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市場上能源價格大幅度攀升,三年前,世界石油價格只有33美元一桶,但到今年6月9日已超過70美元一桶,為昔日的兩倍多,天然氣價格也有不小漲幅。一些國家因供應緊張一時出現(xiàn)的油荒,到石油輸出國的印尼開始減少能源出口,有著巨大能源儲備但依賴外部能源的美國,政府官員和普通百姓,面對世界能源形勢都難釋重負,長吁短嘆。
能源問題政治化的夢魘
世界能源供需本來仍屬相對平衡,但供應風險在于:一是被投機商利用抬升油價,即國際金融炒家看到了能源期貨與現(xiàn)貨倒買倒賣的利好,近年來全球投機資金紛紛轉向石油市場,據估計,僅紐約市場石油期貨的對沖基金就多達200多個。二則世界能源“主要來自動蕩地區(qū)”,其供應面臨不確定形勢,而這一點更為危險。三是能源運輸通道的安全難以得到持續(xù)的保證,或者因為雙邊經濟政治原因而腰斬既有的供應通道,造成一國經濟難以承受的困境。凡此種種,國際政治中的能源困境時有體現(xiàn)。烏克蘭國家石油公司因無力向俄羅斯能源公司支付到期的7億美元欠款,俄羅斯于4月中旬警告將停止向烏克蘭供氣,其實,在2006年新年伊始,俄羅斯已向摩爾多瓦停止供氣兩天。俄羅斯此舉引發(fā)西方國家特別是依賴俄羅斯能源的中歐和北歐國家的嚴重關注,他們難以僥幸將來不會遭遇此危機。美國副總統(tǒng)切尼公開指責俄羅斯的舉動是一種“政治訛詐”行為,認為其真正企圖是通過“能源牌”影響他國外交與政治行為,重新獲得對外部世界的影響。
國際政治中能源因素時有體現(xiàn)并非今日之新現(xiàn)象,這主要在于能源是一種戰(zhàn)略資源,攸關一國經濟有效持續(xù)的運轉。能源方面的摩擦與一般貿易摩擦顯然有著不同的戰(zhàn)略意義,因而能源問題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重新重要起來。
中美存在能源競爭與摩擦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而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的中國能源需求形勢急劇變化,1994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2003年即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占全球石油消費比重8%左右。2004年進口石油超1億噸,隨著中國經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中國對石油的進口和消費將進一步增加。中美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能源消費大戶,任何一方的一舉一動,不僅為全球矚目,也深為對方關注。
美國發(fā)動海灣戰(zhàn)爭及三年前的伊拉克戰(zhàn)爭、美國在中亞的爭奪,特別是對利比亞這個曾被美戴上“支持恐怖主義”、“無賴國家”帽子的國家,美國最近也恢復與其大使級關系,難以否定的有著不言而喻的能源背景。
但是,中海油斥資185億美元對美國優(yōu)尼科石油公司的巨額購并,引發(fā)美國會嚴重關注,最終以“可能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為由被攪黃了。面對世界油氣市場的緊張形勢,中國為解決能源問題理所當然要做出種種努力,使得我們在世界四大石油巨頭(??松梨凇⒂⒑蓺づ?、BP、雪佛龍—德士古)掌握全球80%優(yōu)質油源的既有格局下,不得不將能源觸角伸向可能的地域。但中國遭遇美國“一心鎖定世界能源供應”的指責(可見佐利克去年“9·21”講話)。
中國與加拿大的能源合作被指責為有可能打斷美加能源供應體系,因為加拿大是美國傳統(tǒng)的供油國之一。委內瑞拉是石油輸出國成員,中國與委內瑞拉關系的發(fā)展,同樣引起美國對中國插足美“后院”的警惕?!?·11”事件后,美國力量進入所謂地緣政治空隙區(qū)的中亞,建立軍事基地,加大援助力量,看重的同樣有石油因素,即里海、高加索地區(qū)的能源潛力。在中亞,美國力挺哈薩克斯坦,將其納入北約伙伴關系范疇,加大對其軍事人員培訓,甚至搞聯(lián)合軍演,美國看重的同樣是其石油資源,但對中哈發(fā)展關系,美國同樣不忘攪渾水。不過,著意培育地緣經濟聯(lián)系的努力及相互共同利益的驅動,使哈薩克斯坦做出明智的選擇,通過一年多建設于2005年底竣工的中哈油氣管道,今年5月下旬已開始向中國輸出原油。
以“能源牌”尋制衡之道是零和游戲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發(fā)達國家,雙方經濟都處于擴張狀態(tài)。以各自的經濟規(guī)模與發(fā)展?jié)摿Χ?,中美兩國是帶動地區(qū)和世界經濟有效運轉的兩大動力。一般估計,油價上漲10美元,全球經濟將下降0.5%,其中美國為0.3%、歐洲0.5%、日本0.4%、中國0.8%。中美兩國經濟動力不足,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中美作為世界能源消費大國,解決攸關各自國家利益的能源問題,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
今天,雙方的經濟關系比任何時候都更為緊密。中國在中美貿易中雖存在較大的盈余,但中國同樣是美國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美國還是中國最大的投資目的地之一,美國500強企業(yè)幾乎都進入了中國。中國還購買了2300多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是美國聯(lián)邦財政赤字的重大平衡者,對美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不可小視。所以,從相互關系的依賴度看,過去那種“中國更需要美國”的一頭沉的狀況已經大大改觀。
中美兩個能源消耗大國需要穩(wěn)定的能源供應,成為兩國在能源問題上最大的交匯點。美國內也不乏精英人士“理解中國對能源的急切需要”,是雙方尋求發(fā)掘在相關問題上共同利益的一個切入點。美國定位中國為利益攸關者,在很多地區(qū)與國際問題需要中國的幫助。以“能源牌”尋制衡之道只能是一種零和游戲。
作為能源消費大國,中美兩國面臨一樣的戰(zhàn)略難題,雙方國內能源供應不足、都難以承受任何能源危機或持續(xù)高油價的重負。美國能源協(xié)會估計,美國2007年的日消耗原油為2140萬桶,中國屆時將達790萬桶,美國是最大的能源消費國,而中國的需求未來還會增加,因此兩國均遭遇供應面沖擊。正因如此,美副國務卿佐利克4月18日在國際經濟研究所演講時稱,“如果實際看看美國和中國作為石油消費大國的利益,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我們應當共同努力的地方。”華盛頓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基爾認為:美中迫切需要加強能源對話,以淡化時常被夸大的競爭氛圍,以及一場爭奪能源的新冷戰(zhàn)。他認為將中國描繪為鎖定能源供應的饑渴國家過于杞人憂天。今年4月中美首腦會晤期間,已觸及加強能源合作問題,胡主席建議加強中美俄日韓能源對話,同樣得到布什總統(tǒng)的認可。雙方在能源合作方面有著顯而易見的共同利益,在兩國首腦層面均已達成共識。
避免能源問題政治化創(chuàng)造雙贏
能源合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包括能源開采、能源運輸、新能源與替代能源的開發(fā),潔凈能源技術和環(huán)境保護合作、戰(zhàn)略石油儲備與穩(wěn)定能源供需形勢的政策協(xié)調、管道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政策協(xié)調等等。
盡管美國國內中國能源威脅論不可能消失,還可能時起時伏,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中美兩國能源合作已在不同層面邁開了步子,取得可喜成果。中美兩國能源合作早在克林頓政府晚期即已開始,主要是在潔凈能源技術合作和環(huán)境項目方面。兩國企業(yè)在石油、天然氣、電力、可再生能源(水力發(fā)電及太陽能、風能發(fā)電等)、民用核能合作、能源使用效率、清潔能源技術等領域都有全面的合作。美國石油公司在中國的投資,涉及多個油氣勘探開發(fā)項目。隨著中美兩國政府簽署《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xié)定》、《中美能源與環(huán)境合作倡議書》、《中美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議定書》等協(xié)定,兩國能源合作進入了一個更深入的層次。2005年6月中美舉行了一次能源政策對話。
美國今天石油儲備高達7億桶,足夠90天消費,而中國石油儲備大約相當于美國的七分之一。美中能源合作如果涉及戰(zhàn)略庫存方面,即通過大力合作,即可大大縮短提升中國戰(zhàn)略庫存水平的時間,這對穩(wěn)定世界石油供應,抑制能源價格上漲將是有力盾牌。而相對于巨大的能源需求而言,兩國在全球范圍的能源合作則有著很大的潛力,如果中美兩國有足夠的政治勇氣,增加在能源問題上的互信,避免將能源問題政治化,變競爭為合作,加強廣泛而深刻的層面的國際能源合作,這將長遠地惠及兩國與世界,促進兩國經濟的繁榮,對于世界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無疑將是一個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