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作文中,常有一些人物再現(xiàn)式散文獲勝。而學生在模仿時往往重其“形”輕其“神”。殊不知對“神”的把握,塑造可感、有情的人物,才是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寫人;重“神”;可感;有情
近年來各地高考作文中常有一些優(yōu)秀作文是以一個人作為全文的素材,用敘述、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式寫成人物再現(xiàn)式的散文。比如《李白的淚水》(2003年高考河南卷優(yōu)秀作文),《水邊的女人》(2004年高考江蘇卷優(yōu)秀作文),《昭君出塞》(2005年高考全國卷I優(yōu)秀作文),《碧海青天夜夜心》(2006年高考安徽卷優(yōu)秀作文)。
但是有些學生模仿著寫這類文章的時候卻得到了較低的評價,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學生只看到了好作文的“形”,卻忽略了其背后的“神”。
筆者認為這類文章之所以被肯定,主要是因為它運用了各種手法,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了文中人物的心理狀況。這種特定的符合話題需要的心理是可以讓讀者感受得到的,并且能夠動人以情,且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起伏的。
一、可感
運用各種技法使心理活動的內(nèi)容可以看見、聽見、聞到,甚至觸摸到,這就是“可感”。請看下面的例子。
[例1]如果我的膝沾著秦國的土,那么我是在對著渾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擋著楚國的歌,那么我是在為著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齊魯風的節(jié)奏,我的胸懷有吳越水的溫柔;我從風蕭蕭的燕國離別,走向蒼茫茫的秦國的險途,我此行必死。嬴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將以你的人頭來洗刷太子的恥辱,以你的人心來告慰樊將軍的英靈,以你的鮮血來償還天下蒼生的血債。嬴政,受死吧!
——《刺秦》(2002年高考山東卷滿分作文話題:選擇)
此段寫荊軻,屬于內(nèi)心獨白,“我的呼吸有齊魯風的節(jié)奏,我的胸懷有吳越水的溫柔;我從風蕭蕭的燕國離別,走向蒼茫茫的秦國的險途”幾句特別有感染力。作者將荊軻出行前的澎湃心潮化作了可以聽見的風聲,可以看見的翻騰的吳越之水?!帮L蕭蕭”恰恰體現(xiàn)了壯士一去不復返的壯烈,讓我們看到了荊軻的決心;“蒼茫?!憋@示了敵國的強大,俠士對此去命運的迷茫,希望的渺茫。有了這樣的描述,我們就可以“聽見、看見”主人公的心理了。
[例2]焦仲卿沒有說什么,走到書案前寫下了休書。蘭芝仿佛聽到胸腔中有什么碎了,一片片裂開的鈍響……
——《〈孔雀東南飛〉新傳》(2004年江蘇省高考優(yōu)秀作文話題:山的沉穩(wěn),水的靈動)
此段中“心碎了”的說法在電影對白和歌詞中經(jīng)??梢钥吹?。但是碎裂的聲音可有多種,文中“裂開的鈍響”可以讓人想到熱水瓶打破的一剎那,那是突然而沉重的聲音,體現(xiàn)了蘭芝心情的巨大波動。
對感官形成沖擊的文字給人的印象相對較深,形成的情韻也相對較獨特。
二、有情
愛因斯坦在研究電子的時候把自己看作電子,他說過“要把自己變?yōu)橛^察的對象”。如果寫作時能把自己當作被描寫的對象,就較容易寫得更為動人。寫此類文章的時候要體現(xiàn)文中人物的情感,又要與文中人物共悲喜,但是最終體現(xiàn)的仍應是作者的情思。
[例3]“昨日之日不可留”,一個王朝的背影在你朦朧的醉酒中漸漸逝去;“今日之日多煩憂”,一個多彩的未來在你衷情的期盼中姍姍走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你在名山大川間放縱性情;“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你在舉杯落箸中驅遣憂愁;“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保阌蔑枬M激情的文字記錄自己的思想,你用酣暢淋漓的文字告訴世人你的瀟灑和豪邁!
——《讀李白》(2006年安徽高考滿分作文話題:讀)
這段話讓讀者看到了李白醉酒豪情的姿態(tài),這種描寫正是為了體現(xiàn)李白獨特的心理狀況,在放縱中包含著期盼與憂愁,這是李白對身世對家國的復雜情懷。作者在讀李白的同時也傳達了對李白的崇敬,以及對祖國文化的熱愛。文章化用大量李白的詩句,形成了鋪排的格局,畫面與心理變得豐富了,但最主要的作用是將作者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所以,做到心理描寫之“可感”應該是為了“推動作者借此人物要表達的情感”。使人物心理變得“可感”是一種寫作的手段,借寫人物心理表達作者的特殊情感才是真正的寫作目的。
善于創(chuàng)作的人還可以將情感之門打開得更寬闊些,甚至可以在文中寄托超越文學作品與史實限制的想法。
[例4]我再次抬頭仰視他,然而我震驚了。黯淡的月光在他眼角折射成無數(shù)白刃刺痛我的眼睛,一顆老淚順著臉頰滑落,將我徹底淹沒。透過他的溫暖的淚,我看到他穿著打滿補丁的布衣穿行于雕欄玉砌的帝闕,站在圃環(huán)的中心冷眼旁觀眾諸侯的爾虞我詐,哼著小曲兒編鞋換米,伴著楚神龜靜心垂釣,在林間與枯骨暢談生死,在亡妻前鼓盆高歌……是對明月清風的眷戀,還是對名利權勢的淡漠?是對世態(tài)炎涼的憤懣,還是孤芳自賞的無奈?是對血腥廝殺的不屑,還是對天下蒼生的悲嘆?
淚水在地上濺起凄美的花朵,在心底蕩出層層漣漪,我在轟鳴的回響中沉沉睡去……
——《追尋自由——一只蝴蝶的回憶》(湖州中學高三(3)班胡安琪話題:同情)
此段有莊子的肖像描寫以及許多生活片段,畫面越是層出不窮,就越能表現(xiàn)作者的反思。作者強烈地表現(xiàn)了什么?可以體會到,文中的莊子有對天下蒼生的悲憫,對時世混濁的憎恨以及無奈。而作者對這樣的莊子有敬佩、同情……可見,作者已經(jīng)把莊子這個瀟灑自在、遙不可及的圣人形象輕輕抹去,而把他看成一個普通然而更為真實的人了。
有了自己的情感與思考,行文就可以更加自由,因為有合乎邏輯、具有生活真實感的聯(lián)想,往往讓人更愿意去讀這類文章。
能達到以上要求的此類作文,應該可以令人滿意了,但是還得謹記以下最基本的要求:描寫人物時,作者的心理可以是起伏的,但是全文的基調(diào)應該一致。作者對所寫對象是什么態(tài)度要非常明確,全文必須圍繞一個中心來展開,在考試的時候得接受題目要求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