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娟/譯
在廣大讀者眼里,狄更斯本人就像他的作品一樣,如同一輪紅日,帶給人光明、溫暖和歡樂。但是在他的家人眼里,狄更斯仿佛一個巨大的黑洞,暴躁專制,將家人的活力和意志消耗殆盡,讓他們變得軟弱無力。在他的10個子女當中,只有兩個是真正獨立、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的。一個是亨利·狄更斯,狄更斯的第八個兒子,畢業(yè)于劍橋大學法學院,先后做過律師、檢控官、法官,并在晚年被授予騎士稱號。另一位就是本文的主角,狄更斯的女兒凱蒂。
凱蒂出生于1839年,狄更斯最喜歡她,因為她性格火爆急躁,被父親昵稱為小魔頭。很小的時候凱蒂就表現(xiàn)了在繪畫方面的天賦,因此,狄更斯安排她在著名的貝德弗得學校學習。在外人看來,狄更斯的孩子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與歐洲名流結交,經常出入于上層社交場合。薩克雷的女兒安妮回憶,自己小時候就很羨慕狄更斯的女兒們能夠穿著白色緞子鞋,以及系著白色腰帶的紗裙搖曳飛舞。狄更斯的名氣吸引著文藝界和藝術界的名流,來訪客人絡繹不絕,有作家、演員和藝術家。其中前拉斐爾派的創(chuàng)始人約翰·埃弗雷特·密萊為凱蒂的純真美麗所吸引,以凱蒂為模特創(chuàng)作了著名油畫《黑色的不倫瑞克》(不倫瑞克騎兵團是拿破侖時期歐洲反法同盟中的英國騎兵團,其軍服為黑色),畫中一位美麗憂郁的姑娘依依不舍地靠在她即將開赴前線、一身戎裝的愛人胸前。
但是,這只不過是狄更斯一家在外人眼中的印象而已。實際上,狄更斯每天早上都要檢查孩子們的房間是否整潔,如果稍有不妥,他就留下字條,用冷冰冰的口吻教訓孩子們,對此孩子們深感恐懼。有時候,狄更斯瞪著眼睛巡視整個房子,孩子們都很害怕,遠遠地躲開。凱蒂自己對于父親的情感很復雜,她既反感父親的強權,又被他身上不可抗拒的魅力所折服。盡管凱蒂不斷地反抗,但同時對父親又愛又懼,說他好像是森林怪獸和白馬王子的結合。狄更斯時而以慈愛溫存吸引凱蒂,時而以威嚴冷酷對待她和其他的子女們。凱蒂曾經寫道:
“關于父親,我所講述的只有一半是事實。另一半的事實比謊言還要可惡。我比別人更了解父親的稟性為人?!?/p>
凱蒂8歲時,父母的關系出現(xiàn)了裂痕。狄更斯對于家庭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深感厭倦。他把每一個孩子的降生歸結為妻子的任性,絲毫沒有自省過。狄更斯覺得妻子反應遲鈍、笨拙、惹人生氣。1850年以后,很多來訪的客人都注意到狄更斯對妻子的不尊重,他嘲笑妻子的腰圍過寬、頭腦不夠聰明。后來,狄更斯邂逅了女演員愛倫·特南,將妻子凱瑟琳趕出家門。
至此,凱蒂對于父親的一切所作所為已經忍無可忍了。她脫離了家庭,和密萊的一個學生,年輕藝術家查理·科林斯結了婚。查理溫柔體貼、才華橫溢,他的作品《沉思的修女》更成為新拉斐爾派的代表作。凱蒂這時候也真正開始了她自己的創(chuàng)作。但是,他們夫妻的收入都很微薄,生活儉樸,剛結婚時住在巴黎的一間小公寓里,沒有錢雇傭人,只得自己做家務。即便如此,凱蒂仍覺得這樣的生活非常幸福,她自豪地夸耀自己的廚藝。但是,查理的健康狀況一直都很不好,最終于1873年,也就是他們婚后第十三年,痛苦地死于胃癌。查理病重期間,凱蒂始終陪伴左右,精心護理。
密萊用畫筆記錄了身著喪服的凱蒂,當時的她已經不再是當年《黑色的不倫瑞克》里那位嫻靜憂郁的維多利亞少女,轉而呈現(xiàn)出了成熟的知性女人之美。畫中的她頭發(fā)盤起,側身向后,流露出迷人的眼神。凱蒂的單身狀況沒有持續(xù)很久,同一年,她嫁給了圈子里的另一位藝術家,卡洛·帕魯金尼。帕魯金尼出生在尼泊爾,在英國求學,后來在古典派畫家羅德雷頓的畫室作畫。不久,凱蒂懷孕,1875年產下一子,取名迪克,但是七個月以后不幸夭折。凱蒂試圖用工作麻醉自己熬過喪子之痛,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她的創(chuàng)作開始為人欣賞與關注。之后凱蒂夫婦搬到了倫敦著名的肯盛頓街,房子很大,凱蒂和丈夫有單獨的畫室。作為謀生之道,凱迪為許多貴族小孩畫肖像,盡管這樣的作畫不是她的興趣所在,可是這些畫像卻讓她大獲成功,為她帶來聲譽和財富。1877年凱蒂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舉辦了首次個人作品展。
做母親的夢想破滅以后,凱蒂將大多數(shù)時間與精力都放在創(chuàng)作以及與藝術家朋友們的交往上。這些朋友們都發(fā)現(xiàn)了凱蒂有著非凡的智慧和迷人的魅力。著名寫實派畫家路克·費爾代臨摹了凱蒂在陽臺上的姿態(tài),他形容凱蒂的美就像薊花的冠毛一樣輕柔嫵媚。凱蒂長期與肖伯納有書信來往,她的信總是機智幽默同時飽含激情。薩克雷、切斯特頓、亨利·詹姆斯、JM·巴瑞等這些與她父親同樣蜚聲英語文壇的作家都是凱蒂的好朋友。1918年卡洛去世,而凱蒂一直活到90歲,正如她的一位朋友描述的,“這團生命之火熄滅了”。凱蒂現(xiàn)今存留的作品并不多,2001年她的一幅作品以10.7萬英鎊的高價賣出。
可惜的是,1873年凱蒂用來存放信函和作品的房子失火,一切都化為灰燼。更為可惜的是,凱蒂終生都在不斷焚毀自己的作品和信函。因此,除了有關狄更斯的大量資料以外,傳記作家們很少能夠得到有關凱蒂的資料。狄更斯的兒女們最終都選擇了用沉默來維護父親不僅在文學領域,甚至是在全世界人們心中的形象。
[譯自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