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風靡全球的暢銷小說《達·芬奇密碼》改編的好萊塢大片已于近期在全球同時上映。故事開篇即給讀者呈現(xiàn)了這樣的一個懸疑:巴黎的某個午夜,盧浮宮博物館的年邁館長雅克·索尼埃被殺害于陳列館,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老館長掙扎著脫光了衣服,明白無誤地用自己的身體擺成了達·芬奇的一幅著名繪畫作品《維特魯威人》的樣子,并在尸體旁邊留下了一串費解的數字……
在小說中雅克·索尼埃的孫女索菲·奈芙在盧浮宮現(xiàn)場一眼就看懂了祖父在一息尚存之際,將自己的形體刻意定格為《維特魯威人》式的姿勢,并猜到了祖父在喻示與達·芬奇存在著某種關聯(lián)。應該說索尼埃呈尸的特殊姿勢正是整個故事的第一個真正的“達·芬奇密碼”。
索菲·奈芙對蘭登教授道出了她祖父的用意,她說《維特魯威人》“是達·芬奇畫作中我最喜歡的一幅”?!毒S特魯威人》的確妙不可言,是一幅經典之作。但是《達·芬奇密碼》的作者丹·布朗為了編故事,為我所用,顯然曲解了《維特魯威人》這幅畫,約掉了《維特魯威人》姿勢的美學與科學內涵,牽強地把《維特魯威人》指稱為單一的固定姿勢。
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太奇特了,有著深邃的美學與科學原理,可以說是人類藝術史上最奇幻、最奧妙的作品之一。事實上,沒有誰能夠在同一時間里擺出所謂的《維特魯威人》式的姿勢,因為這幅畫是一系列人體動作的疊加和復合,可以說沒有一個固定的姿勢,所有的姿勢都是相對的,即使有固定的姿勢也遠不止只是一個,而是16個!身為資深藝術史家的雅克·索尼埃在這一點上無異于常人,充其量在同一時間里,只可能有一種姿勢,但這樣的單一姿勢已不能算是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了。
達·芬奇《維特魯威人》姿勢的多樣性可通過數學組合數公式計算出來,我們從《維特魯威人》軀干以外的左手、右手、左腳、右腳中分別任取一元素,再將不同的取法種數相乘,列式如下:
我們再用電腦圖形軟件對《維特魯威人》的姿勢逐一分解,結果與數學分析的結果完全吻合。四手四腳的《維特魯威人》包含了16種不同的姿勢!
原來丹·布朗忽悠了全世界的讀者與觀眾,他為了使懸疑環(huán)環(huán)相扣,最先呈現(xiàn)了索尼埃用鮮血畫在肚子上的“五芒星”,然后又描述了索尼埃肢體四面張開,整個身體像展翅的鷹一樣,加上頭顱與脖頸,似乎是一顆更大的五芒星。電影也圖解了這一姿勢,這個姿勢與我們分解出的圖8完全對應。但是,其信息量僅相當于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的1/16,兩相對比,圖8顯得單調乏味,《維特魯威人》所擁有的那種動感與奇妙頓時蕩然無存。所以讀罷小說,看過電影,我們完全有必要了解真正的《維特魯威人》,探究一下這一“達·芬奇密碼”的本來面目與真相。
《維特魯威人》或稱《維特魯威人體比例圖》,是達·芬奇于1490前后繪制的一幅奇特的杰作。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畫家先后都畫過類似的人體比例圖,但是沒有一幅能夠與達·芬奇的杰作比肩。
維特魯威是古羅馬的一位建筑學家,他對人體比例有過一番描述,根據他的說法,達·芬奇創(chuàng)造性地繪制了這幅永恒的人體比例圖,并以維特魯威之名命名了這幅不朽之作。
圖的含義是這樣的:人體的各部分與身高可構成簡單的整比數,還可以形成對稱的幾何圖形。如面部可構成正方形,叉開的腿可構成等腰三角形,而肚臍正好是圓心,伸展的四肢旋轉的軌跡剛好是一個正圓。從生理的角度看,肚臍正是生命之源,而四肢的活動范圍正是生命的一種存在方式。圓在古希臘被認為是最完美的幾何圖形, 達·芬奇繪制的人體比例圖直觀而完美地再現(xiàn)了古希臘的審美理念,而且,創(chuàng)造性地把多變的人體與圓這種完滿的幾何圖形結合起來,給人們一種理性的美感,這是文藝復興運動審美理想的光輝典范。
達·芬奇在《維特魯威人》畫面的天頭與地腳加注了文字,內容是這樣的:“一座廟宇的各個部分應達到最大限度的和諧以及相對于整體的各個不同部分的勻稱關系。進一步說,人體的中心部分自然是肚臍。因為如果一個人平躺下來時,將手臂和腿腳伸直,把兩個圓規(guī)放在他的肚臍上,他兩手的手指和兩腳的腳趾正好處于由此畫出的圓形的圓周上。而且在人體可以畫出一個圓形的同時,它也能畫出一個方形?!?/p>
我們在欣賞這幅杰作時還應該知道,達·芬奇還是一個科學家、數學家和解剖學家。在《維特魯威人》中,達·芬奇不僅凝聚了人體解剖、比例、透視等知識精華,還體現(xiàn)了對數學組合妙曼律動的美也有著深刻的理解,并能形諸畫筆,給人類留下了這樣一幅寓藝術與科學為一體,奧妙無窮、無與倫比的杰作。
鏈接:維特魯威
維特魯威是古羅馬著名建筑學家。公元前一世紀人,據說擔任過羅馬執(zhí)政官愷撒
的軍事工程師,為羅馬帝國第一個皇帝奧古斯都監(jiān)制軍械,曾建造過羅馬城的供水工程和法諾城的一所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著有《建筑十書》,該書是歐洲中世紀以前遺留下來的惟一的建筑學專著,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藝術家起到了啟蒙和教導的作用。據說當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古羅馬建筑的花型柱頭是維特魯威首創(chuàng)的。維特魯威像就表現(xiàn)了這一創(chuàng)造的瞬間:維特魯威被一個偶然的場景所吸引,一株葉面肥大卷曲的植物剛好長在古希臘廢墟跌落地面的柱頭前,維特魯威受到了啟示,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了古羅馬建筑的花式柱頭,使之成為了歐洲古典建筑一種最經典的細部。
【責任編輯】龐云