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牢固樹立和不斷強化群眾觀念,是黨的先進性的根本要求和集中體現(xiàn),是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基本內容和衡量標準。在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實踐中,必須進一步強化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群眾觀念,以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不斷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
[關鍵詞]黨員干部 先進性 群眾觀念
群眾觀念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政治觀點,牢固樹立和不斷強化群眾觀念,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是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基本內容和衡量標準,也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要達到的一個主要目標。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增強群眾觀念對于搞好黨的先進性建設,保持黨和黨員先進性的重大意義,通過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進一步在全黨牢固樹立起群眾至上的基本觀念,始終保持黨同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不斷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
一、增強群眾觀念是黨的先進性的根本要求和集中體現(xiàn)
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是黨的先進性的主要來源和重要依據(jù),也是黨的先進性的主要標志和集中體現(xiàn)。在黨與群眾關系中,最基礎、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對待人民群眾的看法和態(tài)度問題,即群眾觀念問題。群眾觀念實質上是一個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問題。胡錦濤同志曾經(jīng)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qū)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 ①
世界政黨產生、發(fā)展和興衰成敗的歷史經(jīng)驗表明,只有先進的黨,才能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堅持人民群眾至上的觀念,真心誠意地為廣大人民謀利益,始終得到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而只有堅定地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視人民群眾為第一要素,真正為廣大人民謀利益的黨,才能同人民群眾建立牢不可破的血肉聯(lián)系,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運動” ②?!榜R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斗都應致力于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 ③我們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的先進性正是來源于這種鮮明的政治立場,我們黨的群眾觀念也是由這種鮮明政治立場決定的。毛澤東曾經(jīng)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lián)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④我們黨成立85年來同人民群眾生死與共、同甘共苦的奮斗歷史,以及前蘇聯(lián)東歐共產黨失去政權的歷史反復證明,堅持以人民群眾為本的群眾至上的基本觀念,是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核心與靈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的主要源泉、根本要求和集中體現(xiàn)。沒有群眾觀念,或者群眾觀念淡薄,黨就會脫離人民群眾,就失去了自己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黨的先進性、黨的事業(yè)和一切工作就無從談起。
是否牢固樹立群眾觀念,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是衡量黨員干部先進性與否的重要標準。以人民利益作為衡量一切工作成敗的最高價值標準,是我們黨的一貫立場,檢驗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成效也必須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最高價值標準。這個最高價值標準要求黨必須以人民的意愿作為黨的先進性實踐活動的根本價值取向,要求全體黨員干部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心中始終裝著群眾,誠心誠意地為人民群眾謀取實實在在的利益。毛澤東指出:“應該使每一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⑤鄧小平也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含義和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只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2005年4月8日胡錦濤同志在山東考察結束時的重要講話中特別強調,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根本目的是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要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明確要求全黨同志必須“堅持群眾觀念,加強黨性修養(yǎng)”,并深刻指出,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共產黨員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基本內容,有沒有牢固的群眾觀念,能不能自覺貫徹群眾路線,是衡量黨員干部黨性強不強的一個重要標準。
牢固樹立和不斷強化群眾觀念,必須準確把握群眾觀念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增強為人民服務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科學性和實效性。胡錦濤同志在山東考察結束時的重要講話中對此有明確論述,他指出:要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教育,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強化群眾觀念,牢固確立人民群眾是真正英雄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干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點,尤其要強化宗旨意識、群眾意識、服務意識和接受監(jiān)督意識。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牢固確立的“五種觀點”和突出強化的“四種意識”,就是當代共產黨人群眾觀念的基本內涵,其精神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群眾為本的基本理念,始終以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一切相信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其根本目的是要始終代表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都必須以胡錦濤同志提出的根本要求為準繩,不斷增強群眾觀念,自覺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提高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模范行動,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集中起來,把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來,動員和激勵全體人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團結奮斗。
二、在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實踐中不斷強化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群眾觀念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刻變化,出現(xiàn)了許多影響黨群關系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有些黨員干部對群眾的感情越來越淡薄,與群眾的關系越來越疏遠,極少數(shù)干部對群眾的疾苦麻木不仁,對困難群眾避之唯恐不及,有的干部甚至害怕群眾。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群眾觀念的淡化、弱化甚至動搖、喪失。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斷強化廣大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群眾觀念,成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迫切任務。
必須以堅持科學理論武裝為基礎,增強黨的先進性意識和執(zhí)政為民意識,端正對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建立起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和感情問題是群眾觀念的靈魂。只有滿懷愛民之心,才能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沒有對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感,就不可能有群眾觀念,不可能當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馬克思主義充分肯定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大作用,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活動的主體,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從理論上弄通并真正樹立起科學的唯物史觀,就會更加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真諦,認識保持與廣大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的重要性,為群眾謀利益的行動就會更加自覺主動。因此,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武裝全黨,當前就是要用科學發(fā)展觀這一馬克思主義最新的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茖W發(fā)展觀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于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對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具體運用和深刻體現(xiàn),是推進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fā)展的根本指導方針。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利觀、地位觀、利益觀,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樹立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意識,做到心里時刻裝著人民群眾,凡事始終想著群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必須以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為突破點,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不斷提高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真正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增強群眾觀念不僅要有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還要有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群眾往往是通過與他們自己最直接的事情來感受和體驗黨的溫暖,從他們接觸到的黨員干部的作為來認識和評價我們整個黨的先進性。能不能真正關心群眾的疾苦,切實解決群眾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是檢驗一個黨員干部是否真正樹立了群眾觀念的重要標志,也是是否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重要標志。提高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必須樹立科學的工作作風,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我們黨的科學工作作風最主要的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我們黨的科學工作方法最主要的是走群眾路線。具體說來,一是要牢固樹立科學發(fā)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做到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用實實在在的工作和成效努力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贏得群眾的認同和擁護。二是要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把群眾利益想細做實。要以解決群眾最現(xiàn)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和抓手,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切實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求,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實際、更加符合群眾要求,保證廣大群眾不斷從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得到更多實惠。三是要正確處理黨群關系中的矛盾問題。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中的某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方面往往在于黨員干部,在于黨內某些人存在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命令主義作風,不關心群眾痛癢,脫離群眾,甚至濫用權力,違法亂紀,或者在于某些政策不能被當時當?shù)氐娜罕娝邮堋R虼?,在處理黨群干群關系時,首先要從黨員干部自身找原因,對于群眾中出現(xiàn)的某些問題,不能用惟我獨尊、強迫命令的簡單粗暴方法,主要是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
必須以制度建設為保證,建立健全黨員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長效機制,用制度和機制來調動廣大干部增強群眾觀念,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把各地各單位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創(chuàng)造的好經(jīng)驗好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堅持下去,把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效體現(xiàn)在黨員進一步強化群眾觀念,長期不懈聯(lián)系群眾上。要建立健全聯(lián)系群眾的各項基本制度,包括調查研究制度、接待群眾制度、干部聯(lián)系點制度、定期向群眾通報重大問題制度等等,確保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意愿的渠道穩(wěn)定暢通,保持與人民群眾的經(jīng)常性聯(lián)系,有針對性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還必須建立健全有效的運行機制,包括考核機制、群眾評議機制、監(jiān)督機制、激勵機制等,把每個領導干部落實聯(lián)系群眾制度的情況,作為工作實績考核的主要內容,作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jù)。
無數(shù)事實表明,確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念,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要求和根本標志,決定著黨的生死存亡。只要我們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堅持和發(fā)揚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不斷增強群眾觀念,我們黨就一定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永葆先進性的生機與活力。
注釋:
①③胡錦濤:《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16、8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283頁。
④⑤《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094—1095頁,第1096頁。
責任編輯張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