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電影片名中譯的文化意象重構(gòu),是對原片名中的英語文化進行選擇、規(guī)范、強化、排斥、貶低,同時附加中國文化色彩,把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意象注入翻譯中,重構(gòu)為廣大中國觀眾所熟悉、能會意、肯接受的嶄新的文化意象,達到令觀眾心領(lǐng)神會的效果。同時,英語電影片名的中譯也是一種審美再創(chuàng)造,講求煉字,充分發(fā)揮漢語含蓄意蘊、對仗工整和富于音感等特點,用詞力求意、形,音俱美,達意傳神,給觀眾予美的享受。
[關(guān)鍵詞]英語電影中譯 文化意象重構(gòu) 審美意義
一、前言
目前,我國每年進出口電影數(shù)量劇增,這是中外文化藝術(shù)交流的重要途徑。電影的交流,首先是片名的交流,片名是先行使者,是宣傳引導的作用。片名的佳譯可為影片錦上添花,促進國際間跨文化藝術(shù)交流。
然而,目前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似乎還無人提出比較完整的翻譯原則,譯名混亂,帶來觀賞與研究的不便,造成閱讀和交流的障礙。著名影視翻譯界學者錢紹昌教授(2000)指出:“翻譯界對影視翻譯的重視遠不如文學翻譯。這與影視翻譯的社會作用不相稱?!彼粲醴g界對影視翻譯的重視。
電影片名翻譯非小事,也非易事。英語電影片名中譯不僅是英漢語際轉(zhuǎn)換的過程,也是中英兩種文化交流的社會現(xiàn)象,在文字轉(zhuǎn)化之間,要求既要緊扣影片內(nèi)容,保留原名中的蘊涵信息和文化特色,又要注意選擇中文中與原片名藝術(shù)最相似、最貼近、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詞語和文化意象來進行翻譯,使中譯名易于為中國觀眾所接受,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做到“忠實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統(tǒng)一”(彭卓吾:2000)。
二、語言、文化與文化意象
語言(Language)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真切地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態(tài)地域、政治經(jīng)濟、物質(zhì)文化、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著名翻譯家Nida指出,“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義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一個相應的文化,詞語意義最終也只能在其相應的文化中找到?!薄拔幕牟煌瑤缀鹾茏匀坏伢w現(xiàn)在語言上的不相同?!?張經(jīng)浩:2000)語言的翻譯實際上也是文化的翻譯。
漢語、英語分別屬于不同的語系,漢語是象形文字而英語是字母文字。這令文字游戲的翻譯難上加難。例如“I like(喜歡)Mike.”錯寫成“I lick(舔)Mike.”一般人肯定立刻棄之而逃之夭夭,放棄翻譯。而大師錢紹昌教授(2000)卻勇敢地面對并奇跡般地將“Ilick(舔)Mike.”譯成“我受邁克”。
再者,中國和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英語國家的文化程度差異是最大的(如下圖所示)。
不同文化的差異程度(引自關(guān)世杰《跨文化交流學》,1995年)
顯然,中西方邏輯思維和分析思維方式也相去甚遠。中國人習慣于形象思維,為使譯名鮮明、生動,在遣詞造句上,特別喜歡用形象的詞匯,含蓄意蘊,使人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中國讀者也大都喜歡華麗、抒情的文體和語言風格。比起英文來說,可謂詞藻華麗。通過對所搜集的大量英語電影片名及其中譯名進行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英文片名大都習慣于低調(diào)陳述,平鋪直敘,用平實的語言風格,輕描淡述,例如Ghost,Saving Private Ryan,Sand and Blood,YOu Are a Big BOy NOW,ItHappened One Night,The Plano等。不難想象,如果將這些英語片名直譯成中文的話,其平淡無奇無疑將缺少中國觀眾所熟悉并期待的內(nèi)涵。
但有些英語電影片名則出自典故,隱含之意令人難以確切把握,影片內(nèi)容又是東西方迥然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宗教信仰和歷史淵源,負載著豐富的西方文化信息,所產(chǎn)生的詞匯必然是你有我無,你無我有,造成“語義空缺”。要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語際和文化間進行成功切換,這無疑給翻譯工作者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是“一種文化符號,它具有相對固定的獨特的文化含義,有的還帶有豐富的意義,深遠的聯(lián)想,人們只要一提到它們,彼此間立刻心領(lǐng)神會,很容易達到思想溝通?!?謝天振:184)例如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和英語國家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羅賓汗”等。他們分別代表了典型的中西方的文化意象。
同時。我國的改革開發(fā)營造了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和中外雙向交流的文化心態(tài),人們對外部世界的進一步關(guān)注和社會文化條件的成熟,令翻譯工作者更加勇敢地將貼近原片風貌的優(yōu)秀作品直接呈現(xiàn)在中國觀眾面前。比如《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早以取代《北非間諜》成為流行譯名,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三、英語電影片名中譯的文化意象的重構(gòu)
浸潤在由西方民族的文學、歷史、哲學、宗教、傳統(tǒng)、習俗和傳說等等因素構(gòu)成的西方文化體系中的英語電影及其片名,形成了西方文化圈的隔膜,不為中國文化體系中的人所認識,成為翻譯中的“超語言因素”和理解與跨文化交際的障礙。為了能及時有效地使英語電影片名的中譯名與中國觀眾溝通,達到令觀眾心領(lǐng)神會的效果,其片名翻譯要受限于中國文化。在翻譯過程中,根據(jù)情況對英語文化進行選擇、規(guī)范、強化、排斥、貶低,同時附加中國文化色彩,把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意象注入翻譯中,重構(gòu)為廣大觀眾所熟悉、能會意、肯接受的嶄新的文化意象,這就是文化意象重構(gòu)(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tmage)。影片Love With My Father和TheWedding Night的中譯名《天倫樂》和《洞房花燭夜》就明顯帶有濃厚的中國文化色彩。
最成功的文化意象重構(gòu)非《魂斷藍橋》莫屬了,其原英譯名為Waterloo Bridge,直譯是《滑鐵盧橋》。我國觀眾所熟悉的滑鐵盧是拿破侖被威靈頓打破的地方,它位于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附近。而片名中的滑鐵盧橋卻在倫敦,是男女主人公初次見面的地方,在故事的結(jié)尾,女主角出于絕望在橋頭走向迎面疾馳而來的火車。譯者巧借中國文化史的“藍橋”典故(相傳其地有仙窟,為唐朝裴航與仙女云英相遇之處),用隱含中國文化意象的藍橋,與原片名中的“橋”相對應,再增添“魂斷”二字點題,揭示這是一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即保存了原片名的基本形式,又非常貼切地表達了原片名的悲劇內(nèi)涵,至今成為我國翻譯史上有口皆碑的佳譯。
Red Shoes也被巧奪天工地譯成了《紅菱艷》譯者把那雙纖巧的紅舞鞋比作中國的文化意象紅菱,寓意紅菱雖生長與濁水污泥,卻嬌艷迷人,特別是那兩只彎彎的紅菱角,猶如中國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蓮,三寸金蓮雖小巧,卻凝聚了多少女子的血淚,有的甚至為主付出生命。因此,《紅菱艷》這一片名隱含穿著紅菱般舞鞋的舞女艷麗卻薄命。
由現(xiàn)實主義作家John Stelnbe—ck(1902-2002)同名名著《人鼠之間》改編的Of Mics and Men,比喻農(nóng)民的一切抵抗努力都是徒勞的,都逃不脫John Donne詩歌里所描寫的鼴鼠的命運——辛勤造好的房子終不能免于毀于人的犁耙。譯者將其譯為《蕓蕓眾生》,既暗含“人鼠之間”的寓意,又激發(fā)了佛學中蕓蕓眾生之苦的中國文化聯(lián)想,令人拍案叫絕。
影片Salt of the Earth取自《圣經(jīng)。馬太福音》,意為“any person Or persons regardedas the finest,noblest”,既“被認為最優(yōu)秀、最高尚的人”。譯者巧妙地依其意譯為《社會中堅》,成功地為中國觀眾進行文化意象重構(gòu)。
再如絕品譯名《清山翠谷》、《翠堤春曉》、《出水芙蓉》、《蝴蝶夢》、《紅衫淚痕》,無不洋溢著具有含蓄美的書卷氣,利用了中國人熟悉的文化意象——清山、翠谷、春曉、芙蓉、蝴蝶和淚痕,傾注了濃厚的中國文化情感,為中國觀眾所稱道。
四、英語電影片名中譯的審美意義
電影片名的翻譯實際上是一種審美再創(chuàng)造。如果說畫的審美意義表現(xiàn)在色彩上一樣,那么英語電影片名的中譯名的審美意義就體現(xiàn)在將原片名的美感經(jīng)驗傳導給中國觀眾的字里行間。毛姆認為,“詞有其力、其音、其形:惟有考慮這些,方能寫出醒目入耳之句?!?秦秀白:13)實現(xiàn)審美價值首先要講求煉字,用詞力求意、形、音俱美,達意傳神。
(一)意美
中譯名的意美在于傳神,主要體現(xiàn)在用語言創(chuàng)造的意境和氣氛上。英語片名一般都比較樸直,但中國人講究含蓄意蘊。在翻譯低調(diào)陳述、平鋪直敘的英語片名時,往往利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意象進行重構(gòu),使之出之有故,用之有典;或充分發(fā)揮漢語優(yōu)勢,選詞精當,意境深遠,使人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痘陻嗨{橋》(Waterloo Bridge)便是一個完美的例子。再如《廊橋遺夢》(TheBridges of MadisonCounty),比起原片的枯燥無味的橋名來,意境深遠極了。再比較: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史密斯先生去華盛頓)—《民主萬歲》
The Piano(鋼琴)—《鋼琴別戀》
The Way We Were(我們以前的樣子)—《回首當年》
還有通過各種修辭手段取得的意美,例如《郎心如鐵》(Gaslight)、《大亨小傳》(TheGreat Gatsby)、《舊寵新歡》(Old Wives forNew)。
(二)形美
中譯名的形美體現(xiàn)在措辭造句,對仗工整。漢字是方塊形文字,一字一型,言簡意賅,富于形美,有著巨大的構(gòu)形優(yōu)勢且富于表現(xiàn)力。典型的例子便是四字成語和四字格,形意相宜,令人美不勝收。而英語則是拼音文字,字形長短不一,有時顯得冗長累贅,組詞造句難以對齊且表達拖沓。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以下佳譯:
A Puzzlement of Love—《情惑》
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風流》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浮生若夢》
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Know About Sex But Afraid to Ask—《性愛寶典》
(三)音美
中譯名的音美體現(xiàn)在抑揚頓挫,陰韻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優(yōu)美動聽。漢字是聲調(diào)語言,平仄有致,音感豐富。而英語是語調(diào)語言,以不同的語調(diào)和重輕音排列構(gòu)成連綿不斷、行云流水般的旋律美。在英漢兩種語言和文化的轉(zhuǎn)換中,也促成了兩種旋律美的轉(zhuǎn)換。請聽:
A Man from Snowy River——《雪河男子漢》
Outland——《天外天》
Mission lmpossible—《諜中諜》
Speed—《生死時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