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隨著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和文學革新運動的開展,戲劇也開始出現新的變化。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了《劫灰夢》傳奇,提出法國的“福祿特爾,做了許多小說劇本,竟把一國人從睡夢中喚起來了”。他也要“把俺眼中所看著那幾樁事情,俺心中所想著那幾片道理,編成一部小小傳奇,等那大人先生、兒童走卒,茶前酒后,作一消遣,總比讀那《西廂記》、《牡丹亭》強得些些,這就算我盡我自己本分的國民責任罷了。”由此揭開了近代“戲劇改良”的序幕。梁啟超隨后又寫了《新羅馬傳奇》和《俠情記傳奇》,利用戲劇形式寫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史。這三部傳奇可以說是近代戲劇革新的先聲。
1904年,陳去病、柳亞子創(chuàng)辦了《二十世紀大舞臺》(中國的第一家專門的戲劇刊物)。柳亞子撰寫發(fā)刊辭,說明創(chuàng)刊目的是“戲劇改良”,“以霓裳羽衣之曲,演玉樹銅駝之史”,號召作家創(chuàng)作中國古代種族壓迫的歷史題材,“皆繪聲寫影,傾筐倒篋而出之。華夷之辨既明,報復之謀斯起,其影響捷矣”;同時宣傳外國民族獨立和淪亡的歷史,“盡印于國民之腦膜,必有歡然興者?!蔽恼录埠艚M織“梨園革命軍”,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服務?!八彰裰谴箝_,河山還我,建獨立之閣,撞自由之鐘,以演光復舊物、推倒虜朝之壯劇快劇,則中國萬歲!《二十世紀大舞臺》萬歲!”蔣觀云的《中國演劇界》、三愛(陳獨秀)的《論戲曲》等文章,也大力鼓吹戲劇改良?!墩搼蚯愤€從理論上闡述了戲劇的教育功能:“戲園者,實普天下人之大學堂也;優(yōu)伶者,實普天下人之大教師也。”
這一時期,在《新小說》、《新民叢報》、《二十世紀大舞臺》、《繡像小說》、《月月小說》、《小說月報》等刊物上,出現了大量傳奇、雜劇和亂彈劇本。這些作品及時反映當時的重大政治事件,宣揚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或革命民主主義思想。阿英編輯的《晚清戲曲小說目》所收錄傳奇劇目即達54種、雜劇劇目也有40種。
積極配合當時的民主革命運動,迅速反映社會現實,反對民族壓迫,宣傳改良和革命思想;歌頌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和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和革命運動中的代表人物,是此期戲劇創(chuàng)作的突出特點和主要內容。影響較大的作品有寫岳飛抗金的《黃龍府》(幽并子著,1904年),寫文天祥抗元的《愛國魂》(筱波山人著,1908年)和《指南夢》(孤著),寫鄭成功抗清的《海國英雄記》(浴日生著,1906年),寫張煌言、瞿式耜抗清的《懸岙猿》(洪楝園著,1907年)和《風洞山》(吳梅著,1905年),寫史可法抗清的《陸沉痛》(無名氏著,1903年)等。反映現實的作品則有寫鄒容入獄的《革命軍》(浴血生著,1903年),寫皖浙起義失敗,徐錫麟、秋瑾殉國的《蒼鷹擊》(傷時子著,1907年)、《軒亭秋》(吳梅著,1907年)、《碧血碑》(龍禪居士著,1908年)、《開國奇冤》(華偉生著,1912年)、《皖江血》(孫雨林著,1907年)、《軒亭冤》(湘靈子著,1907年)。還有的作品鋪寫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故事,借以宣傳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如寫法國羅蘭夫人的《血?;ā?玉瑟齋主人著,1903年),寫日本維新愛國志士故事的《海天嘯》(劉鈺著,1906年),寫古巴學生愛國運動的《學海潮》(春夢生著,1903年)。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戲劇作品也時有所見,如南荃居士的《海僑春》,敘述反美華工禁約運動的情況;陳季衡的《非熊夢》揭露沙俄對黑龍江的侵略;洪炳文(楝園)編寫的《警黃鐘》和《后南柯》,借童話和寓言故事宣傳反對侵略、救亡圖存的愛國思想?!毒S鐘·自序》中說:“警鐘之編為黃種而作也,故名之曰:‘警黃鐘’”。宣傳婦女解放、提倡女權的作品也出現了。如柳亞子的《松陵新女兒》、大雄的《女中華》、挽瀾的《同情夢》、蔣景緘的《俠女魂》、玉橋的《廣東新女兒》等。不管是反映哪個方面的作品,“皆激昂慷慨,血淚交流,為民族文學之偉著,亦政治戲曲之豐碑?!?/p>
此期戲劇創(chuàng)作對傳統(tǒng)形式也有所突破,人物形象高大,語言慷慨激昂,雄勁有力,通俗易懂,顯示了“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戲曲改良”運動以來的新文風、新氣象。但政治說教太重,多數作品只注意作政治宣傳,忽略戲劇藝術的基本特征,形象性、文學性不強,人物語言缺乏個性色彩,且多長篇議論,藝術上的革新成就不大。
近代戲曲中影響最大的京劇,對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軍事斗爭和社會生活也有廣泛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如《群英會》、《宇宙鋒》、《打漁殺家》、《紅鬃烈馬》、《四進士》、《玉堂春》、《安天會》、《連升店》等都是群眾所喜愛的劇目。
1908年,京劇演員潘月樵和夏氏兄弟在上海創(chuàng)建“新舞臺”?!靶挛枧_”成立后,編創(chuàng)和演出了大量時裝新京劇,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宣傳革命思想,展開京劇改良運動。1914年1月初,楊小樓會同名旦姚佩秋,在開明士紳資助下,模仿“新舞臺”在北京建成能容納3500名觀眾的新式大劇場(觀眾樓3層),稱“第一舞臺”,地址在前門外西珠市口柳樹井路北。京滬兩地新式劇場的建立,有力地推動了京劇改良運動的大力發(fā)展。
在戲曲改良的潮流中,京劇改革的大本營在上海,其代表人物則首推汪笑儂。汪笑儂(1858—1918),原名德克金,字仰天,號孝農,滿族人,中過舉人,曾任河南太康知縣,稟性剛直,因不奉承上司而遭革職,遂專門從事戲劇活動。汪笑儂獻身戲劇事業(yè),固然出于他自幼的喜好,更重要的是受到民主革命運動和戲劇改良思潮的影響,試圖利用戲劇宣傳救亡圖存。他編撰的劇本有三十余種,大多借古喻今,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如《長樂老》、《縷金香》通過敘寫南明史實宣傳民族主義和愛國思想;《黨人碑》據清人丘園同名傳奇改編,以北宋書生謝瓊仙的故事來影射譚嗣同等六君子的被害;《桃花扇》根據孔尚任的同名傳奇改編,表達了作家對國家興亡的關切;《瓜種蘭因》(又名《波蘭亡國慘》),敘述波蘭與土耳其的戰(zhàn)爭以及兵敗求和的慘痛歷史,以此警告國人;《博浪椎》寫張良蓄謀反秦,遣友蒼海公刺殺秦始皇,不幸失敗,蒼海公慷慨就義。此劇于1915年上演,顯然有抨擊袁世凱復辟稱帝之意。此外,汪笑儂還改編了《將相和》、《罵王朗》、《煤山恨》、《刀劈三關》等,使其思想性和藝術性均有較大提高。當時香港出版的《中國日報》評論道:“汪笑儂所演之《黨人碑》、《瓜種蘭因》、《桃花扇》等劇,使閱者驚心動魄,視聽為之一變。不徒聲伎之工,傳誦一時已也?!睙o名氏在《觀戲記》一文中說:“近年有汪笑儂者,撮《黨人碑》,以暗射近年黨禍,為當今劇班革命之一大巨子。意者其法國、日本維新之悲劇,將見于亞洲大陸歟?”一位中國留美學生還致函汪笑儂:“頃居海外,見友人自上海來者,言足下與三數同志,采泰西史實,描寫新戲,以聳動國人危亡之懼,起愛國之念。鄙人聞之,不禁大喜。謂笑儂此舉,洵于開民智中多一利器矣?!痹谒囆g上,汪笑儂也有不少創(chuàng)新之處。他的劇作中的唱詞不受格律束縛,形成自由化、散文化的新體詩句式。他善于以大段唱腔抒發(fā)人物復雜的思想感情,以達到充分揭示人物多方面性格的目的。因為作出很大貢獻,他被戲劇界視為京劇改良的開山鼻祖,“中國第一戲劇改良家”。
近代領導川劇改良的重要組織是1905年在成都成立的“戲劇改良公會”,其宗旨是“改良戲曲,輔助教育”。此會存在只有幾年,但在提高川劇藝術和推動近代戲劇改良運動發(fā)展方面做出了一定貢獻。川劇改良的代表人物是黃吉安。黃吉安(1836—1924),名云瑞,四川成都人;前半生做幕僚,66歲之后始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一生創(chuàng)作和改編劇本百余種。黃吉安的劇作可分為三類:一是歌頌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和愛國志士,如歌頌文天祥殉國的《柴市節(jié)》,贊頌岳飛抗金的《朱仙鎮(zhèn)》,寫梁紅玉大敗金兵的《黃天蕩》,歌頌抗英禁煙的《林則徐》等等。這些劇本塑造了眾多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爭精神。二是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抨擊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昏庸殘暴、貪婪無恥的丑惡行徑,如《鬧齊宮》敘寫齊桓公病危時,他的幾位夫人為給自己的兒子爭奪王位而自相殘殺,準備將齊桓公餓死夾墻的種種丑行;《春陵臺》寫宋康王千方百計想霸占他人妻子。這些作品實際上是影射諷刺清末民初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三是提倡科學,反對封建保守的作品,如主張禁毒的《斷雙槍》、揭露封建迷信的危害性的《鄴水投巫》,提倡婦女放足的《凌云步》等。這些歷史劇都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鮮明的時代特色,借古鑒今,服務于當時的思想啟蒙運動。此外,趙熙的改良川劇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
創(chuàng)立于1912年7月的以“擬組新戲曲社編新戲曲改造舊社會”為宗旨的西安易俗社,也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和近代戲劇改良運動的產物。該社主要作家孫仁玉,創(chuàng)作和改編劇本約一百三十四種,以折子戲見長;范凝績編劇六十余種,擅長編大本戲。該社培養(yǎng)出大批戲劇人才,創(chuàng)作和改編了許多優(yōu)秀的秦腔劇目,豐富并推動了秦腔戲曲藝術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