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出來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在深山……”
這首幽雅綿長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被人傳唱了半個多世紀,并由鋼琴曲、抒情樂、花燈乃至散文等不同形式傳播開來,被譽為“東方小夜曲”。如今,取材于這首經(jīng)典民歌、由俄羅斯國家芭蕾舞團演出的同名原創(chuàng)芭蕾舞劇走出云南,走進了上海大劇院,開始了它的全國巡演。
真情:褪盡俗世繁華
蒼山洱海間阿哥阿妹的深情吟唱,傳達出“情真、意善、心凈”的美好境界,與中華民族“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文化精髓相契合。這,也許正是令人為之陶醉并傾情演繹的原因。該劇作曲、俄籍華裔功勛藝術(shù)家、友誼勛章獲得者、音樂家左貞觀說:“在所有民族音樂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小河淌水》。每次有俄羅斯朋友到中國演出,我都向他們推薦這首歌曲,因為它是最有中國韻味的音樂作品之一?!?/p>
也正是這種民族音樂的魅力,激發(fā)了劇作家李華的靈感,將一支小曲充實成了一部跌宕起伏的芭蕾舞劇。龍宮王子愛上了在高原湖邊獨舞的少女阿薇,而自小與山林為伴的阿泰也想娶阿薇做新娘。少女與王子兩心相印,令阿泰憤怒和絕望。他點燃了山林,族人決定用引來災(zāi)難的王子祭奠滇池龍王以祈雨……
這是一則天荒地老、歷盡滄桑的愛情故事,一條永遠流淌的心靈之河,寂靜時水波不興,迸發(fā)時驚濤拍岸。
彩云之南,為無數(shù)來到這里的人們賦予了藝術(shù)的靈氣。對此,編劇李華感觸頗多:“2005年11月我第一次來云南,所見皆悅目,所聞皆悅耳。在當今社會名利和物欲的壓迫之下,都市中出現(xiàn)了精神迷失與意義危機,人們變得焦躁不安,急需心靈慰藉和精神寄托。《小河淌水》傳達的就是感動、感激、寧靜和希望,希望人們從中感受時光的洗禮,讓忙碌的心靈小憩一會兒,尋回生活的詩意?!?/p>
碰撞:多元文化和諧
這出中西合璧的原創(chuàng)民族芭蕾舞劇《小河淌水》帶給現(xiàn)場觀眾最大的視覺驚喜,莫過于那些身著云南少數(shù)民族服裝在臺上翩翩起舞的演員,竟全是高鼻黃發(fā)、深目碧眼的俄羅斯舞者!
這是一個嶄新的嘗試,也是一個美妙的開始。
俄羅斯國家芭蕾舞劇團團長、《小河淌水》編導(dǎo)戈爾杰耶夫第一次拿到劇本時就說:“要知道,俄羅斯國內(nèi)已十年沒有原創(chuàng)芭蕾舞劇了?!弊鳛橐灾袊耖g音樂為素材、由外國人創(chuàng)作演繹的芭蕾舞劇,《小河淌水》無疑是借助外國藝術(shù)資源來講述中國故事的一次嘗試,一次多元文化和諧交融的結(jié)晶。來自東方的優(yōu)秀原創(chuàng)音樂旋律,加上西方的高雅藝術(shù)形式演繹,使這種文化碰撞一開始就讓人眼前一亮。
《小河淌水》在演出推廣上走的也是政府主導(dǎo)、市場運作的路線。作為中俄文化交流項目之一,云南省將在這部作品創(chuàng)作完成后,在云南建立小河淌水芭蕾舞團,將這部芭蕾舞劇在云南旅游景點作定點演出,至于全國巡演,只是其長遠計劃的一個序曲。2006年是“中國的俄羅斯年”,2007年則是“俄羅斯的中國年”,《小河淌水》屆時還將在莫斯科大劇院進行首演,并在俄羅斯境內(nèi)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