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姓“語”,這是不容置疑的話題。小學語文教學就應該通過字、詞、句、章的訓練,讓學生掌握扎實的語文基礎(chǔ)知識,習得基本的語文能力,如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但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有許多人們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違背了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偏離了語文姓“語”的軌道,是經(jīng)不起追問的。
什么樣的問題是有價值的問題?
鏡頭回放:《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片段
師: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更有意義,請同學們讀書,在有問題的地方打上一個問號。
學生讀書并做記號。
師:只要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的就可以舉手。
等待了大約一分鐘,沒有學生舉手。
師繼續(xù)啟發(fā)沒舉手的同學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沒什么問題;另一種情況是都讀懂了。等會兒同學們的問題都由第二種學生回答。
等待了大約一分鐘,沒有學生舉手。
師:(繼續(xù)鼓勵)你們誰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我給你們獎賞,把你的問題寫在黑板上,署上你的名字,你就是思想家。
學生三三兩兩開始舉手。
生1:為什么說30年后再來看你?
生2:30年后還能見面嗎?
生3:撲棱棱,鳥為什么又飛回原處?
生4:為什么鳥又靜悄悄地飛回原處?
師:(有些著急)看老師是怎樣提問題的。題目是寫掃路人,可文中為什么寫鳥呢?
生5:“好不得意”是什么意思?
生6:他為什么早該退休,可還不退休呢?
生7:900多級臺階,為什么把它比作銀線,不比作電線呢?
這時教師已是大汗淋漓??礃幼訉W生提的問題與老師預設(shè)的問題沾不上邊。
【一點通】
什么樣的問題是有價值的問題?評判標準是什么?裁判員是誰?我們老師認為沒有價值的問題,在學生看來就很有價值,學生不懂的問題對學生自己來說就是最有價值的問題。老師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學生。教師課前有備課,問題有預設(shè),當學生提的問題與老師預設(shè)的問題相差太遠時,老師應及時把預設(shè)的問題提出來。這里就需要“硬引導”,而不是“軟引導”,不然會浪費教學時間。
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不要指導學生寫字?
現(xiàn)象1:筆者最近參加了一次大型的公開教學活動,幾位有名的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執(zhí)教公開課。筆者從第一節(jié)課聽到最后,發(fā)現(xiàn)—個奇怪而普遍的現(xiàn)象:在這幾位大家的課堂教學中,無一例外,都沒有指導學生寫字。
現(xiàn)象2:二年級的一節(jié)語文課上,已經(jīng)教學了37分鐘,老師才匆匆忙忙地指導學生寫字。字還沒寫幾個,下課鈴響了,老師下課前撂下一句話:課后把習字冊寫完。
【一點通】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比绻辉谡n堂上進行扎實的寫字指導和訓練,怎么能做到“正確工整”?怎么能做到“有一定速度”呢?課堂上,要科學地分配寫字的時間。如果生字少,就可以在第一課時完成識字寫字任務;如果課文中生字多一些,就可以把指導寫字的任務用更多時間完成。
指導寫字不能離開課堂。低年級學生對字的筆順筆畫、間架結(jié)構(gòu)不理解或看不明白,就很需要老師來指導。課后完成習字冊,可想而知寫字的質(zhì)量會怎樣。課堂上應留有充分的時間指導學生寫字。
語文課是展覽會嗎?
鏡頭:《九寨溝》教學現(xiàn)場
師:課前老師布置你們搜集有關(guān)九寨溝的資料,你們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先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搜集到的資料,然后集體交流。
學生搜集到的資料非常齊全,有反映九寨溝自然風光的,有反映九寨溝風土人情的,有介紹九寨溝豐富物產(chǎn)的,有介紹九寨溝珍禽異獸的。
當一組一組學生把他們搜集到的資料交流結(jié)束時,老師讓學生當小導游,向大家介紹九寨溝。當小導游介紹完,老師又讓學生拿出畫筆,把九寨溝的美景畫下來。當學生拿起書本準備讀書時,下課鈴響了。
【一點通】
教書教書,教書離不開書。教材是根本,離了書本就是無水之源。語文課不是不可以搜集,相反搜集資料是學習語文的—種重要能力。關(guān)鍵是什么?搜集資料應該為學生學習語文服務,是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而不能把課堂變成展覽會。語文課就是語文課,不要把語文課上成展覽課、地理課、美術(shù)課、音樂課。教師要牢記語文課的任務是什么,是學習字詞句章等基本知識,是培養(yǎng)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多使用多媒體語文課就上得好嗎?
鏡頭1:《兵馬俑》課堂教學片段
師:你們看過兵馬俑嗎?
生:沒看過。
師:想看嗎?
生:想看。
師:老師現(xiàn)在就帶你們?nèi)タ幢R俑。
教師通過投影儀展現(xiàn)了兵馬俑的恢弘氣勢,而整節(jié)課學生基本上沒有讀書,與文本接觸得很少。
鏡頭2:《鳥島》課堂教學片段
導入新課以后,教師開始用多媒體演示鳥島的美麗畫面:到處都是鳥、鳥蛋、鳥巢。學生不時發(fā)出驚訝聲、贊美聲,極為興奮。接下來學習課文,學生興致全無。教師運用了許多激勵方法,但是教學效果與課前設(shè)想相距甚遠。
【一點通】
使用多媒體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高教學效果。一些專業(yè)性很強的說明文,通過講讀學生不一定能夠明白,這時使用多媒體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學《景泰藍的制作》等。再如《鳥島》這篇課文,如果在讓學生與文本充分接觸、充分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引發(fā)學生想象,這時再通過多媒體展示鳥島的美景,學生對鳥島的印象會更深刻。多媒體要根據(jù)不同體裁、不同題材的課文適當運用,對出示的時機與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不能濫用多媒體。
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
案例:《蘑菇該獎給誰》課堂教學片段實錄:
師:小白兔和誰賽跑?
生:駿馬。
師:小黑兔和誰賽跑?
生:烏龜。
師:兔媽媽的大蘑菇該獎給誰呢?
生:(異口同聲)小白兔。
師:為什么?
生:因為小白兔敢跟高手比。
師:對,我們要向小白兔學習,敢于跟高手比。
【一點通】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從課文中表達的中心思想看,是教育學生敢于跟高手比,這位教師忠實地遵循了教材的意圖。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既需要小白兔這樣敢于跟高手比的英雄,也需要小黑兔這樣善于選擇競爭對手的智者。蘑菇該獎給誰?獎給小白兔可以,獎給小黑兔也可以。語文學習不僅要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也要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好像數(shù)學上的一題多解,答案不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