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經濟建設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發(fā)展,近年來,上海港集裝箱運輸迅猛發(fā)展,集裝箱箱量不斷攀升,2006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已經達到2 171萬標準箱。伴隨著集裝箱運輸的發(fā)展,2005年以來,海運危險貨物集裝箱運輸量也在不斷上升。采用集裝箱形式運輸海運危險貨物,由于其貨損小、更安全、適合現代物流多式聯運的要求等優(yōu)點,以及集裝箱船舶裝卸效率高、在碼頭停泊時間短、周轉快等特點,已成為上海港危險貨物海運的絕對主流。
九十年代以后,國際上集裝箱船舶不斷向大型化發(fā)展,8 000 TEU甚至10 000 TEU的集裝箱船舶進出上海港也不再是新聞。隨著上海港海運危險貨物集裝箱吞吐量的不斷增加,集裝箱船舶的不斷大型化,目前上海港每4艘或3艘進、出港口的集裝箱船舶中就有1艘載有危險品,2006年,上海港共進出船舶619 145艘次,其中載有危險貨物的集裝箱船舶22 384艘次,載有危險貨物集裝箱422 718 TEU,占上海港集裝箱總吞吐量的2%。
隨著SOLAS公約第Ⅶ章修正案于200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guī)則》(以下簡稱《國際危規(guī)》)的大部分章節(jié)成為強制性的規(guī)則?!秶H危規(guī)》第七部分明確規(guī)定危險貨物在船上需遵循積載、隔離要求,一些危險貨物由于其特性,不能放在船艙內或夾板上,不相容的貨物須相互隔離。伴隨著集裝箱船舶進出艘次日益頻繁,近年來,上海海事局在對進出上海港的船舶檢查中發(fā)現一些國際航線的船舶,特別是集裝箱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集裝箱積載、隔離不符《國際危規(guī)》要求,致使船舶運輸存在風險的現象也日益增多。例如:
2005年3月5日,“瑞克麥斯熱那亞輪”第153A航次載運集裝箱過境上海港,其中載有3箱4.2類易自燃危險品二氧化硫脲,由于二氧化硫脲為強還原劑,在100度以上強烈放熱分解,釋放大量的氧化硫、氮等氣體。通常認為,須儲存在干躁潔凈、通風條件良好、室溫30度以下的空間內?!秶H危規(guī)》明確規(guī)定該貨物只能積載在甲板上。而根據船方向上海海事局進港申報信息顯示,船上將此三箱貨物全部放置在了船艙內。上海海事局執(zhí)法人員在登輪核實了有關情況后,要求船舶所載的危險品集裝箱只有在符合《國際危規(guī)》積載規(guī)定后方可離港,船方按要求進行了倒艙,將原來積載在一艙內的該三箱貨物移到了甲板上。該輪離開上海港駛往青島,在連云港附近海面與韓國籍船舶發(fā)生碰撞,導致船頭及一艙著火,由于3箱4.2類危險品已移至甲板上,避免了這三箱危險品在船艙內遇熱悶燒可能導致的船體爆炸等惡性后果。
2006年3月10日,馬紹爾群島籍“智利國航麥哲倫”輪第601W航次載運危險品集裝箱進上海港,其中裝有一箱5.1類氧化類危險品過氧化氫(配BAY031084)和一箱3類易燃液體危險品丙烯腈(配BAY031082),兩箱危險品裝載了船上的上下兩層相鄰位置,沒有按照《國際危規(guī)》要求進行一個箱位的有效隔離。
2007年4月16日,德國籍“M.V.CLAN TANGUN”輪714W航次進上海港時,船上載運的一個裝有腐蝕品三氯氧化磷(UN1810)的集裝箱積載不符要求,按規(guī)定該貨物應裝載在甲板以上,而船方將其裝在船艙內。
據統(tǒng)計,2005年,上海海事局共查獲十三起船載危險貨物集裝箱的裝載箱位違反《國際危規(guī)》有關積載、隔離規(guī)定的事例。2006年共查獲十八起船載危險貨物集裝箱的裝載箱位違反《國際危規(guī)》有關積載、隔離規(guī)定的事例。
船載危險貨物集裝箱積載、隔離違反國際危規(guī)的要求,給船舶本身及港口、航運等帶來潛在的安全威脅,同時海事部門對之的有關查處、船舶的翻艙糾正等措施也或多或少影響了正常的航運業(yè)務。通過對這三十余起案件的調查,我們發(fā)現造成危險貨物集裝箱積載、隔離不符合《國際危規(guī)》的主要原因、類型大致如下:
一、船方未全面掌握某種危險貨物的積載要求
一些船公司、船員只知其船舶持有的《危險貨物適載證書》上危險貨物大類的一般積載要求,并以此為準,忽視了《國際危規(guī)》對某些危險貨物積載方面的特殊要求。如:
2006年5月18日,上??旌捷啠L裝船舶)第6033W航次進上海港,船上載有一箱8類腐蝕品氫氟酸,配在船艙內的第十七層。按《國際危規(guī)》要求,該貨物應裝載在甲板以上,只有在主管機關批準的前提下可裝載船艙內,且船艙應為非封閉式。船方以為該輪《危險貨物適載證書》表明其艙內可裝8類腐蝕品,則8類腐蝕品氫氟酸也可裝載在船艙內,未發(fā)現該輪危險貨物適載證書備注欄中說明對于一些特殊貨物,需按照《國際危規(guī)》要求積載這一特別條款。
《國際危規(guī)》根據具體每種危險貨物的不同特性,規(guī)定了不同的積載要求,而船舶的危險貨物適載證書只是較為籠統(tǒng)地規(guī)定了船舶可以裝載的危險品大類和裝載位置,船方對危險貨物集裝箱的配載應嚴格遵循特別規(guī)定優(yōu)先的原則,按照《國際危規(guī)》的規(guī)定進行危險品集裝箱的配載。
二、對《國際危規(guī)》有關危險貨物集裝箱積載、隔離定義的理解、運用出偏差
《國際危規(guī)》規(guī)定,對集裝箱船上貨物運輸組件之間的隔離定義為首尾向、橫向隔離一個箱位。一個集裝箱箱位指的是一個前后不少于6米,左右不少于2.4米的空間。在對船載危險貨物積載、隔離不符要求案件的查處中,我們發(fā)現有些船員對《國際危規(guī)》的隔離規(guī)定缺乏正確理解,認為兩個危險貨物集裝箱之間相隔一個通道,便是進行了隔離。至于這個通道是否符合《國際危規(guī)》隔離要求規(guī)定的距離,他們很少關心。如:
2005年3月5日,“馬士基畢爾巴鄂”輪0505航次載運危險品集裝箱進上海港,其中載有一箱3類易燃液體,積載于BAY080882貝位;載有一箱2.1類易燃氣體,積載于BAY050882貝位,上述集裝箱在船上積載在相鄰位置。而根據《國際危規(guī)》規(guī)定,2.1類危險品與3類危險品的集裝箱應在船上至少隔開一個箱位,可見該輪的積載情況違反了《國際危規(guī)》的規(guī)定。該輪船員表示,船上這兩個危險品集裝箱確實積載在了相鄰貝位,但BAY050882、BAY080884貝位之間有一通道隔開,符合《國際危規(guī)》的規(guī)定。為了解船上危險品集裝箱的實際積載狀況,上海海事局兩名海事執(zhí)法人員登輪對該輪危險品的實際積載情況進行了檢查。經檢查,涉嫌積載、隔離違章的危險品集裝箱所放置的BAY050882、BAY050884貝位之間確實有一個過道存在,但測量發(fā)現,該過道寬度僅為3.6米,不符國際危規(guī)的不少于6米的隔離規(guī)定,該輪危險品積載、隔離情況仍然不符《國際危規(guī)》要求。
三、忽視某些類別危險品的隔離要求
在對多數積載、隔離案件的查處中,上海海事局發(fā)現國內外船公司、船員對標以爆炸、易燃等字樣類別的危險物品往往容易望文生義,認為其較危險,比較重視在船上的積載、隔離要求,而對一些歸類為氧化劑、有機過氧化物的危險貨物則掉以輕心,對其隨處搭配。從近兩年來被查處的積載違章案例分析,70%隔離違章案件都與第5類危險貨物集裝箱的誤載箱位有關,如:
2005年6月8日,“曉蘭”輪RS006N航次載運危險品集裝箱進上海港,其中載有一箱的5.1類危險品雙氧水,積載于BAY010482貝位;另有一個集裝箱的拼箱貨積載于BAY030282貝位,內裝危險品乙醇胺、8類危險品氫氯酸、3類未另列明項危險品,兩箱危險品之間未按《國際危規(guī)》進行隔離。
2006年9月13日,“高麗上?!陛喌?12S航次載運危險品集裝箱進上海港,其中裝有一箱聯合國編號為UN2014的5.1類危險品(配050382貝位),一箱聯合國編號為UN2789的8類危險品(配070182貝位),兩類危險品之間未按《國際危規(guī)》進行隔離。
5.1類的氧化劑、5.2有機過氧化物這些五類危險貨物中有許多物質具有與其他有關物質強烈的化學反應性或自發(fā)地分解性及助燃性,其實查閱《國際危規(guī)》積載、隔離表,我們不難發(fā)現,除爆炸品外,就數《國際危規(guī)》對有機過氧化物、氧化劑與其他有關類別物質的隔離要求最多也最為嚴格,而很多船公司、船員都沒有重視這一點。
四、僥幸心理作祟,故意違反《國際危規(guī)》要求
近年來,部分航線的集裝箱船舶,由于運力過剩,航運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一些船公司、船舶為了各自的經濟效益,多裝快運,船方的配圖人員即便知曉《國際危規(guī)》對危險貨物集裝箱的積載、隔離規(guī)定,也會置安全于不顧,唯恐因遵循有關隔離規(guī)定而不得已甩箱等。同時他們也在潛意識中把集裝箱當成保險箱,箱體看成艙壁。認為即使積載不當,也不見得實際上真會出事故,或被監(jiān)管機構檢查等,導致了危險貨物集裝箱積載、隔離違章事例的出現。
五、對曾裝過危險貨物,未經徹底清潔的危險貨物集裝箱運輸要求不清
《國際危規(guī)》規(guī)定,曾裝運過危險貨物的罐式集裝箱在未經徹底清洗前,仍須按裝運危險貨物時的有關要求運輸,包括在船上的積載、隔離要求。但一些輪船公司由于對此規(guī)定缺乏了解,導致了其承運危險貨物罐式集裝箱的錯誤積載。如:
2005年6月7日,“東方克利門蒂輪”第E002航次載運危險品集裝箱進上海港,其中有一裝8類腐蝕品的集裝箱,按《國際危規(guī)》要求該危險品應積載在甲板以上,該輪卻將其積載在艙內。經調查了解,該集裝箱為罐式集裝箱,曾裝運過聯合國編號為2920的8類危險品,此次裝運至上海港前未經過徹底的清洗,所以根據國際及我國國內法規(guī)的規(guī)定仍須按其裝有危險品時的要求運輸。船公司雖然按要求辦理了有關危險貨物的申報手續(xù),但卻忽略了這個可移動罐柜在船上的積載要求,認為是空罐便可在船上隨意積載。
曾經裝運過危險貨物而未經徹底清洗的可移動罐柜等集裝箱在船上隨意積載而違反《國際危規(guī)》的積載、隔離違章行為,近年來在進上海港的集裝箱船舶中時有發(fā)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船公司、船員對《國際危規(guī)》有關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還存在欠缺,往往以為空的容器就可在船上任意位置積載,忽略了《國際危規(guī)》對未經清洗的載貨空容器的積載要求。
六、物流環(huán)節(jié)過多,貨運信息不到位
危險貨物集裝箱的正確積載關系承運船舶及貨物的安全航運,要求高,規(guī)定嚴,牽涉、制約因素復雜。而如今,現代化的物流方式和分工方式,使危險貨物集裝箱出運所涉及的環(huán)節(jié)增多,裝箱、申報、制單、傳遞、配載、審圖、查詢、確認、裝船等相關任何環(huán)節(jié)的疏漏,有關運輸單證資料不全、內容不詳甚至錯誤或流轉不及時、不到位都可能導致裝船的危險貨物集裝箱積載、隔離不符《國際危規(guī)》行為的發(fā)生。如:
2005年7月7日,“海豐東京”輪208W航次載運危險品集裝箱進上海港,其中載有一箱5.2類危險品、一箱8類危險品,兩箱危險品之間未按《國際危規(guī)》規(guī)定進行隔離。經過調查了解,因該公司日本代理操作失誤,導致危險品積載錯誤,而船方也疏忽大意,未對配載情況進行審核確認,導致該起隔離違規(guī)事故。
2005年9月9日,“愛博塔”輪第457W航次載運危險品集裝箱過境至上海港,其中載有一箱聯合國編號為1490的5.1類危險品集裝箱,配BAY150502,按《國際危規(guī)》要求該批集裝箱應裝載于甲板,而船方卻錯誤地將之載于艙內。經過調查了解,因上一港鹽田港作業(yè)失誤及船方未盡審核義務使得該箱5.1類危險品裝于艙內,造成積載違規(guī)。
以上是對常見的一些船載危險貨物集裝箱積載、隔離違反《國際危規(guī)》要求行為主要原因的分析。查閱《國際危規(guī)》及相關的國內法規(guī),我們認為要做到危險貨物積載、隔離符合要求,主要需遵循一下幾點根本原則:
1.船舶載運危險貨物,應當符合有關危險貨物積載、隔離和運輸的安全技術規(guī)范,并只能承運船舶檢驗機構簽發(fā)的適裝證書中所載明的貨種。
2.國際航行船舶應當按照《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guī)定》,對承載的危險貨物、危險貨物集裝箱進行正確分類和積載,保障危險貨物在船上裝載期間的安全。
3.國內航行船舶應當按照《水路危險貨物運輸規(guī)定》,對承載的危險貨物、危險貨物集裝箱進行正確分類和積載,保障危險貨物在船上裝載期間的安全。
4.曾裝運過危險貨物的未清潔的罐式集裝箱、中型散裝容器等船用載貨空運輸組件/空容器,應當作為盛裝有危險貨物的運輸組件/容器處理,在船上運輸期間,遵循危險貨物的有關積載、隔離要求,但經采取足夠措施消除了危險性的除外。
5.對不符合國際、國內有關危險貨物包裝和安全積載規(guī)定的,船舶應當拒絕受載、承運。
針對調查中發(fā)現的這些違規(guī)原因,要避免類似積載、隔離不符《國際危規(guī)》事件的發(fā)生,我們認為船公司、船方因在工作中做到以下幾點:
1.船公司、船員因加強對《國際危規(guī)》、《水路危險貨物運輸規(guī)定》有關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船上的大副等負責貨物的積載、隔離事務管理的人員更應熟知不同類別貨物的積載、隔離要求;
2.涉及船載危險貨物集裝箱運輸有關的作業(yè)、承運、代理等單位均應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高度重視、嚴格遵守危險貨物的積載、隔離規(guī)定,不能因為多裝快運而故意違反《國際危規(guī)》要求;
3.危險貨物集裝箱的裝箱、申報、制單、傳遞、配載、審圖、查詢、確認、裝船、積載等諸相關環(huán)節(jié)上有關人員要按規(guī)定、時限等全面、仔細、嚴格地運作、把關,確保貨物信息與實際狀況相符,從而保障集裝箱船危險品箱柜的安全、順利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