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養(yǎng)”保生
翟 軾
注意養(yǎng)生的老年朋友不妨讀讀《東坡志林》這段文字(括號內(nèi)是點評):
東坡自今日以往,不過一爵一肉。(美食足而不過分)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待客從寬,但亦有度)有召我者,預(yù)以此告之:主人不從而過此者,乃止。(自律不茍且)
一日安分以養(yǎng)福,(從心所欲不逾矩)二日寬胃以養(yǎng)氣,(食和于體能養(yǎng)身)三日省費(fèi)以養(yǎng)廉。(費(fèi)省則貪心不生)
小愛神之名
Najleto
西方有位肩長翅膀,手持弓箭的小愛神,是愛和美的女神Aphro dite(阿弗羅地特、阿芙洛迪特)的兒子。
其名字拉丁語作Cupido(庫披陀),法語作Cupidon,英語作Cupid(丘必特、丘比特、庫必特)。希臘名字是Eros(埃羅斯),即“愛”的意思。此所以各有不同,乃出自不同神話故事所致。
劍膽琴心宗錫文
簡 齋
“文革”中,遣返原籍勞動之北京名醫(yī)宗錫文(維新),應(yīng)邀出診。揭簾入室,熱氣蒸騰,汗流浹背;而村媼上披棉,下覆被,倚坐炕上,稱身疼頭痛,畏風(fēng)閉窗。其脈浮緩,苔薄白欠潤,額鼻微汗。遍查此前社縣醫(yī)方,皆桑菊、銀翹、參蘇、人參敗毒等劑。索筆立書桂枝湯原方二劑。
一醫(yī)者曰:“劫難中人,暑月熱病而投以溫辛,倘有不測。……”先生謝日:“前服均汗解之劑,屢治復(fù)發(fā):而患者純系營衛(wèi)失和之太陽中風(fēng)證。有是證,用是藥,古有明訓(xùn)。舍是別無良策?!被颊邎?zhí)意服用,家屬從之。一劑和,二劑痊愈。(參見《翊運(yùn)集》宗修英文)
“外舅”非舅舅
田家子
郭建先生著《師爺當(dāng)家》,說:
汪輝祖最初入幕,就是跟隨舅舅王坦之。王坦之當(dāng)時任金山縣知縣,所以汪輝祖在衙中幫舅舅處理一些公文、信件。但因他身份是甥少爺,并不獨(dú)當(dāng)一面。兩年后王坦之辭職。向老友胡文伯推薦自己的外甥汪輝祖。(《師爺當(dāng)家》,實言出版社,2004年版,第57頁)
但汪輝祖《佐治藥言·就館宜慎則》則為:
幕賓之作善作不善,各視乎其所主。余自維才憨(不慧),故就館最慎。然從無半途割席之事。職是故也,昨留別同事諸君,有一事留將同輩述,“卅年到處主人賢”之句,不可謂非天幸矣。通計幕游自壬申春迄乙己秋,凡三十四年。惟始二年,主者為外舅王坦之先生,不在賓主之?dāng)?shù)。
兩說對立,必有一偽。其實,所謂外舅,乃妻之父(見《爾雅·釋親》),《稱謂錄》亦引汪堯峰日:“男子謂妻父曰外舅”。至于外甥,則姊妹所生之子也。
郭先生認(rèn)為外甥是甥,遂錯誤類推,硬派“外舅”(岳父、老丈人)當(dāng)“舅舅”(舅父、母舅、娘舅),大謬。
歸謬巧施明是非
文鈔公
唐朝單(單)進(jìn)士應(yīng)考,官府誤書為“ (改口作厶)”。任憑陳訴始終不改,還說:“方口尖口,亦何足辨?”
單進(jìn)士立即問他:“若不足辨,則‘臺州吳兒縣’改作‘呂州矣兒縣’可乎?”官府只得改過。
有此急智,巧用歸謬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全靠平日留心,閑時買來急時用。
“府上”是自己的家嗎?
余甘子
“舍弟江南沒,家兄塞北亡”,盡管夸張失實,該挨批評;但那兩個謙稱還用得正確。“舍”本居室,謙稱自己家曰“寒舍、敝舍、舍間、舍下”。
電視劇《喬家大院》(還有《江山》)的編導(dǎo)讓演員多次說自己的家是“府上”,可能他們不曉得“府上”與“舍下”相對。是尊稱對方才用的。
某教師告訴學(xué)生:“通知家父到學(xué)校來”。顯然不懂得“家父”該是自己的父親。(《顏氏家訓(xùn)》:“陳思王稱其父曰家父?!?對學(xué)生可以直言“你的父親”:如表示禮貌??捎米鸱Q——“令尊”。
電視劇《金粉世家》中冷母不該對金公子說:“你家姐……”,要說“令姐”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