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區(qū)是四川藏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藏傳佛教在該地區(qū)有著久遠的歷史和深刻的影響,區(qū)內絕大多數(shù)農牧民信奉藏傳佛教。
據(jù)載藏王妥托日牟贊(255—375)時,佛教從印度傳入西藏;赤松德贊(742—797)時正式得以傳播;后經過漫長演變、發(fā)展和與西藏固有苯教的斗爭融合,逐漸形成佛教三大派別之一的藏傳佛教。8世紀吐蕃王朝推行“興佛抑苯”政策,許多苯教徒東徙康區(qū),于是建立了康區(qū)第一座寺廟——丁青寺(苯教)。8世紀末到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1543—1588)時期,藏傳佛教中寧瑪、薩迦、噶舉、格魯四大教派先后傳入康區(qū),康區(qū)遂有苯波、寧瑪、薩迦、噶舉、格魯五大教派的鼎立局面,形成集“五大教派”于一地而和睦共存的宗教奇觀。
理塘寺(又名長青·春科爾寺)是康區(qū)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藏傳佛教黃教寺廟,被譽為“小布達拉宮”,位于理塘縣城北約1公里處梭磨拉山麓。寺廟占地500余畝,坐北朝南,背靠崩熱神山和多聞正神山。相傳明萬歷八年(1580年)第三世達賴索南嘉措返藏途經康巴,應云南麗江木氏土司之邀來到理塘。索南嘉措按途中巧遇的諸多吉祥征兆,在這里看到一處奇境——背面(北面)山勢特高,像一尊財神盤腿而坐,手持珍寶;右面(西面)山岳十分壯觀,像一只巨鵬展翅欲飛;左面(東面)山岳非常奇妙,像一頭巨象曲身而臥,從北向南伸直長鼻,兩腮處的清泉像兩條潔白的哈達,從象鼻兩側潺潺流過,左側是無量壽甘露,右側為蓮花生甘露;對面(南面)山巒起伏,奇峰聳立,主峰山腰自然形成一幅十相自在圖文。山麓下洶涌的理塘河宛若青龍盤旋而行,中間寬闊的大草原芳香四起,其間肅立著相傳當年文成公主進藏時吩咐興建的菩提白塔,奇觀美不勝收,與900多年前,印度大師阿底峽尊者在《噶當?shù)茏訂柕冷洝分械念A言相同。索南嘉措欣喜之下,便在這貌似巨象長鼻鼻梁的山岳間興建了這座長青·春科爾寺。長青·春科爾為藏語譯音,“長青”意為彌勒佛(即未來佛),“春科爾”意為法輪,“長青·春科爾”意為彌勒佛法輪(標志著法輪常轉、妙諦永存)。不過實際上,當時是索南嘉措將原有的一座苯波教派的小寺廟改宗格魯派,并為其舉行開光儀式,取名為長青·春科爾寺。然而正是這段傳說,使該寺名聲大振。后來其歷經擴建,成為康區(qū)南部最大的黃教寺廟,并有了“康南黃教圣地”之稱。繁盛時期,長青·春科爾寺有僧房428幢,喇嘛、扎巴4000余人,常住寺廟800余人。1943年,二世香根活佛又創(chuàng)建了五明學院和漢僧留學院,轄分寺達113座,特建日址寺,專供高僧坐靜之用??上У氖?,整個寺廟在“文化大革命”中遭毀,僅存香根活佛家廟1幢。
前不久,我慕名前往,大寺基本上已全面恢復。寺內高僧羅絨次乃告訴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給中國佛教帶來了破翳見日的生機,也給這座寺廟帶來了生機,1983年始重建,至今,已完成金頂大殿、彌勒殿、法相院、密宗院、大雄寶殿、藏經閣等內外修繕工程。
如今當你來到這兒,可以看見修復一新的長青·春科爾寺依山而上,高低錯落,層次分明。大殿佛舍位于寺廟中央和高處,體勢巍峨;拾級而上,給人以極目云天、絕塵歸神之感。走進神圣的大殿,墻角邊的一塊塊嘛呢經文石,無聲地講述著寺廟四百余年的歷史。金色的馬鞍、麒麟號角上的道道銅箍、十世班禪大師的坐床、僧侶們翻動著的古老刻板《甘珠爾》和《丹珠爾》以及虔誠的信徒們轉動著的經筒,都無不在追述長青·春科爾寺昔日的故事。該寺設有密宗學院和顯宗學院,是整個康巴地區(qū)僅有的兩個能夠授予格西學位的寺院之一。由于注重學業(yè),寺規(guī)嚴格,長青·春科爾寺的高僧、學者層出不窮,現(xiàn)有二十多位佛學造詣很高的活佛,僧侶已達2000余人。學經制度及每月的各種修供儀軌和每年的大法會(如跳神、辯經、轉山、展大佛以及酥油花會等)也已恢復、完善。長青·春科爾寺以富麗堂皇的建筑、琳瑯滿目的法器、千姿百態(tài)的佛像、精美絕倫的雕塑和浩瀚的文獻藏書等,成為當今藏族宗教、文化、藝術的一座寶庫。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成都
分院山地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