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不僅引發(fā)溫室效應(yīng),還威脅到地球生命的源頭——海洋。不久前,英國皇家學會發(fā)布了一份報告警示,由于海洋吸收、釋放大氣中過量二氧化碳,海水正在逐漸變酸。
盡管人類一直將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卻只是人類排放量的一半,據(jù)專家研究,沒有進入大氣的二氧化碳的歸宿是海洋。海洋逐漸變酸是因為它如同一塊海棉,不斷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而氣體在海水中分解并且轉(zhuǎn)化為酸。自工業(yè)革命開始以來,海洋已經(jīng)足足吸收了排放到大氣中的化石燃料碳的一半。目前,二氧化碳比幾百年前多了30%,而且,到本世紀末,還可能比以前的水平提高1倍或2倍。海洋生物學家對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后果憂心忡忡。二氧化碳融于海水后會形成微弱的碳酸。千百年以來,海水中由大陸風化的巖石所形成的鈣可以很好地中和碳酸,從而形成了一個適合生物生存的微妙化學環(huán)境??茖W證據(jù)顯示,由于二氧化碳水平的提高,這種化學平衡被打破了,海洋生物正在受到威脅。比起工業(yè)革命之前,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已經(jīng)導致現(xiàn)代地球表面的海水的PH值大約下降了0.1。PH下降一個單位,就相當于氫離子濃度提高到原來的10倍,則水的酸性更強。除非人類立即大幅削減對化石燃燒需求,不然到2100年,海洋PH值將再下降0.3,這意味著海洋將越來越酸。
以目前的工業(yè)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到了21世紀末,海洋的表層水將呈現(xiàn)酸性。盡管這一變化很細微,但它將會威脅到位于海洋食物鏈底層的一些重要生物,從而進一步威脅到屬于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的淺層珊瑚礁??茖W研究表明,海洋變酸將妨礙某些生物形成碳酸的能力,使這些生物難以生長,屆時,珊瑚、貝類、海膽和海星很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未來幾十年內(nèi),珊瑚礁將可能滅絕。因為海洋對珊瑚礁來說將太酸,珊瑚制造鈣的能力將于2065年前下降40%。酸化對海洋生物,尤其是那些外殼或骨骼含鈣的生物也造成嚴重威脅,與此同時帶來一個連鎖反應(yīng)。鱈魚和其他魚類靠吃浮游生物和有殼水生動物維生,假如魚類消失,海洋將充斥如水母等生物,而水母可能吃掉其他種類的浮游生物,海洋的整個生物構(gòu)造成分將改變。因此,酸化的海水會使許多海洋生物無法生存,這些海洋生物的消失會破壞海洋食物鏈,從而以人們現(xiàn)在還無法理解或預測的方法改變海洋,改變地球化學構(gòu)成。
科學家們目前正在進一步收集融于海水中碳物質(zhì)的信息,以便研究它造成的變化,以想出解決的方法。但對于人類來說,也許最重要的是認識到:海洋和人類息息相關(guān),我們是共生的,人類所做的一切無時不在影響海洋。
【責任編輯】蒲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