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與學生正在課程改革中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如何把新理念、新知識及時補充到教師知識結構中,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持續(xù)提高,如何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已成為深化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我們把“以人為本,科研興校”作為出發(fā)點,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修改和完善了備課制度和評課制度,組建了“校本教研領導小組”“學科組”“教研組”三級教研網絡。充分發(fā)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專業(yè)引領人在研究中的作用,努力把學校建成真正意義上的學者型組織。
一、以課例研究為載體
校本教研就是要著重研究發(fā)生在教師身邊的教育教學問題,讓教師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分析和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克服被動性和盲目性,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總結經驗,探索規(guī)律。
我校定期舉行一人一節(jié)研討課活動。當教研組的某位教師上研討課時,該教研組的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加小組內的集體備課和試教活動,在認真聽課、評課、研討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提高教研效率。課后要開展面對面的研討和交流,在教研日開展“假如我來上這節(jié)課”活動。通過上課、聽課、研討、交流、溝通,共同分享教學經驗。
二、以問題研究為核心
不管是課例研究還是課題研究,其核心是問題,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重點抓了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并努力對問題分析、提煉,使之成為有價值的研究課題?!鞍囝~較大影響合作學習的深入開展”是我校的共性問題,于是我們二年級教研組就開展了“大班的情況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研究?,F(xiàn)在我們采取了從兩人合作到四人合作,每位學生輪流當組長,輪流匯報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五年級語文組通過反思以前的聽課、評課情況,感到以往的研究缺乏對某個教學問題的持續(xù)關注。通過開展“同課異構”“一人同課多輪”等活動,以《大瀑布的葬禮》為課例,探討解決高年級語文老師如何把握略讀課文的“略度”問題。根據(jù)問題有目的地聽課、研討,大家一致認為,略讀課文絕不是粗粗閱讀,略于設計,而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成為學生自己閱讀、體驗、品味、探究的經歷。這樣的活動有教研的主題,有系統(tǒng)的安排,顯然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三、以反思促提升
我們提倡教師在理論指導下走案例反思之路,對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成功與不足、精彩與失敗以樸實的筆調、敘事的風格進行反思。例如在一節(jié)體育課上,竇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非常喜歡玩紙飛機,就設計了一節(jié)擲紙飛機的課。這節(jié)課上,學生們情緒特別高漲,活動效果非常好。于是,竇老師寫了一篇《飛向藍天,投出精彩》的案例,并在一次教研活動中,把自己的做法和感受告訴了大家。大家一致認為用廢紙做活動器材的方法,可以解決我校人數(shù)多、場地小、活動器材不足的問題,并且取材方便,使用安全。現(xiàn)在體育組的教師巧用報紙、廣告紙制作了許多體育器材——小紙球練投擲,大紙球當足球,把報紙搓成長棍可以練武術等,使學生們在玩中學、在玩中合作成長。
校本教研喚醒了教師的研究意識,使教師獲得了一種職業(yè)生命的升華。校本教研之初我校就很重視教師的讀書和交流,但是僅僅靠圖書館的存書已經滿足不了教師的閱讀需要。于是我們利用我校的校園網和教研信息公布欄向教師推薦一些教育網站、教育類優(yōu)秀出版物(不局限于教育理論)以及課改方面的優(yōu)秀文章。我們認識到校本教研不僅僅是一種制度,更是一種文化。我們還堅持舉行教師讀書交流活動,讓教師把自己的所讀、所感、所悟宣講出來,不斷促進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從而成為自信、愉快的教育工作者。
四、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就是校本教研的過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對學校來說就是要落實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沒有以校為本的研究就無法落實三級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
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我們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前提下,對學校、社區(qū)的教育資源進行了分析,選擇對學生成長有利的內容作為校本課程研究內容。對教師上報的幾十個校本課程素材進行整理歸納,通過教研沙龍上教師的討論,把學校的校本課程定為“創(chuàng)造思維訓練課”和“廣域課”兩部分?!皬V域課”又包括“我和自然、學校、社會、家庭、科學”五項內容。這一綜合性校本課程的設計,源于教師,源于學生,給教師很大的開發(fā)空間,教師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開發(fā)了一系列體現(xiàn)個性、體現(xiàn)自我、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具有緯五路一小特色的校本課程。“認識校園植物”“校園小導游”“請讓我來幫助你”“行人違章心理的調查”“廢舊書本的再利用調查”等活動應運而生。
責 編 水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