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吳先生看著面前的“汽車”組裝線——一輛黃色的雷克薩斯、一輛黑色的凱迪拉克、一輛銀色的奔馳,他承認難以取舍。最終,他選擇了凱迪拉克。這是買給他熱愛美國車的父親的。交易完成后,店主用金色的紙包好貨物。
到4月5日,吳先生到父親的墓地,祈禱并提供一些食品,在墓邊燒掉這輛紙車,能讓死去的父親開著豪華汽車周游,令他感到安慰。
4月5日是中國的清明節(jié)。中國社會傳統(tǒng)奉行祖先崇拜,清明節(jié)就是為了給祖先掃墓,并向他們“進貢”。在中國的信仰體系中,那些提供祭品的人會得到加分。
在早些時候,貢品主要是食物:白切雞、燒豬、水煮蛋和點心。但隨著社會迅速奉行消費主義的樂趣,最近幾年的貢品也講求品質(zhì)。紙品復制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有價值的項目和豪華生活——從“大廈”到“小車”到“手機”、“iPod”等小玩意和小發(fā)明都有,而且價格低廉。人們相信在墓邊燒這些紙貢品,煙霧就會把貢品承載到祖先那里,而感到欣慰的祖先也會保佑他們的后人。
高額冥幣如今已經(jīng)過時,“信用卡”才合時。對于那些酷愛好日子的人來說,還有“高爾夫俱樂部”、“雪茄和香煙”、“香檳”、“麻將”等。為了分擔祖先沉悶的家務(wù)雜事,后人們甚至為他們安排“女傭”和“司機”。
(印度《每日新聞與分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