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一介書生,游西湖與魚無緣。
10年前,我陪臺灣大伯圓西湖夢,時僅半日,抓緊時間在“香格里拉”用快餐,又與西湖魚無緣。
今年我去浙西采風至西湖為終點。游完西湖在樓外樓餐館就餐。友人盛情,點了西湖醋魚和宋嫂魚羹兩道魚肴和東坡肉、干炸響鈴、南肉春筍等西湖名菜,才與西湖魚結緣。雖然我來自千湖之省,但西湖魚的特殊制作方法和歷史故事傳說卻使人回味無窮!
樓外樓是中華老字號,其名取自南宋“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詩句。其右為西冷橋,左為平湖秋月,面對西子,風光明媚。樓座粉墻朱棟,倘潔明快。樓下左右兩開間為能容納100人的大餐廳,樓上有雅座。名人字畫掛墻上,吳儂軟語繞耳旁。尚未進餐,已先為其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深厚的文化韻致所陶醉。友人老鄒介紹孤山下的“樓外樓”與剛游過靈隱寺旁的“天外天”同屬供應正宗西湖菜的名館。但樓外樓在湖邊,放置活魚方便,同時首創(chuàng)西湖醋魚。無論是名氣還是環(huán)境,吃魚便更勝一籌了。就著冷碟,喝著啤酒,在魚肴未上之前,東道主指著窗外湖邊的大養(yǎng)魚箱說:西湖醋魚以500g以上,1kg以下的鯇魚為宜,太大太小魚味皆不佳?;铘~放在箱中養(yǎng)上10天,除去泥土腥味,方可備用。過去用大魚簍系在柳樹下放養(yǎng),如今用量更大,改為放在大魚箱了。由此,可見西湖醋魚的暢銷。
不一會兒香噴噴的西湖醋魚端了上來,鮮紅的火腿絲、雪白的筍絲、金黃的蛋絲、碧綠的小蔥絲鋪在糖醋蜜汁的尺許長的鯇魚之上,尚未下箸,其色香味便醉人三分。老鄒又說,此魚不用油炸紅燒,而在煮沸的白湯中一氽便成,這就是為什么要用養(yǎng)上10天的活魚的緣故。其火候則由烹飪師按魚的大小掌握。我用筷子撥開調(diào)料,剛碰到雪白的魚肉,感覺比豆腐還嫩,吃到嘴里,來不及細品便落口消了。白嫩熱鮮,保持魚的真味便是西湖醋魚的口感與特點了。怪不得康熙皇帝游西湖時前來品嘗,住在附近俞樓的俞樾、俞平伯祖孫兩位文曲星時隔40余年先后都來吃過西湖醋魚,并饒有興致地寫于日記中。曲園老人光緒18年(1892年)三月初八記云:“吳清卿河帥,彭岱霖觀察同來,留之小飲,買樓外樓醋溜魚佐酒。”1931年秋,曲園老人的曾孫俞平伯先生來湖上吃醋魚,在“癸酉年南歸日記”10月1日記云:“午前偕麟伯散步湖邊,以舟至葛蔭山莊,至樓外樓吃醋魚,莼菜,其結果又麟伯作東”。祖、孫攜友游湖食魚的文壇趣事,為西湖醋魚的歷史傳承又增添了幾分文人情趣。
為調(diào)換口味,我又品嘗了東坡肉、干炸響鈴、南肉春筍等幾樣西湖特色菜。入口即化、酥而不膩的東坡肉,皮層松脆、里層鮮嫩的干炸響鈴,爽嫩香糯、湯味鮮美的南肉春筍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東坡肉與南肉春筍均與蘇東坡有關,傳說他有詩贊南肉春筍:“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不瘦又不俗,餐餐筍燒肉?!逼湟姷卣腥馐乘爻灾丁?/p>
正吃得高興,小姐給每人端上一小碗宋嫂魚羹。宋嫂魚羹以鱖魚或鱸魚為主料,配以火腿、筍肉、香菇、蛋黃、雞湯、豬油和蔥、姜、紹酒、醋、醬油、味精、鹽、淀粉等多種調(diào)料,經(jīng)蒸、煮、勾芡等多種程序制作而成,色澤金黃,鮮嫩潤滑,味似蟹羹,故又稱賽蟹羹。宋嫂魚羹和西湖醋魚的來歷,都與宋五嫂有關。傳說宋五嫂之弟在西湖打魚為生。一日生病沒什么好吃的,宋嫂便用糖和醋燒了一條糖醋魚給他吃。誰知味道特別得好,一下子這種用西湖魚和糖醋調(diào)味制成的西湖醋魚便從此出名了。這位宋五嫂還會以魚作羹,南宋淳熙6年(1179年)3月,太上皇游西湖品嘗了宋五嫂的魚羹并召見了她,從此宋嫂魚羹便名揚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