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李華由于工作需要,從某車輛出租公司租得北京現(xiàn)代小車一輛,當晚將車停于自家小區(qū)內。因小區(qū)還沒有物業(yè)管理,車輛被盜。李華于次日早晨報案,并通知了車輛租賃公司。由于雙方簽訂的車輛租賃合同第九條規(guī)定:承租方必須妥善保管,正確使用操作本租賃車輛,如因保管不善、使用不當造成車輛遺失、被盜或者造成車輛損壞的,承租方應承擔賠償責任。租賃公司認為,根據合同,應由李華承擔所有賠償責任。李華卻認為,車輛被盜是事實,但車輛停放的地點是小區(qū)內的停車場,自己并沒有保管不善、使用不當。車子被盜理應由保險公司根據租賃公司投保的盜搶險予以理賠,自己只能承擔相應的補償責任。租賃公司告知李華,該車輛并沒有投保盜搶險,法律也沒有規(guī)定用于出租的車輛必須投保盜搶險。雙方由此發(fā)生爭執(zhí),訴之于法院,租賃公司要求李華賠償車輛購買款、被盜期間的車輛出租損失款等共計26萬余元。
一審法院經過縝密的調查后認為,李華租用車輛的停放地點是自家小區(qū)內的停車場,并沒有保管不善、使用不當?shù)男袨?。結合本案雙方簽訂的租賃合同第九條規(guī)定,對照合同法,確定租賃公司所擬訂的合同屬于格式條款。另據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guī)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本案中,租賃公司將租賃車輛被盜的市場經營風險通過合同的格式條款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顯然,雙方的權利義務是不對等的。格式合同無法律效力,因此駁回出租公司的訴訟請求。
點評:何毅琦(律師)
本案的爭執(zhí)起源于出租車輛沒有投保盜搶險,否則車輛的被盜風險就可以通過投保化解。
租賃公司作為一個提供機動車輛出租服務的市場經營主體,既然在合同中明確規(guī)定了車輛被盜的責任承擔,那么租賃公司是能夠充分預見到租賃車輛被盜的經營風險的,機動車輛與房產不同,本身具有移動性,因此具有比其它租賃物更有失竊的可能性。因為車輛每出租一次就存在著鑰匙、解碼器被復制的風險,因此,這個風險是不能通過出租公司制定格式條款就能夠免責的。
在本案的租賃合同中,租賃公司和承租人在合同權利義務上還存在著嚴重的不對等。于出租人而言,他通過出租機動車輛予以營利,但沒有承擔相應的風險;于承租人而言,租用車輛只有數(shù)天時間,并支付了相應的租金,在無奈之下車輛被盜也要承擔責任,顯然有失公平。
本案中,雙方簽訂的租賃合同第九條規(guī)定:“承租方必須妥善保管,正確使用操作本租賃車輛,如因保管不善、使用不當造成車輛遺失、被盜或者造成車輛損壞的,承租方應承擔賠償責任。”本案即使不討論該格式條款的法律效力,承租人也是不一定承擔賠償責任的,因為承擔責任的前提是承租人保管不善、使用不當。但有時候被盜并不是因為保管不善、使用不當所致。就證明責任而言,出租方只有證明承租方有保管不善或者使用不當?shù)呢熑?,才能讓承租人承擔責任?/p>
還有,租賃公司向李華主張的租金損失賠償,是否該得到法律的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條規(guī)定,“因不可歸責于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由此可見,作為承租人的李華,由于租賃車輛被盜,此刻雙方的租賃關系業(yè)已終止,合同雙方已經沒有履行租賃合同的基礎,承租人對于租賃物滅失后所產生的租金應該沒有繼續(xù)支付的義務。
眼下,大部分汽車租賃公司都將車輛投保了盜搶險,但往往是一些小公司,為了節(jié)約成本,搶占市場 ,降低每日車輛租金,將未投保盜搶險的車輛投入車輛租賃行業(yè),又將風險轉嫁給承租人。因此,消費者在車輛租賃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車輛租賃合同的條款,注意出租者投保的險種,以便自己了解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