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深秋,我有幸參加電視專題片《核桃之鄉(xiāng)——漾濞》的拍攝,懷著無限虔誠,拜謁了心中圣潔的流泉——點蒼山石門溪。石門溪又稱石門河,因近旁有金牛村,也稱金牛河。它有河的狂放,更有溪的含蓄。一溪碧泉出峽來,萬鈞雷霆石門開。正是豐水季節(jié),一溪雪浪在巨石林立的河道中涌動著,翻滾著,步履匆匆,前赴后繼地向漾濞江奔去。那急促,那執(zhí)著,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住。我們徜徉于關外“迎客潭”邊,同行的青年作者張松泉感慨道:“站在石門關前,真想把心捧到冰清玉潔的溪流里洗一洗……”張君生在點蒼山西坡的光明村,從小戲水于石門溪中,頗有才氣,寫過不少歌頌故鄉(xiāng)山水的美文佳作,這“洗滌心靈”的有感而發(fā),不正是赤子對母親河的深情吟詠么?
我忘情地投入溪流的懷抱,小心翼翼地掬起一捧流泉。那溪水碧若凝脂,清瑩甘冽,細心品咂,一股清涼直沁心脾。以至若干年后回憶起來都不禁怦然心動,每每有一泓清泉從心際流過。由是,心中便留存下一個化解不開的情結(jié)——石門溪流的源頭究竟在哪里?
初春,我再一次拜謁石門溪,把憔悴的心靈放逐于流泉飛瀑之中,進行一番人生的體驗,作一次靈魂的洗禮。
二十年,春花秋月,逝者如斯。當年吟詠母親河的歌者已令人扼腕地英年早逝,昔日滿懷赤誠的游子已兩鬢斑白,進入了生命之秋。站在“迎客潭”邊。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今日之水已非昨日之水,而眼前溪流鮮活如昨,風采依舊。潭水還是初見時的模樣,溪流從跌坎上流注潭中,一層層潔白的浪花從潭沿底冒出,浮到水面,慢慢消失,漾為波光艷瀲的漣漪,如同五線譜,便是一曲婉約的華彩樂章。石門關口第一潭,名副其實的“迎客潭”,早年張君所說洗滌心靈的就是這一潭碧泉啊……歲月已經(jīng)老去,不老的是偉岸的雄關和喧嘩的流泉。這流泉流過地老天荒,流過滄海桑田;還將流向遙遠未來,流向天長地久。時間可以將往事湮沒,唯有溪流流不走我們對于靈山秀水的一往情深和無盡眷念。
早年進關是沒有“路”的,沿峽溯流而上,忽左忽右,要趟七道水,方才到得“留客潭”。想必當年徐霞客、李元陽、徐悲鴻寄情山水,正是這樣執(zhí)著地跋涉于溪峽間的。如今修建了棧道,游客進關方便多了。沿著棧道進得關來,但見危崖聳峙,怪石嶙峋。置身峽中,猶如走進了時空隧道。在這樣的氛圍之中探尋,似乎可以聽見點蒼山的心跳。觸摸到石門溪的脈搏,折回到時間的起點。溪流一波三折,奪路而來,攪得濕霧朦朦,濤聲雷動。清澈的流泉還記得我這個癡情的游子,故友重逢,欣喜若狂,動情地向我招手致意,獻上一束束怒放的心花。水的性情觸手可及,水的活力無處不在。溪流有時放慢了腳步,在令人生畏的巖石下灣成一個碧潭。峽底巨石經(jīng)千百年流水沖刷,早已失去了棱角,光溜溜、滑膩膩,已掛不住苔蘚。倒是溪邊葦草青青,迎春點點,給溪流增添了幾多靈動。一簾簾飛瀑,一潭潭碧波,一溪滄桑,一溪永恒?!坝e瀑”、“情侶潭”、“留客潭”……何處不讓人流連,何景不令人陶醉?越往上攀登水流似乎越清澈,來到“留客潭”,這是溯溪而上的第七潭了。一簾飛瀑由崖天結(jié)合處跌落,天女散花,碎為一潭銀白……此情此景,任何詞匯都顯貧乏,任何描繪皆為徒勞,即便你才高八斗,也難寫出這方山水巧奪天工、自然天成的神韻。沿溪而上的小道愈加陡峭艱險,我依依不舍地離開“留客潭”,揖別溪流,由峽谷左側(cè)棧道向點蒼山高處進發(fā)。去探尋石門流泉的源頭,去叩問大自然的亙古永恒。
約莫一個小時,來到石門關上。回望峽下,峰回路轉(zhuǎn),溪流已不可見。關上另是一番景致,視野為之開闊,石門關大峽谷的寬廣胸懷已經(jīng)坦露在眼前。幽深的峽谷,遼遠的雪峰,高闊的藍天——巍巍點蒼山是如此的虛懷若谷,博大精深。此時我已置身于石門關的左上方,進峽谷已無路可循,只得沿著峽谷左岸的陡峭山路繼續(xù)向上攀登。
過了金鞍寺,鼓起勇氣再往上行。路旁灌木林間不時閃現(xiàn)出一樹樹盛開的野山茶、馬櫻花,花朵碩大,鮮紅欲滴,格外顯目。青青藤蘿間,森森林木下,一脈小溪邁著輕盈的腳步向山下的峽谷流去,讓人充分享受到春天的快樂。倒還應了玉皇閣山門聯(lián):“春水船如天上坐,秋山人在畫中行”。到了玉皇閣。心情豁然開朗,殿宇寺觀自不必說,仙人洞、舍身崖是一定要用心地去觀賞的。此時一輪紅日正慢慢西沉,古寺老閣金碧輝煌,溝壑峽谷空濛深邃。落霞的恢弘,夕陽的悲壯,強烈地沖擊著我的視角,震撼著我的心靈。夜宿玉皇閣,松濤人夢,天籟之音,除卻寒冷,一夜無話。
次日早起,發(fā)現(xiàn)不期而遇的一場瑞雪竟把遠近的山水林壑完全覆蓋,寺宇內(nèi)外鋪了半尺深的雪,閣后參天古樹披上了絨絨的銀裝,一些枝繁葉茂的水冬瓜樹已被大雪壓斷了枝椏。寺管員冒著嚴寒用長長的竹竿把樹上的積雪打落,以免再壓斷樹枝。初春飛雪,圣潔如天使,可遇而不可求,但它卻善解人意,在春夜里悄無聲息地來了。我又到仙人洞、舍身崖看了一回,晶瑩的冰雪早已把大峽谷封住,陣陣寒流撲面而來。想必那溪流該是在厚厚的冰雪下樂此不疲地流淌著吧?
辭別玉皇閣,踏著厚厚的積雪繼續(xù)前行,向點蒼山馬龍峰進發(fā),繼續(xù)去探尋石門溪的源頭。到了千佛頂,太陽從點蒼山東面升上來了,晶瑩的冰雪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雪線以下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在瑞雪與朝陽的交相輝映下競相開放。因為有了瑞雪的滋潤,點蒼山杜鵑自是超凡脫俗,五彩繽紛。白的更顯素潔,黃的尤為華貴,紅的愈見嬌艷,那么的熱烈、自由、奔放。真正是雪的世界,花的海洋。隨著點蒼山海拔由低到高。杜鵑花次第開放,蔚為大觀,動人心魄。雪線以上花期遲些,一坡坡杜鵑正養(yǎng)精蓄銳,含苞待放。杜鵑花海映雪開,萬紫千紅迎客來。難怪石門關風景名勝區(qū)開發(fā)才數(shù)年,無數(shù)游客紛至沓來,溪流、峽谷、雪峰、花?!羰巧碓谏铋|人未識,而今已是天生麗質(zhì)人共知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焙0?221米的點蒼山最高峰馬龍峰已在眼前。心馳神往于千仞雪域之上,流連忘返于萬古流泉之源。莽莽群峰,冰雪皚皚,巍巍點蒼,氣象萬千。晴川麗日,冰消雪融,春潮涌動,萬物復蘇。一首春之聲在這里輕輕撥響,滴答,滴答……叮咚,叮咚……序曲舒緩,輕盈。慢慢的,旋律由弱到強,由低到高,由單聲部變?yōu)槎嗦暡?,由低吟淺唱轉(zhuǎn)換為縱情高歌……于是,流水淺淺,千百條小溪飛流而下,匯成了春潮澎湃的石門溪,石門關大峽谷喧囂起來!只有蒼山極點,方能尋到石門溪的源頭,揭開這圣潔流泉的神秘面紗。因為有了點蒼山和石門關大峽谷包容萬物、兼收并蓄的寬廣胸襟,石門溪才有了淌之不盡流之不竭的源泉……
石門溪,終年噴珠濺玉,奔騰不息。高山流水,流來了鳥語花香,流來了春光無限。因了這一溪活水,關更嵯峨,山愈秀麗,峰尤聳翠。山作水之骨,水為山之魂。沒有山作骨架的水是平庸的水,靜止的水,失卻了生命力的水;沒有水作靈魂的山是枯燥的山,單調(diào)的山,消褪了色彩的山。清瘦的山峰有一泉飛瀑跌落,山便有了靈氣,長了精神。婉約的溪流有了山的烘托,水便有了生命,添了風采。
我愛石門溪,我景仰石門溪流一往無前、矢志不渝的求索精神。它自雪山走來,歷盡坎坷磨難,一路艱難前行。它不因一溪頑石的阻撓而卻步,也不因沿途危崖陡壁的阻絕而退縮。由犬牙交錯的亂石間突圍,一路勇往直前,才騰起了多彩的霓霞:從萬丈懸崖勇敢地跌落,不惜粉身碎骨,才濺起了生命的絢麗浪花!
站在石門溪的源頭,一溪雪浪在心底奔涌。心中有一泓清泉流過,思想得以升華,靈魂得以凈化,世間一切事物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們做一滴點蒼山冰雪世界的水珠,匯入石門溪流之中,永遠喧囂奔流,永遠縱情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