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今天的許多美國人其祖先來自英倫三島,但在不少美國人的心目中,英國人或多或少有點“古怪”。這種看法也許部分來自美國人對英國人的偏見,不過在西方各國人看來,英國人確實有點刻板、保守、怪異,從生活方式到待人接物、業(yè)余嗜好,似乎都有那么一點兒“與眾不同”。
于是,美國著名心理學(xué)家大衛(wèi)·維克斯決定對英國“怪人”開展專題研究。他還不遠萬里走訪了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許多國家作“對照”,最后他認為,說英國人都“怪”未免失之偏頗,但英國人中“怪人”比例較高卻無疑是一個事實。據(jù)維克斯博士統(tǒng)計,每1萬名英國人中間,就有一名程度不等的怪癖者,比例之高遠遠超過了美國、法國、德國等其他西方國家。
在維克斯周游英倫三島期間,他曾廣泛地訪問了五花八門的“怪人”,和他們推心置腹地交談,并和他們交朋結(jié)友。此外,他還在大報小報上刊出“征友廣告”,要求“怪人”們和他取得聯(lián)系。最后,200多名“怪人”成了他的“知心人”。維克斯還不無自豪地透露,他結(jié)交的“怪人朋友”中有:
一名銀行職員,假日喜歡身背弓箭、頭戴綠葉帽,模仿成英國12世紀時期著名的綠林英雄羅賓漢的模樣,在大街上溜達。
一名英國世襲女貴族,嗜好連續(xù)數(shù)周居住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洞穴內(nèi)。
一名老處女,喜歡在一座隨時都可能爆發(fā)的活火山旁,縱情地跳舞歌唱。
一名慈善家,徒步長征為窮人募捐,但身上穿的永遠是一件怪模怪樣的睡衣。
一名土豆檢驗員,一直以吃土豆為生,而對其他食品不屑一顧,甚至在讀書時,手中也不忘把玩一枚又大又圓的土豆。
有個“青蛙愛好者”,愛青蛙成癮,因而衣袋里總藏有幾只小青蛙。
有一個“戀床者”,熱衷白天黑夜都在床上工作,盡管他的四肢完好、身體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在維克斯的200余名“怪人朋友”中,僅一人屬于心理變態(tài),而其余人既心理狀態(tài)正常又神經(jīng)系統(tǒng)健全??梢哉f,“怪人”中心理不正常者的比例,甚至比一般人中心理不正常者的比例還要低。
維克斯的研究還顯示:從生理上看,“怪人”們似乎比一般人更為健康。他們普遍較少生病,患感冒的機會也比常人少一半,平均壽命也稍長些,吸煙、酗酒者的比例也明顯低于一般人。
“怪人”們的自我感覺也相當(dāng)良好,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充滿了信心。他們往往意識到自己有點“別具一格”,但對此又既不感到自豪也不感到不安。而且他們要求別人對他們的行為也不要“大驚小怪”。
“怪人”們大多有“奇特”的飲食、睡眠習(xí)慣,也不太熱愛體育鍛煉。他們的社交能力遠遠比不上一般人,故大多數(shù)過著“孤家寡人”的孤獨生活。
奇怪的是,雖然他們中間成婚者比例很低,但一旦結(jié)了婚,夫妻間倒也相安無事,離婚率大大低于一般人。
說到對社會的貢獻,他們大多算不上是成功者,其中不少在單位頗受歧視,甚至經(jīng)常淪為譏笑對象,不過也有個別的“怪人”最終出了名,其中以數(shù)學(xué)家、發(fā)明家居多。
維克斯的一項問卷調(diào)查還顯示,和美國人相比,英國人對“怪人”普遍寬容得多:約占八成的接受調(diào)查者表示愿意跟“怪人”做同事,約占九成的接受調(diào)查者表示對親友中的“怪人”絕不歧視,約占七成的接受調(diào)查者表示周圍有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怪人”會使生活更有趣味,約占六成的接受調(diào)查者表示愿意和“怪人”交友,還有兩成的接受調(diào)查者表示要是自己愛上了某個異性“怪人”,那也是“順理成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