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我國農(nóng)歷豬年。豬,又稱豕、豚、彘等。其營養(yǎng)豐富,馨香味美,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此外,豬的各個部分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茲分述如下:
豬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腎經(jīng),具有補腎養(yǎng)血、滋陰潤燥之功,主治熱病傷津、消渴贏瘦、腎虛體弱、產(chǎn)后血虛、燥咳、便秘等癥。
豬心味甘、咸,性平,歸心經(jīng),能安神定驚、益氣補血,可治心血虧虛或心氣虛弱所致驚悸、怔忡、自汗、失眠、眩暈、健忘、產(chǎn)后或病后體虛等。
豬肝味甘、苦,性溫,歸肝經(jīng),具補肝、養(yǎng)血、明目之功效,主治肝陰血虛、氣血虧虛之夜盲、弱視、目赤浮腫、頭暈等。
豬肺,味甘,性平,入肺經(jīng),具補肺、止咳之功效,可治肺虛咳嗽、咯血等。
豬肚,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具補虛損、健脾胃之功效,可治虛勞羸瘦、泄瀉下痢、消渴、小兒疳積等。
豬蹄,味甘、成,性平,入脾、腎經(jīng),具補血、通乳、托瘡之功效,可治虛勞、產(chǎn)后少乳、痛疽瘡毒等。
豬腰子,味咸,性平,歸腎經(jīng),具補腎功效,可治腎虛腰痛、面浮肢腫、遺精、盜汗、老年性耳聾等。
豬腦,味甘,性寒,入肝、腎經(jīng),具補腦髓、益虛損之功效,可治神經(jīng)衰弱、頭氣眩暈等癥。
豬腸,味甘,性微寒,歸脾、胃經(jīng),具潤腸通便、祛內(nèi)臟毒、止咳、止嘔之功效,可治便血、血痢、痔瘡、脫肛、噎膈、反胃、小便頻數(shù)等。
豬血,味咸,性平,歸腎、脾經(jīng),具祛頭疼、止眩暈、養(yǎng)血止血、利大腸之功效,可治眩暈、血證、中滿腹脹等。
豬髓,味甘,性溫,入腎經(jīng),具補陰益髓之功效,主治虛損、遺精等。
豬胰,味甘,性平,歸脾、肺胃經(jīng),具滋陰潤燥、益肺健脾之功效,主治消渴等。
豬小肚,味甘、成,性寒,歸腎經(jīng),具止遺、提升、止痛之功效,主治遺精、遺尿等。
豬排骨,味甘,性平,歸肝、腎、大腸經(jīng),具健脾、壯骨等功效,可治泄瀉、下痢、骨折等癥。
豬皮,味甘、性涼,歸脾經(jīng),具和血脈、潤肌膚、清心除煩、利咽消腫之功效,可治吐血、衄血、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中漏下等。
火腿,味甘、成,性平,歸脾、胃、腎經(jīng),具健脾開胃、生津益血、補腎壯陽之功效,能促進生肌長肉,加速愈合,可治虛勞、怔忡、胃口不佳、虛痢、久瀉、漏瘡、瘡瘍久不愈合等癥。
別讓解凍“偷走”營養(yǎng)
王傳生
有資料顯示:冷凍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和原來的食品幾乎沒有什么不同,并不會因冷凍而失去養(yǎng)分;但若處理方式不當,就會把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營養(yǎng)素失掉。
最常見的是解凍時的疏忽。調(diào)理冷凍魚、肉時,往往會把凍得硬梆梆的魚、肉解凍后再調(diào)理,此時若由冰箱的冷凍庫取出放在調(diào)理臺上,便會流出一灘像血一般的紅水,而事實上那就是魚肉中的血液和營養(yǎng)成分。
通常冷凍食品是以零下30℃~40℃的溫度凍結(jié),再以零下15℃~25℃的溫度保存(家庭冰箱的冷凍庫便是此種溫度)。若放置在20℃~30℃的常溫下解凍時,魚、肉組織細胞中所含的水分會一下子膨脹,把細胞膜撐破,這時細胞內(nèi)的蛋白質(zhì)、礦物質(zhì)、維生素就會溶于水中流出。常溫解凍時所溶出的血水,其實就是寶貴的營養(yǎng)成分,以這種方法解凍,無異于把營養(yǎng)的精華抽出,只吃食物的殘渣一樣。
因此,為預防營養(yǎng)素的損失,解凍應掌握以下原則:
1.解凍溫度要適當 食物解凍適宜在10℃~15℃下進行(最好在70%~90%的相對濕度下,氣溫由0℃上升至6℃)??梢栽谧匀豢諝庵谢蛴米詠硭畤娏?,也可放在10℃左右的流動水中,但切忌放入靜水中浸泡或把食物放入熱水中解凍。因為熱水解凍魚、肉等,易致表皮蛋白質(zhì)變性,鮮味成分浸出,影響食物的味道。
2.解凍時間要短。解凍時間越短越好解凍食物時加點食鹽可加快溶解速度。凍塊大的食物表面一開始解凍即可加工,時間一長可因微生物和酶的活動能力恢復,引起變質(zhì),失去食用價值。
3.冷凍蔬菜不解凍 一般蔬菜類應清洗后冷凍,下鍋前不需解凍,也不要再清洗。因為凍后的蔬菜在空氣中放置過久,綠葉會變黃,維生素C也易遭破壞。
另外,還應注意浸在水中或用水沖洗也和室溫解凍一樣,會損失大量的營養(yǎng)素,尤其是冷凍蝦,通常都泡在水里解凍,如此會使營養(yǎng)損失很多。應該先放入塑膠袋內(nèi)再泡入水中,這樣營養(yǎng)才不至于溶于水中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