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靜息心率(RHR)對高血壓病病人靶器官的影響。方法 選擇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在山西省一○九醫(yī)院門診或住院的102例老年高血壓病病人,按照RHR和收縮壓(SBP)分別進行分組,按SBP水平分為3組:SBP≤159 nmHR組.(160~179)Hg-1Hg組,SBp≥180 mmHg組。每組又按RHR水平分為RHR 1組(≤64/min),RHR 2組(65/min~69/min),RHR 3組(70/min~74/rain),RHR 4組(75/min~79/min),RHR 5組(RHR≥80/min),分別測量所有病人的空腹血糖(FPG)、左室質量指數(shù)(LVMl)、左室射血分數(shù)(I.VEF)、內膜中膜厚度(IMT)、頸動脈分叉處內徑(CAD)、內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標。結果 RHR 5組的FPG、LVMI、LVEF均高于RHR1-4組(P<0.05或P<0.01)。RHR 5組IMT、CAD和Ccr高于RHR 1組和RHR2組。結論高血壓病病人靜息心率的增加能夠引起嚴重的靶器官損害,它是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的重要危險因素。
關鍵詞:高血壓;靜息心率;空腹血糖:靶器官損傷
中圖分類號:R544.1 R25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05—0443-02
近年來,國內外對靜息心率(RHR)與高血壓病病人靶器官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Framingham心臟研究表明,RHR增加的高血壓病病人未來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增加,RHR可能是高血壓病病人心血管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子。國內也有報道,RHR的增加是老年高血壓病病人靶器官損害的重要危險因素。但在基層醫(yī)院尚未見有相關報道,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基層醫(yī)院高血壓病病人中RHR和靶器官損害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門診或住院的102例老年高血壓病病人,其中男62例,女40例,年齡(60-80)歲,平均66.5歲。所有病人均為初診或停用降壓藥或影響心率的藥物3d以上的高血壓病病人。高血壓診斷標準按照1999年WHO/ISH高血壓防治指南:收縮壓(SBP)≥140mmHg(1 mmHg=0.133 kPa)和做舒張壓(DBP)≥90 mmHg即為高血壓,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外周大血管畸形等疾病。
1.2方法
1.2.1血壓測量血壓測量采用校正的汞柱式血壓計,測量前至少休息5min,保持安靜,測3次右上臂肱動脈血壓。坐位時病人肘關節(jié)與心臟處于同一水平,臥位時病人上臂平腋中線。以Korotokoff第1音為SBP,第5音為DBP,2次測量間隔至少2min,取平均值。
1.2.2 RHR的測量 所有高血壓病病人均在安靜環(huán)境下,平臥休息5 min,記錄標準12導聯(lián)心電圖,選擇II導聯(lián)描記10個心動周期,用平均R—R問期計算出RHR。
1.2.3檢測方法①采用飛利浦ATL APOTGEE800彩超診斷儀,病人取(45~90)度左側臥位,平靜呼吸,M型和B型超生心動圖測量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室間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以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來計算左室質量(LVM)。LVM(g)=018×[1.04(IVSD+LVEDD+LVPWD)3-LVEDD3]+0.6計算左室質量指數(shù)(LVMI,g/m2)=LVM/體表面積。②用二維超聲圖像分別測量雙側頸總動脈前、后壁共3個心動周期的內膜中膜厚度(IMT)、頸總動脈分叉處內徑(CAD),取其平均值。③空腹測量靜息血漿血糖(FPG)。④使用堿性苦味酸法測定空腹血肌酐,計算出內生肌酐清除率(Ccr),按以下公式計算,男性:Ccr(mL/min)=(140年齡)×體重(kg)/72×血肌酐(mg/d)、女性:Ccr(mL/min)=(140-年齡)×體重(kg)/85×血肌酐(mg/d)。
1.3分組按SBP水平分為3組即s13p≤159 mmHg組、(160-179)mmHg組、SBP≥180mmHg。每組又按RHR水平分為RHR 1組:≤64/min,RHR2組:65/min~69/min,RHR 3組:(70~74)/min,RHR4組:(75~79)/min,RHR5組:RHR≥80/min,分別比較各組間所測量到的不同參數(shù)的均數(shù)。
1.4統(tǒng)計學處理用SINS 11.5軟件統(tǒng)計包,所有參數(sh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多組均數(shù)之問采用方差檢驗。
2 結果
2.1 SBP≤159 mmHg組各項參數(shù)比較病人的FPG,LVMI,LVEF,Ccr在RFIR5組與RHRl組~4組各組之間均有統(tǒng)計學意異(P<0.05或P<0.01)。IMT和CAD在RHR 5組與RHR1組和RHR 2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詳見表1。
2.2 (160~179)mmHg組各項參數(shù)比較 病人的FPG,LVMI,LVEF,Ccr在RHR 5組與RHR1~4各組之間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IMT和CAD在RHR 5組、RHR 4組與RHR 1組、RHR 2組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SBP≥180 rnmHg組各項比較 病人的FPC,LVMI,LVEF在RHR5與RHR1-4各組之間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IMT,CAD和Ccr在RHR5組、RHR4組與RHR1組和RHR2組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詳見表3。
由以上統(tǒng)計學分析看出,在排除了血壓對靶器官損傷這一因素后,病人RHR 5組的FPG,LVMI,LVEF均高于RHRl組~4組各組(P<0.05或P<0.01)。RHR5組IMT,CAD和Ccr高于RHR 1組和RHR 2組。
3 討論
RHR升高的直接原因是血液中兒茶酚胺增加,而兒茶酚胺增加是交感神經(jīng)過度激活的一個可靠指標。Mancia等指出,在若干高血壓的實驗性動物模型和臨床研究中,無論在高血壓的早期和晚期均能看到交感神經(jīng)的過度激活直接參與和促進高血壓和靶器官損害的發(fā)生發(fā)展,并且RHR增高的程度和高血壓和靶器官損害發(fā)展的程度成正比。
心率增加與肥胖、血壓升高、胰島素抵抗以及糖脂代謝異常等心腦血管危險因子密切相關,心率對心功能的分級和預后有重要意義,心率的增加通過增加動脈管壁的壓力可直接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心率的增加在高血壓腎臟損害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加速高血壓的發(fā)展。國內也有報道,RHR增快對高血壓病病人的糖脂代謝、心、腎功能等均有影響。
本研究通過對高血壓病病人血壓和靜息心率分別進行分組觀察,對比其FPG、LVMI、LVEF、IMT、CAD、Ccr等指標。結果顯示靜息心率的增加對高血壓病病人能夠引起嚴重的靶器官損害,它是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基層醫(yī)院在治療高血壓靶器官損害時不僅要控制血壓而且要注意心率的控制。
作者簡介:張薇(1968-),女,畢業(yè)于山西醫(yī)科大學,現(xiàn)工作于山西省一○九醫(yī)院(郵編:030006);蘆婷,現(xiàn)為山西醫(yī)科大學心內科在讀碩士研究生;許宏、衛(wèi)福秀、趙毓敏,工作于山西省一○九醫(yī)院。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