi)觀賞)
2.展示愛好美術的學生所畫的“文竹”。
3.說一說畫中“文竹”與實物的異同(鼓勵多角度觀察)。
【設計意圖:“文竹”是不是庭院中的竹子的另一個品種?通過查找資料,既讓學生從植物學的角度對“文竹”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又明白了“文竹”這一名稱的來歷,還鍛煉了學生查找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展示學生的畫并與“文竹”實物相比較,激起學生觀察的興趣,為下一步深入觀察、細致描寫打下基礎?!?/p>
三、觀察靜態(tài)的“文竹”(深入觀察)
1.從遠處觀察,說說“文竹”的樣子。
師:同學們,你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看看“文竹”的顏色,說說“文竹”整體的樣子,大家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它像什么。(引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觀察)
2.走近細瞧,觀察枝、葉的形狀,顏色以及枝與枝、葉與葉、枝與葉之間的相互交錯的樣子,展開想象說一說。(引導學生做局部觀察)
3.用手觸摸,說一說“文竹”的枝葉帶給你的感覺。展開想象說更具體些。
【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涉足觀察作文,教師要教給學生基本的觀察方法,如主次順序法、方位順序法、分析綜合法等;同時教學生從紛繁的表象中,“篩選”出典型的表象,學會展開想象,運用比喻、擬人、聯(lián)想的手法來表現(xiàn)景物的典型特征?!?/p>
四、觀察動態(tài)的“文竹”(立體觀察)
(老師將教室門打開,讓風吹進來)
師:門窗開啟,秋風吹來,“文竹”動起來了,展開想象,說說它動起來的樣子。(引導學生對“文竹”的回復整體觀察)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在引導學生從動態(tài)的角度進一步觀察“文竹”,并自覺由局部的觀察回復到整體的觀察,這樣,學生眼中、文中的“文竹”就活了起來。】
五、說說人們?yōu)槭裁磿矚g“文竹”(升華主題)
師:同學們,講桌上的這盆“文竹”原本是老師辦公桌上的,老師非常喜歡它,知道老師為什么喜歡它嗎?猜一猜。有幾位同學的家里也有“文竹”,說說家里人為什么喜歡它。
【設計意圖:此處意在讓學生理解“文竹”作為觀賞植物存在的價值——將美帶給人間,成為人們消解疲勞的靈丹妙藥。起到升華主題的作用?!?/p>
六、自由寫作、交流講評
師:同學們,當老師和幾位同學把“文竹”捧進教室,你們就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剛才又饒有興趣地對“文竹”進行了全面、細致地觀察,老師看出你們是喜愛“文竹”的。下面就請你按照自己觀察到的、聯(lián)想到的,或著重描寫它靜靜“獨立”的樣子,或著重描寫它風中“舞蹈”的樣子,或在描寫的基礎上抒發(fā)你對它的喜愛之情,寫一篇文章。(提醒學生可以參考板書的提示)
1.學生自由寫作
(教師巡回作個別指導)
2.選擇有代表性的幾篇作文在課上交流講評。
七、總結
師:同學們,擁有一雙善于觀察事物的眼睛,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的美麗。只要你隨時隨地注意觀察身邊的人、物、景、事,并用心思考,你就會鍛煉出自己擁有這樣一雙眼睛,然后再把自己觀察到的、想到的,用心地寫下來,就能寫出好文章。久而久之,你就會擁有一支“神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