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班總會有部分學生成績不良,令老師大為頭疼。同樣的老師講課,在同樣的教室里學習,為什么總會有一些學生成績較差呢?歸納起來,原因有三:
一、學習態(tài)度不良
有的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長遠目標;有的學生興趣分散,不專心學習;有的學生由于學習或生活方面的一時不順利,改變了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還有的學生有強烈榮譽感和自尊心,對學習上的失敗特別在意,稍受打擊便一蹶不振……對于這些不同的學生,應當針對不同情況采取適當措施,幫助他們端正態(tài)度。
二、學習信心不足甚至喪失信心,沒有堅強的意志
造成學生學習信心不足甚至喪失信心的客觀原因可能是:由于缺課或教師工作的疏忽,使學生對課程中某些技能掌握得不完全或不鞏固,跟不上班級的共同進度。久而久之,學生不僅對學習喪失信心,還可能導致在生活中不自信。另外成人對學生的態(tài)度常影響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家長或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期望過高或要求過急,以及對他們的學習成績長期評價過低,甚至對他們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態(tài)度等,都可能使學生降低或喪失學習信心,感到自己無論怎樣努力,也不可能獲得良好成績。在這種消極情緒支配下,他們不再認真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好。
有的學生在學習上缺乏堅強意志。他們或由于學習目的性不強,或由于家庭、學校教育的欠缺,沒有養(yǎng)成持之以恒的習慣;此外,身體狀況不好也可能使某些學生在學習中不能堅持到底。
三、在心智活動或認知活動上有某些缺點
有的學生雖也用功,但學習成績上不去,往往單靠機械的記憶進行學習,遇到稍靈活一點的問題就無法解決。這種心智活動比較被動的情況。從學生自身來說,可能是由于沒有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或者不善于組織自己的心智活動。這種情況還可能和以下的外部條件有關:家庭過于溺愛,使他們在生活中缺乏鍛煉;教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或“咀嚼過爛”,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因而不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有些學生學習粗枝大葉,在作業(yè)中經常出現(xiàn)許多不應有的錯誤,又不肯鉆研較難的問題等。教師應針對不同情況對學生進行個別的訓練,這些弱點都是可以克服的。
也有個別學習成績不良的學生是由于某些身體缺陷或智能障礙,但這種學生為數(shù)極少,絕不能輕率地把學習成績不良的學生歸人這一類。
造成學生學習落后的心理原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而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落后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教師在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落后的問題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尋求并抓住導致成績落后的關鍵原因,從而加以突破。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